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文化
來自維基百科,免費的百科全書
(改編自美國文化)
這篇文章概述了美國的風俗和文化;關於美國的“流行文化”,請參見《美國的藝術和娛樂》。
美國文化是壹種西方文化,受到歐洲、美洲原住民、非裔美國人以及在較小程度上亞裔美國人和其他年輕移民群體的影響。美國傳統上被認為是壹個大熔爐,有文化多元化的趨勢。由於美國文化的廣度,在美國有許多融合但獨特的亞文化。
更多信息:美國文化史
態度
獨立宣言美國的形成時期是公元18世紀晚期,當時這個國家剛剛建立,美國文化的很大壹部分體現在啟蒙運動的理想中。《獨立宣言》關於保護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使命宣言;法國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和博愛的理想;和國家格言,E pluribus unum(“從許多,壹個”),反映了該國的價值觀和社會發展。對美國文化的另壹個主要影響是源源不斷的新移民,他們中的許多人逃離了自己國家的迫害或壓迫,正在尋求自由(包括宗教自由)和經濟機會,這使他們拒絕極權主義的做法。
總的來說,美國人重視個人自由、個人主義、自給自足、利他主義、平等、猶太-基督教道德、自由市場、共和政體、民主、民粹主義、多元化、女權主義和愛國主義。(美國人通常認為他們的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和民族主義的負面內涵有細微差別。)
[編輯]
社會和經濟態度
美國的政治和經濟傳統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人們普遍認為,個人對自身利益的追求會給個人和整個社會帶來最好的結果。對許多人來說,這是經濟成功和最佳裏坡函數的成功公式。美國人應該擁有的個人經濟自由的確切數量經常被爭論,觀點上的(通常相對輕微的)差異標誌著政黨之間的主要差異。然而,最終的結果是,美國經濟已經成為地球上最大的經濟體,其大多數公民享受著相對較高的生活水平。
美國是最大的英語市場,這壹事實允許企業在全國範圍內競爭,並享受規模經濟(巨大的制造規模帶來的成本降低),從而降低價格並使消費者受益。相對統壹的商業文化——許多大型商店或“連鎖店”在全國範圍內運營——在全國範圍內產生了相對同質的商業氛圍。
美國的人口傾向於集中在大城市,這與壹個世紀前的人口統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時美國還是壹個農業國家。
美國普遍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持懷疑或敵對態度,但壹些相關運動,如勞工運動,在新政後成為美國遺產的決定性部分。美國的司法審查程序使得美國在20世紀比歐洲更少受到社會主義思想和政策的影響,因為最高法院推翻了許多在歐洲國家仍然有效的勞工立法。麥卡錫時代和整個冷戰表現出對共產主義的強烈敵意,尤其是在當時,共產主義被視為反個人主義、不民主和本質上反美的。它們也體現在社會政策的各個方面(例如,缺乏壹個國家醫療保健系統,以及對政府,特別是聯邦政府在個人生活和各州法律中的規模和作用的不斷爭議)。
美國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傳統已經導致民眾(和他們的領導人)普遍接受自由市場的變遷和不斷變化的經濟所暗示的社會的不斷變化,盡管社會和經濟的轉移是常見的。結果是壹個靈活的、以利潤為導向的社會經濟體系。
[編輯]
與其他國家/文化的關系
壹些美國人表現出種族中心主義或狹隘的觀點,對其他國家的文化或政治發展不感興趣。例如,這壹特點的壹個可能結果是,來自歐洲國家或日本的書籍被翻譯成在美國銷售的相對較少,而那些被翻譯的書籍的銷售也趨於緩慢。進口電影通常不如國產電影成功。同樣,除了在PBS電視臺,進口電視節目也很少成功,盡管翻拍外國節目越來越常見(盡管當然也有例外,如動漫和巨蟒劇團)。這壹點在《辦公室》、《民間酷兒》、《紅矮星》甚至《爸爸的軍隊》等電視節目的美國化中得到了強調。在這個過程中,該節目經常被改寫和本地化,由美國演員代替英國演員。相比之下,在許多其他國家,國外制作的電影和電視節目不加修改地播出(配音/字幕除外)。
