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葡撻的故事

葡撻的故事

許多人都吃過葡撻,但是葡撻背後的故事妳聽說過嗎?

葡撻,葡式蛋撻,許多人顧名思義,以為澳門著名的葡撻是由葡萄牙人引進的,但其實葡撻是由壹個英國人創作出來的。

1979 年,英國藥劑師安德魯只身來到澳門。1984 年他創辦了壹家食品公司,進口歐洲烘焙食品,售賣面包。後來因厭倦復雜的都市生活,他辭去職務,於 1988 年與妻子在遠離市中心的 路環島 開了壹家小店——安德魯餅店。兩年後,他們的女兒也在這裏出生。大概是小女兒的到來給了安德魯靈感,他發明了獨家配方的蛋撻,並命名為「安德魯葡撻」。

眾所周知,澳門博彩業發達,大部分來澳門遊玩的人,都會去賭場。而賭桌上的人常常玩到廢寢忘食,他們需要高熱量的食物來充饑和補充熱量,而葡撻因就食方便、熱量高、味道佳,很快就在眾多澳門小吃中脫穎而出。

但真正讓葡撻風靡澳門的人卻是安德魯的妻子。

瑪嘉烈就是安德魯的妻子,這兩人的名字雖充滿濃濃的葡萄牙氣息,但他們都不是葡萄牙人。安德魯是英國人,而瑪嘉烈其實是壹個祖籍珠海,在澳門土生土長的中國人。

起初兩人壹同在路環經營著安德魯餅店,安德魯負責葡撻的制作,瑪嘉烈負責餅店的運營。

喜歡簡單生活的安德魯享受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但妻子瑪嘉烈卻有更大的野心,她在澳門這座城市東奔西走,相繼開了兩家分店。

餅店的生意蒸蒸日上,但夫妻兩人間的矛盾也漸變明顯。安德魯喜歡簡單、愜意的生活,而瑪嘉烈似乎更向往熱鬧繁華的都市生活。最終,因價值取向不同,兩人在 1997 年分道揚鑣。

可以想象,兩人的分開是平和的。安德魯把制作葡撻的配方給了瑪嘉烈,瑪嘉烈就帶著配方和後來開的兩家分店離開了,餅店的名字也換成了「瑪嘉烈蛋撻」。

而安德魯則依然留在安靜的路環島上經營著「安德魯餅店」,安分務本。

後來,為迎合市場口味,瑪嘉烈在原配方基礎上做了壹點改良,使得蛋撻更甜,奶香更濃。瑪嘉烈蛋撻店的生意越來越好,但有趣的是,她沒有再開更多分店,並在 1998 年把蛋撻配方賣給了肯德基,現在我們在肯德基吃到的蛋撻,其實就是依照瑪嘉烈蛋撻做的。

兩家瑪嘉烈蛋撻店都在新葡京附近,壹家在馬統領街,壹家在賈伯樂提督街,相距非常近。每逢旅遊高峰期,這兩家店門口都會大排長龍,想吃上瑪嘉烈蛋撻,至少也得等上半小時。門店生意雖好,但服務卻壹直被人詬病,有不少人反應他們的服務員態度傲慢,愛理不理。

相反,路環島上安德魯餅店的服務倒飽受稱贊,店員親和友善,熱情有禮。餅店壹直是老樣子,還是那個小小的門面,木質的格子玻璃廚窗,古樸而幹凈,店內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客人連說話都是輕聲細語的。葡撻還是以前的葡撻,蛋面帶了點烘烤後的焦黃,皮韌酥香,微甜,帶著淡淡的奶香和蛋香……

這麽小的壹個澳門,安德魯沒有住膩,瑪嘉烈也沒有遠走他鄉,他們生活在澳門兩種截然不同的氛圍裏,但又各自安好。

2006 年 1 月,澳門政府授予安德魯旅遊功績勛章,以嘉獎其創作的葡撻對澳門旅遊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並將安德魯評為澳門招牌蛋撻的創始人。

2006 年 10 月,安德魯舊疾復發,在澳門去世,享年 51 歲。人雖離去,但其創作的葡撻在澳門乃至全世界都影響深遠,如今,葡撻,已經成為澳門這座城市的壹個關鍵詞。

安德魯去世後,餅店由安德魯妹妹及其女兒接手經營。兩人秉承安德魯的工匠精神,用心做好每壹份葡撻,並在澳門開了多家分店。

有人說,當安德魯知道瑪嘉烈把配方賣給肯德基之後很生氣,然而,事實是怎樣,我們無從知曉。離婚後的安德魯,還是會經常去瑪嘉烈蛋撻店裏嘗嘗味道,所以我更覺得,安德魯內心是平和篤定的, 葡撻和瑪嘉烈,都是他的故事,不管後來的他們怎麽樣,安德魯都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