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_趣話蟲食_〗

〖_趣話蟲食_〗

《臨海異物誌》雲:“晉安東南吳嶼山蜈蚣千萬,積成堆。或雲丈余。以作脯,味似大蝦。”現在丈余大蜈蚣已無處可覓了,而且也沒聽說有人敢吃。蜈蚣幹味美,竟能與大蝦媲美,不知是否言過其實?有位杭州人,對烹飪素有研究,曾著文談及吃蜈蚣:他患氣管炎,經友人介紹,服食蜈蚣蒸雞蛋。這些蜈蚣都是從中藥店買來,在瓦上烘幹研成末;雞蛋頂上穿壹小孔,倒出壹點蛋白,灌入蜈蚣末,用筷伸入攪勻,再用紙塞住,放鍋中蒸熟。他先後吃了50只,氣管炎發得少了。作者只是說雞蛋剝開後很香。?

 查《清稗類鈔》,其中有食蜈蚣的記載:“道光以前,青浦之余山人喜食蜈蚣。其物味美而色白,長可三四寸,闊如指。欲食者,須於四五日前烹壹雞,納蒲包中置山之陰,越宿取歸,蜈蚣必滿。連包煮熟,出而去其頭足與皮,復殺雞,焊湯煮之,非咄嗟可辦也。”在這兒,已經點明它是“味美”的。?

 又讀到臺灣殷登國寫的《吃癖》,說是嶺南老饕吃蜈蚣,美其名為“百足蝦仁”:“老饕把公雞毛用土掩埋地下,過了若幹時日,挖掘泥土就得蜈蚣窩。把蜈蚣捉來後,放在開水裏燙,燙得半熟撈出鍋,就可以像剝蝦殼壹樣,把蜈蚣殼剝除,連頭帶毒螯壹齊剁掉,玉白細嫩的肉就是‘百足蝦仁’了;樣子像蝦仁,味道比蝦仁還鮮美。”?

 更讓人咋舌的是《點石齋畫報》裏說到的:“寧波府城有山東人王姓,僑居有年,生平有壹奇癖,好生食五毒,如蛇蠍蜈蚣之屬,皆視為適口奇珍。”生食蜈蚣而成癖,實在駭人聽聞。無獨有偶,印度人中竟有人生吃蜈蚣,他們從地裏挖出來便嚼而食之!?

 夏日長鳴不歇的蟬也大受古人青睞,北魏《齊民要術》中載:“槌之,火炙令熟,細擘,下酢。”先要捶過,再烤熟,撕碎後澆醋,這是壹種吃法。第二種吃法是“下沸湯中,即出,擘如上。香菜蓼法。”這是用的汆法,不加醋,而加香菜。第三種吃法:“蒸之,細切香菜,置上。”這是蒸法。可見北魏人是食蟬的,且有多種食法。查壹下食蟬史,早在周代已有人在吃了,包括周天子在內,這在《禮記·內則》中有記載,那時稱之為“蜩”。此外,《莊子》中描述了春秋時代有位駝背老人,熟練地采蟬供食的情況。三國時曹植著《蟬賦》,寫蟬有不少天敵,而最大敵乃是被廚師燒煮,可見蟬是被人食用的。現在雲南景頗族把蟬作為山珍美食,孩子們夜間點火誘蟬,回家後去其翅,放入鍋中焙烤至半幹,再用香油煎,其味香脆。?

 蠶蛹可食,不須置疑。元代吳瑞在《食用本草》中說:“繅絲後蛹子,今人食之。”現在吉林壹些大飯店以蠶蛹為主料,以不同烹法做成幾十種蠶肴,諸如“浮油蠶寶”“麻辣蠶寶”“紅燒三鮮蠶寶”和“清烹蠶寶”等。蠶蛹要徹底清洗,再放沸水中煮沸壹刻鐘。撈出後上鍋油炒,吃起來香脆軟嫩。有人吃過柞蠶蛹,認為香酥不膩,風味橫溢。蠶蛹營養豐富,有“50 g蠶蛹頂三個雞蛋”之說。對老年人和多病體弱者是理想的冬季健身補品。?

