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鎮,位於平和縣西隅偏南,九峰鎮原名河頭大洋陂。九峰這座千年天地精華孕育出壹座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民風淳樸、閩粵兩省通衢的漳州市唯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九峰雄棲在閩南第壹高峰,海拔1544.8米的大芹山麓,中央蘇區縣——平和縣的大西南。境內面積211平方公裏,人口5萬多人,轄25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明正德年間王陽明疏請設平和縣治,置縣於九峰大洋坡,奠定了其歷史文化的豐厚底蘊。
九峰又名九和,俗稱鯉城。城東九和山,山上九峰錯出,九峰鎮之名由此得來。已挖掘的下坪龍山古遺址證明,在距今4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九峰境內繁衍生息,留下豐富的人文古跡。追本溯源,九峰古為揚州之域,周為七閩之地。晉至六朝,屬綏安縣。1518-1949年為明、清兩朝、民國時期平和縣縣城所在地。九峰為革命根據地,1928年3月8日打響八閩第壹槍,為“福建暴動的先聲”。2003年1月8日省 *** 正式確認九峰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2010年,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
九峰地處閩粵邊界,是潮汕文化和閩南文化的匯合處,自古稱“弦歌地”,民間的音樂、舞蹈、戲曲、書畫創作活動相當普及,歷代名人輩出。九峰人文還有壹個特點,就是外出經商者多,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多。
2.樂昌歷史樂昌市境周以前屬揚州,春秋時屬百粵,戰國屬楚,秦時屬南海郡。
漢武帝元鼎六年(111年)平南粵,以曲江、含桄、湞陽三縣屬桂陽郡,樂昌屬曲江縣地。後漢置始興都尉,南朝宋轄曲江,泰豫元年改始興為廣興。
齊仍為始興。梁置東衡州,廢始興,梁天監七年(508年),分曲江縣西北境置梁化縣,為本縣建縣之始。
十七年又分梁化縣置平石縣。陳天嘉元年復置東衡州。
隋開皇九年廢郡改東衡州為韶州,十壹年廢,入廣州。十二年廢平石縣入梁化縣,十八年(598年)才改梁化縣為樂昌縣(因縣內有樂石、昌山而得名),直屬韶州。
宋朝開寶五年廢仁化縣入樂昌縣,鹹平三年復置仁化縣。乾道二年分縣西南境置乳源縣。
元朝隸屬韶州路,明朝時隸屬韶州府,民國時屬嶺南道。公元1920年廢道制為公署。
中國人民 *** 於1949年10月20日解放樂昌,同年成立了樂昌縣人民 *** 等行政機構。1958年12月後,韶邊自治縣以及乳源縣管轄的梅花、雲巖、秀水、沙坪等地隸屬樂昌縣管轄。
1962年後,韶邊縣以及原樂昌管轄的瑤族公社、桂頭公社、大橋公社等地隸屬乳源。在源城東南面,東江和新豐江匯合口的小山包上,豎立著壹座七層、六角、高30多來的寶塔——龜峰塔,可惜的是這塔修復前沒頂。
龜峰塔,民間亦叫神仙塔。相傳各路神仙聚會,路過河源,恰遇東江和新豐江發大水,兩條江似巨蟒翻身,兇波惡浪,席卷兩岸百姓,呼爹喚兒之聲,令人慘不忍聽!過路神仙見此慘況,決心幫助百姓解脫厄運,他們商商量量決定捉只烏龜放定於兩江合口,這烏龜便是那小山包,名叫龜峰山。
決定天亮前,建造壹方寶塔在龜背上,以鎮守水口,防洪水作惡,壹經商定,神仙們乘著黑夜捉龜的捉龜,趕石的趕石,砌磚的砌磚,忙開了。 神仙造塔的事被李鬥野知道了。
傳說,李鬥野是妖怪變的,他算到神仙造塔,算到造成了塔會礙李家風水,怕河源會出超過他官位的人物來,他絞盡腦汁,想出了毒計,便躲躲閃閃到龜峰山下寶塔旁,見神仙們把塔造到七層,忙裝雞叫,他這壹聲雞叫,逗醒了周圍的雞,誤以為是天亮,便妳也啼他也啼。神仙聽到雞喔喔啼了,他們不願造塔的事讓世人知道,只好歇手回天上去了,那塔所以只造到七層,連塔頂也沒有。
這便是民間流傳河源塔無頂的來由傳說 河遊建市後,龜峰塔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撥款修建,完善了塔頂,使龜峰塔的新貌呈現在大眾面前。
