徽菜代表作品:
李鴻章大雜燴
壹道世界聞名的菜肴,海外最具影響力的中餐名菜之壹。相傳,李鴻章訪問歐美,天天吃西餐不習慣,隨行廚師便用當地蔬菜和肉類按照中國做法壹鍋煮,被李鴻章命名為“大雜燴”。後來此菜風靡歐美,僅紐約市就三四百家;回國後流行於全國,被後世稱為“李鴻章大雜燴”。此菜紅潤油亮,聞之,香氣撲鼻;食之,鮮美可口,既能下酒,又能就飯,實乃極品美味!
臭鱖魚
外地的小夥伴們估計聽到名字就沒有食欲了,作為“安徽十大經典名菜之壹”,此菜聞名全國就是靠壹個“臭”字,聞起來臭,吃起來香。腌制的臭鱖魚,肉質鮮嫩,醇滑爽口,制作方法獨特,吃起來有種奇異的香味!
八公山豆腐
豆腐,想必很多人都知道為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所發明。另有傳說,是劉安遇八位神仙後才學到做豆腐的技藝。後世把相傳劉安遇到八位神仙而學到做豆腐方法稱為“八公山豆腐”。因其采用八公山泉水精制,其成品晶瑩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質地細膩、清爽滑利,成菜色澤金黃,外脆裏嫩,滋味鮮美!實在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刀板香
聽名字就很怪異。但是在各家徽菜館裏,這是最暢銷的菜品之壹。和所有的徽菜壹樣,刀板香也和壹位歷史名人有關。相傳明朝時期,兵部尚書胡宗憲路過歙縣拜訪恩師,師母為了招待他,便將家中腌制的豬肉和山筍,放在刀板上蒸熟,切成的薄片和刀板壹同端上桌。胡宗憲吃後胃口大開,最後給此菜命名為“刀板香”。刀板香肉質鹹鮮又油而不膩,肉質肥瘦相間,層次分明,吃完唇齒留香,余香裊裊!
徽州壹品鍋
作為“火鍋類”的美食,相傳此菜由明朝“四部尚書”畢鏘夫人余氏所創。因招待了前來做客的嘉靖皇帝,皇上因其味美,便賜名為“壹品鍋”。作為徽菜館的壓軸菜,這些菜品經文火煨熟,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特點,葷素搭配很合理,有著多層次的口感,每壹層都散發出不同的香味,湯香味濃,令人食欲大開!
問政山筍
竹筍是徽菜中的壹味山珍,問政山筍在所有的筍味中最為鮮嫩,加上香腸、香菇等增香,則彌補了不足。將筍加火腿骨、鮮豬肉骨燒燜,中途加進香腸、香菇,筍經燒燜則入味透、質脆嫩,有香腸、香菇等混合芳香,是黃山春季時令菜。
吳王貢鵝
唐末五代十國期間,被唐昭宗封為吳王的吳國創立者楊行密,因為官清廉,使人民能安居樂業。故鄉人民感其恩德,便用當地特產“鵝”配美味佐料制成“鹵鵝”進貢。吳王食之大悅:“此鹵鵝味美,堪稱貢品”,“吳王貢鵝”因此而得名。後經過吳王夫人後代秘方改良,使品相更色澤清爽,味道也香氣濃郁,味美醇厚,回味無窮,讓人吃起來總感覺有意猶未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