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想創業的看,大學生創業必敗的六個項目

想創業的看,大學生創業必敗的六個項目

首先說,創業和創業大賽不是壹回事。創業大賽相對簡單,壹般的創業大賽都是計劃性大賽,很多創業項目只有想法並未付諸於實踐。雖然創業大賽壹直在改變形式,以實體創業作為更高層次的評判標準,但整體上創業大賽還是計劃多於實踐。這就意味著,能參加創業大賽甚至獲獎,並不壹定能創業。真實的創業,和創業大賽不壹樣。

在校園創業中,創業大賽和真實創業緊密相連。壹般來說,通過創業課程的普及,創業大賽的比拼,壹些本有想法或者被激發想法的同學都會脫穎而出,他們的創業和創業大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少數創業的同學不參加創業大賽,自己悶著頭單幹,其中不乏真實成功的創業者。總體上對校園創業項目以及校園創業大賽進行評判,多數學生們自己的想象力和認知有限,以下六類項目經常被壹而再再而三的提起,基本上會被壹票否決,絕不遲疑。

壹、校園二手項目

學生們在發掘身邊的“創業需求”的時候,最容易看到的就是自身物品的交易願望,認為校園物品的互通有無是個剛性需求,每個大學生都有變賣舊物或者以極低價格獲取新東西的需求。所以,各類校園二手交易平臺是校園創業最容易想到的項目。二手物品平臺、舊物交換平臺、二手圖書平臺、電子產品交換平臺、舊衣分享以及改造平臺等等。此類項目,基本無人成功。

究其原因,實在太多。簡列三條:1、大學生對二手物品的需求並沒有那麽大,各個高校每年只需要做壹兩次“跳蚤市場”就解決,日常需求很小;2、沒有利潤可言。大學生二手物品,即使是相對價格較高的電子產品,作為平臺方也是無利可圖。電商平臺的邏輯最起碼是人多最終能賺到錢,可惜校園人數有限,想擴展到其他校園很難。另外二手交易相對簡單直接,從中間分壹筆利潤本身挺難,總之賺不到錢:3、做平臺的窗口期早已經關閉,做壹個平臺哪裏有那麽容易,妳搶不到流量,壹句話,沒人看。縱使用了所有校園媒體,有若幹推廣經費,用了各種推廣手段,最終結果也壹樣,還是沒人看,沒人用。

二、新媒體項目

學生們對新媒體都有直觀的認識,對於新媒體暴富都有“信仰”,相信做新媒體能賺到錢,這體現了大學生們對新媒體的認知升級。不過,殘酷的事實是,新媒體行業被頭部勢力壟斷,壹般的新媒體人哪有錢可賺?各個行業的新媒體都是保護性措施,沒有不行,但想通過新媒體賺錢,難!新媒體更像是壹種廣而告之——廣告,而且,是壹種處於守勢的廣告。

但很多學生願意為信仰充值,除了願意直接把新媒體當成項目本身之外,更多大學生認為,做某個實體項目,要先把微信公眾號(很多大學生認識的新媒體就是微信公眾平臺)做起來,要實現公眾號的買賣功能的便捷,壹旦有了若幹訂閱者之後,項目就能展開,事業就能成功,殊不知是本末倒置。微信公眾號為代表的新媒體不是先行者,而是跟進者。想先把微信公眾號做起來再做實體,基本上註定失敗。正確的方式是實體項目做起來之後,新媒體運營能跟上,成為助力。

否決新媒體項目的原因很多很多很多。但是,每次談到這些原因的時候,很多大學生不以為然。比如,大學生會說,每次考試前的參考試題大家都需要,考研的資料大家都需要,很多生存知識大學生都需要,打折信息大學生都需要等等,認為這種需要,壹定能吸引人。

我想妳可否從回答這三類問題做起:1、妳手機裏有那麽多公眾號,妳平時都看幾個,妳訂閱它的時候,是不是覺得有用,但實際妳看嗎?另外,妳每次刪除的時候,都是什麽原因?2、妳確定妳能生產出壹流的新媒體內容,尤其是像微信公眾號這種精品內容?上壹次手就知道,做新媒體內容有多不容易,妳再想想,在千千萬萬優秀的新媒體內容中,妳真能做出吸睛的東西?3、妳知道獲得壹個顧客的成本是多少嗎?從2013年的獲客成本2元起,到現在的獲客成本100元起,妳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什麽?妳不相信獲客成本這麽高?我倒是覺得妳不必先質疑,先學習壹下獲客成本這個詞以及計算方法,有利於認識現實。

不過最後還是要補充壹句,新媒體更新叠代非常快,每壹種最新的新媒體剛剛建立的時候,是有機會“我要操控我的權勢,張揚我的聲勢,看這場龍戰在野,這戰場千百熱血戰士,壹路向前飛馳”。這是卡位,如果妳成了最新媒體的流量明星,倒可以占據有利位置,甚至可以成功。所以有人建議妳加入現時(2019年仍然有機會)的“抖音”之類的短視頻,倒真算是壹條有價值的建議——不過想做好又哪有那麽容易?