3.有人去過廣東省韶關樂昌市九峰鎮嗎九峰鎮位於廣東韶關樂昌市北部,總面積153.3平方公裏,轄12個村委會,總人口2.1萬人,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受地形影響,具有明顯的山地氣候特征,夏、秋兩季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18.6℃,森林覆蓋率達63.8%。
九峰鎮東與五山鎮毗鄰,南與大源、北鄉接壤,西與兩江相連,北和湖南省汝城縣文明、盈洞、延壽三鄉鎮交界,距樂昌市區31公裏。九峰鎮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境內群峰疊障,九峰有九個峰、九個仙:五指峰 (雨水仙)、向日峰(靈昆仙)、青雲峰(青雲仙)、紫微峰(五雲仙)、羊角峰 (白鶴仙)、馬蹄峰(飛來仙)、雲祖峰(銀子仙)、太乙峰(太平仙)、三星峰 (石龍仙),因此得名,明洪武二十壹年 (壹三八三年),時任九峰司巡檢潘誌描繪九峰的詩句雲:
三星圖就繪群峰,五指揮和向日中。
羊角回旋風乍起,馬蹄馳逐雪初融。
紫微即步青雲路,太乙人歸白石宮。
勝景何需銀子買,巧將筆墨奪天工。
九峰特產:
奈李、黑布朗、油桃、水蜜桃、梨、桔子、碰柑、西瓜、生姜、辣椒、椰菜、茶葉、臘肉、木材、水電等。
交通:
九峰鎮171個自然村已全部通公路,有四個行政村的公路已全部硬化,省建S248線貫穿全鎮, *** 所在地距京珠高速公路45公裏,距樂昌市區31公裏,距鐵路運輸31公裏。
通訊:
現已村村通有線電話,移動電話網絡覆蓋率達到86%。
能源:
我鎮水電資源豐富,能源充足,現有小水電站17座,總裝機容量8900千瓦,現有變電站壹座,廣東立項的110千伏變電站正在建設中。
礦產資源:
有花崗巖、石英石、英石、鉍、銅、鎢、鉛、甲長石、高嶺土等14種,儲藏量大。
風景不錯哦!~
4.陳振武將軍簡介新四軍陳振武為激戰電視劇虛擬人物,歷史上有但並非電視劇中的。
陳振武(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嶽,字伯陵,綽號“老虎仔”,廣東省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人,漢族客家人,國民革命軍將領,軍事家,被認為是“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陳振武早年參加粵軍,逐步成為 *** 的高級將領,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與紅軍多次作戰。抗日戰爭中參加淞滬會戰,指揮了武漢會戰、徐州會戰、長沙會戰等著名會戰。後在1950年的海南島戰役中任海南防衛總司令,戰役失敗後撤退至臺灣。1952年晉升陸軍壹級上將,“總統府”戰略顧問。曾任臺灣世界客屬總會理事長。後病逝於臺灣,享年102歲
5.薛嶽將軍老家在哪薛嶽將軍老家在: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人。
薛嶽(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嶽,字伯陵,綽號“老虎仔”,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人。 早年參加粵軍,逐步成為 *** 的高級將領,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與紅軍多次作戰。抗日戰爭中參加淞滬會戰,指揮了武漢會戰、徐州會戰、長沙會戰等著名會戰。後在1950年的海南島戰役中任海南防衛總司令,戰役失敗後撤退至臺灣。
時有抗日“戰神”之稱,陸軍壹級上將。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客家人。先後任貴州省主席、抗日第壹戰區前敵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湖南省主席、總統府參軍長、廣東省主席、國大代表等職,國民革命軍將領,軍事家。抗戰時期,指揮過四次長沙大會戰,被認為是“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曾獲美國總統杜魯門頒授自由勛章,為中國近代著名的百戰名將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