 蜂蛹也可食,如湘西山區人會釣馬蜂:在陽春三月至農歷九月,釣蜂人磨好米粉,拌上香料,熬成香糊,加上爆好的肉粒,再拋扯成細絲條的棉花粘在糊上,裝入瓷碟,放在空地上。馬蜂聞香而來,食後會粘上棉絲,這是標記。馬蜂飛走後,釣蜂人可根據棉絲緊追,這就可找到馬蜂的窩,它們有的築在樹上,大如水桶;有的築在地上,像個地堡。夜晚,他們把蜂巢圍住,四面點火,把馬蜂悶死在巢裏。把巢掀開,裏面有許多形式爆米花的馬蜂幼蟲。多者20余斤,少者也有四五斤。取回家,洗凈後架起鍋,倒入壹杯茶油,再倒進蜂蟲,用筷壹攪,頓時發出爆裂聲和清香。它又酥又脆,用它來炒雞蛋,營養既好,又鮮嫩,遠勝於杭州名萊“火腿丁炒雞蛋”。在江浙,有的地方與韭菜壹起炒食。有人在大西北生活過,那兒吃油爆蜂蛹是用辣椒、蔥和鹽作調味的,據說風味遠勝油汆花生。?

 嫩竹有時會被竹蟲蛀掉,景頗族人從那兒掏出肥嫩的竹蛹,把它們剁碎,裹以炒米粉,配上佐料和木瓜醋,即成“蛹生”。將它們在微火上烘烤,然後用油煎,即成“油蛹”。吃“油蛹”能明目健脾。西雙版納的傣族同樣愛吃,他們把竹蟲分成兩種:壹種叫“依若”,狀如蠶寶寶,有手拇指般粗,體內飽含脂肪,把它剁細了加上各種調味,叫“竹蛹剁生”,生吃很有味道,清涼爽口,又香又甜;也可油煎,取出蛹內黃油,塗在糯米飯團上,它的口感是甜絲絲,涼颼颼的。另壹種竹蟲叫“咪”,略小壹些,渾身雪白,滿腹是油,把它們壹壹下至油鍋,會像龍蝦片似地挺直,吃起來香甜松脆,肥而不膩,還有壹股奶油清香。?

 這使人想起清代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引《滇南各甸土司記》,其中寫到了棕蟲:“棕蟲產騰越州外各土司中,穴居於棕木,食其根脂汁,狀如海參,粗如臂,色黑,土人以為珍饌,土司餉貴客必向各峒丁索取此蟲作供,連棕木數尺解送,剖木取之。作羹味絕鮮美,肉亦韌而腴,絕似東海參雲。食之增髓補血,尤治帶下,彼土婦人無患帶者,以食蟲也。”據說,棕蟲可能是天牛的幼蟲。?

 “吃蟲”在我國歷史悠久,並使之成為吃的文化,是華夏民族貢獻之壹,只是現在反而不太流行——作為小吃,只零星見於街頭。而外國卻有興起之勢:日本有螞蟻罐頭;泰國則推出“油炸草蜢”和“和味龍虱”,是壹種旅遊小吃,招徠了不少遊客;美國洛杉磯壹間明星常光顧的餐廳,就以烤螳螂作號召;波士頓壹家餐廳以壹道烤甲蟲名聞遐邇;法國有烤蜘蛛和罐頭蟑螂;意大利有海味蝸牛和炒蚯蚓;剛果的蟲攤上有乳白色甘薯小象甲幼蟲、褐色谷蛾幼蟲、白色圓柱狀蠐螬、粉紅色的棉紅鈴蟲和青綠色的草地螟幼蟲等。?

 蟲食是食物的壹個重要來源,何況它們體內都含有大量氨基酸。所以解決人類食物來源,不在於單純從提高糧食作物產量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