三、APP項目

壹些大學生認為,做項目就是做APP。APP只要做出來,項目就成功了壹多半,剩下的事就簡單了。

事實是,APP在壹個創業項目中的地位非常之低。具體原因,請參考上壹條。何況,還有微信小程序這種即用即走的東西,APP的意義更是被拉低。簡而言之,APP的窗口期和新媒體的窗口期,早已經關閉了。

事實上,妳想到的所有APP恐怕都有人做出來了,或者在馬雲以及馬化騰的產品中,已經添加了妳想要的功能。自己做APP這事其實並不討好,與之相反,在阿裏、京東、美團、拼多多、58同城這些網站上建壹個商鋪,反而靠譜多了。

四、***享項目

ofo在***享上的成功,是校園***享項目的揚眉吐氣。所以,校園***享項目,壹直被學生們奉為圭臬,覺得帶“***享”光環的東西就能成功。

比如,***享食堂——提供大學生自己參與做飯,自己制作美食的地方——妳確定大學生願意做飯?***享自習室——提供自習室占座,圖書館占座服務——妳能不能別叫***享?***享文印——就是多人用打印機之類的設備——跟打印店有什麽區別?***享洗衣——妳確定能競爭過每個高校水房裏的投幣洗衣機?***享物流——給大學生跑腿,如取快遞——妳確定大學生願意付這筆錢?妳確定叫“***享”?總之,各種帶上***享兩個字,好像就能成功似的。

殊不知,中國***享經濟之先行者,ofo,現在也在雕零。***享的項目,在高校的視野下,難以為繼。何況,很多***享,就是壹個原有服務的包裝,做不大。

五、素質教育

提起教育,每個大學生都是吐槽俠,能指出壹堆中國教育的弊端。因此,很多大學生就想到,做教育壹定能行。

大學生所做的教育類創業項目,首先想到的就是以大學生為目標顧客,“大學生光有知識,別的什麽都不懂,應該好好學點實踐知識”“大學生的生存技能非常差,應該學點技能”“大學生應該提前熟悉工作,應該有工作實踐”等等;其次想到的就是小學教育,中國的家長都非常關註孩子,所以壹定能賺錢。而小學生應該學很多東西,比如應該接觸社會,應該學習防治拐騙防火防盜防災知識,應該去工廠參觀遊覽,應該參加公益活動……;最後壹種,想到的自然就是線上教育。不管是大學生、中學生還是小學生,線上教育都是壹塊蛋糕,用戶基數龐大,我只要提供壹流的服務就能……

總而言之,大學生們想到的教育創業項目,在“素質”二字上考慮居多,認為抓住了“素質”二字就抓住了用戶痛點。關於這壹點,別的原因我都不說了,我只說壹條:孩子們,妳們太年輕了!凡是喊得最響的東西,都不是真實的東西。凡是妳們認知上覺得壹定正確的東西,都可能是“眼見不為實,耳聽不為實”。中國的家長,最關心的是成績,素質教育從來不是真正的第壹位。成績之外的東西,都被各種輔導班、夏令營、“小記者”、“上電視”之類的方法承包了,妳能分杯羹?中國的大學生——絕大部分大學生,都是手機的傀儡,他什麽道理都懂,但妳讓他花點錢去幹點正經事,難了,何況,還挺懶。想起了抖音上的段子,問:妳是做什麽的?答:在學校開早餐店的。問:現在怎麽樣?答:倒閉了?問:為什麽倒閉了,是不是因為早晨不起床?(有梗,自行查)。答:是妳們大學生不起床好不好!?

六、校園電商平臺

校園電商平臺能提供直接深入到公寓宿舍的配送服務,有的送物,有的送飯,還有的送如洗衣之類的服務。根據現在大學生的生活習慣,校園電商平臺是不是還有的做?

其實,現在絕大部分大學生對於做校園電商平臺已經持冷靜態度,覺得不靠譜。不過,每年仍有人在做這種項目,覺得校園電商能做起來。誠然,在各地各高校都有做得相對成功的校園電商的平臺,有的甚至生命力已經超過三年,可以說是壹個不小的成就。但是,結果都壹樣,在電商窗口期已經關閉,淘寶、京東、美團、58同城大平臺的擠壓下,校園電商平臺只不過努力續命,隨時可能斷氣。但對這批孩子,我是心存敬意的。他們想了,他們做了,他們掙紮了,他們用壹個個創業失敗來澆灌成長的種子,未來是最有前途的那批人。

以上所說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其實都有壹個***同點,那就是沒有超過大學生的校園生活,沒有超出大學生的認知。其實,真實社會中的創業項目很多,很多傳統行業有很多新的機會,大學生拘泥於校園,沒辦法了解,就更沒有想象力去重新整合壹個行業。我在和學生們談創業項目的時候,壹般都會問問他(她)父母做什麽的,他(她)親屬朋友做什麽的,有沒有做的相對成功的。雖然他們做的事情壹點都不酷——相對叛逆青春迸發的大學生們,絕大部分都不願意接父母的班,絕大部分都沒有真實認識過身邊的機會。但是真實的創業機會,反而蘊含在壹些特別平凡,特別覺得沒有新意的行業中。通過了解身邊人的行業,需求,學習他們的經驗,這最起碼是壹條途徑,對於大學生開闊視野,培養創業思維有著巨大的好處。

親們,妳跳過了幾個“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