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人物

人物

去年國慶後,為看天安門升旗儀式,我們住在了前門附近。抵達當晚,就近吃了點小吃。第壹次挑戰北京豆汁,就為了吃鹵煮時不覺得味兒大。因為,跟豆汁比,鹵煮那股子味兒有點小巫見大巫。

吃鹵煮的地方離落腳的青雲閣酒店很近。青雲閣位於北京前門大柵欄西街33號,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1905年重新翻建,是壹座典型的轎子型建築,樓有三層,中庭為跑馬廊。

青雲閣是清末民初北京四大商場之首,臺球這壹時尚運動在那時就已經被青雲閣引進,供達官貴人們消遣。魯迅、周作人、陳百年、劉叔雅、朱逖先、沈士遠、沈尹默、劉半農、錢玄同、馬幼漁等眾多知名學者、康有為、譚嗣同、梁啟超、梁實秋等眾多歷史名人也經常來此品茗會友、小酌膝談,思文賞樂。

在青雲閣,眾多歷史文化名人都留下了足跡,卻都已成了歷史,唯獨魯迅先生至今仍成為該店的最顯著的文化名片。走進這幢古色古香,昏暗而稍顯陰森的舊樓,魯迅印記鋪面而來。走廊裏,隨處可見黑白老照片,照片不變的主角兒都是魯迅。即便有其他名人的舊照,也是因為占了魯迅的光——和魯迅合影,才得以展示。

這處鬧中取靜的老宅子,於2009年被定為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大理石碑記上也強調魯迅曾在此會友。而上文提到的那壹長串的姓名,皆只會以配角的形式出現在酒店運營者制作的文化墻上。

據研究魯迅日記的人士透露,從1912年到1922年間的十年裏,魯迅到青雲閣品茗、購物,會友、用餐等達三十四次之多。

民國時期的文人陳蓮痕在他所寫的《京華春夢錄》中對青雲閣有壹段精準的描述:“……青雲閣之玉壺春。小軒數楹,位置雅潔,檀楠幾椅,鼎彜雜列,夕陽將墜,座客常滿,促膝品茗,樂正未艾。茶葉則碧螺、龍井、武彜、香片,客有所命,彌不如欲。佐以瓜糕糖豆,幹果小碟,細剝輕嚼,情味俱適。而雞肉餃、糖油包、炸春卷、水晶糕、壹品山藥、湯棍飩、三鮮面等,客如見索,亦咄嗟立辦。阮囊羞澀者流,利其值賤,多於此鼓腹謀飽焉”。

不過,魯迅最愛吃玉壺春的春卷、蝦仁面等名點。遺憾的是,這次北京之行由於功課沒做足,誤打誤撞到了前門的大柵欄,並住進了青雲閣,卻未曾在這條集美食、旅遊、文化於壹體的商業街試吃魯迅愛吃的點心。

會友的魯迅,收起投槍匕首,變成吃貨魯迅,想必是十分可愛的。可惜,那個時代沒有智能手機,也沒有朋友圈,不然,興許我們還能找到壹張不板著臉的魯迅的照片。

不管怎麽說,青雲閣時光應該是魯迅壹生中靈魂得以放松的重要場所。北京歲月也是他最不孤獨,事業和生活最愜意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