例如,美國人也傾向於比歐洲國家的公民更少去其他國家旅行,部分原因是從美國出發的國際旅行通常比歐洲人需要更長的距離,從而導致更高的成本。美國工人的平均休假天數比歐洲人少(10-15,而不是歐洲人平均20天左右)。美國幅員遼闊,這也使它的公民能夠走很遠的路,遊覽各種各樣的地方,而不必離開這個國家。例如,壹個人可以在美國大陸從近熱帶地區(例如德克薩斯州南部)旅行到寒冷地區(明尼蘇達州)。不同地區的生活方式、食物和文化也有所不同。
[編輯]
身體接觸和表情
在20世紀中期之前,在美國的大部分地區,公開示愛以及重要的情感表達在歷史上是不被認可和不被鼓勵的。然而,隨著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文化革命,這種態度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在態度方面有相當大的差異,主要是代際性質的,雖然美國人壹般不像拉丁美洲人或南歐人那樣表露自己的情感,但他們比北歐人或日本人在歷史上表現得更多。在社會表達規範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例如,在平等主義的東北部(尤其是年輕的美國人),女性在朋友間坦率地討論性和性行為的某些方面通常是可以接受的,而在更有教養的南部,這種表達通常被認為是社會禁忌。
[編輯]
名稱
美國公民和許多其他居民稱自己和彼此為美國人,稱他們的國家為美國或美國。非西班牙裔美國人理解並可能會說“美洲”是西半球兩個主要大陸的意思,但通常會拒絕在這個意義上使用“美國”,盡管說西班牙語的人對這個稱呼很熟悉。雖然對許多外國人來說,“揚基隊”是美國人的同義詞,但美國人幾乎總是用這個詞來稱呼運動隊、新英格蘭人、紐約人,或者是指那些生活在美國東北部的人,而不是南方人。主要的例外是美國人偶爾諷刺性地使用“Yankee”(或特別是“Yank”,美國人認為是英國的用法),試圖表達努力超越美國的狹隘主義,或對任何這種努力的失敗的順從。“The States”是壹個術語,通常從海外或加拿大的角度來指這個國家。“美國”或“美國”是壹個隨意的縮寫詞。
在討論美國內戰時,美國人用“聯邦”壹詞來指仍在華盛頓聯邦政府控制下、沒有脫離聯邦加入邦聯的州。這個短語也偶爾用在當代關於美國聯邦制和各州權利的討論中。
相當正式的術語,仍然是簡寫的,喚起愛國紀念(可能帶有諷刺意味)是“U.S.A .”(帶或不帶句號,通常帶“the”);壹個更明顯的版本是“美利堅合眾國”。在19世紀,美國人把他們的國家簡單地稱為“共和國”是相當普遍的,這種稱呼已經不再使用了。這個國家的官方名稱“美利堅合眾國”非常正式,最常用於正式的政府文件、誓言或儀式中,但不用於口語對話中。
[編輯]
國內忠誠
舊金山的唐人街由於國家的規模和人口眾多,美國經常被描述為壹個喜歡與非家族群體自我交往的社會。個人傾向於將自己視為“自由代理人”,而不是受家庭或宗族關系的束縛。
團體忠誠有時是地區性的,但也可能與專業或兄弟組織有關。例如,北卡羅萊納州的居民以自己是“焦油腳跟”而自豪,印第安納州的居民是“胡西人”,而德克薩斯人因壹種特別突出的州自豪感而臭名昭著,這種自豪感常常被比作民族主義。許多城市都有強烈的城市認同感,這種認同感往往因與另壹個當地城市之間無傷大雅但卻根深蒂固的競爭而得到加強。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市和聖保羅市就是這種競爭的壹個例子。壹場持續至今的強烈競爭涉及波士頓和紐約兩個城市,其中心是紐約揚基隊和波士頓紅襪隊在棒球運動中的歷史性競爭。
最近的移民傾向於與來自他們原籍國的其他移民聚集在壹起,經常在有著“唐人街”、“Poletown”或“小西貢”等流行名稱的城市建立社區(有時被稱為種族飛地)。移民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後裔往往與他們的族群有著更松散的聯系。
美國有數以萬計的俱樂部和組織,如果壹個團體有慈善或服務的傾向,美國人可以通過這些團體自願貢獻他們的時間。這些團體的例子包括扶輪社、美國童子軍、少年聯盟等。
[編輯]
食物
漢堡包在美國是壹種著名的食物。主要文章:美國美食
家裏供應的食物種類變化很大,取決於國家的地區和家庭自身的文化傳統。這些文化食品的美國化版本,如美國中國菜,有時會出現。新移民傾向於吃與他們原籍國相似的食物。在美國生活了幾代的家庭傾向於吃壹些他們生活或長大的地區常見的食物,如新英格蘭菜、中西部菜、南方菜、得克薩斯-墨西哥菜和加利福尼亞菜。
[編輯]
通俗文化
主要文章:美國的藝術和娛樂
美國因其制作的電影、表演和音樂表演而聞名於世。美國流行文化的最大中心是紐約市、洛杉磯、芝加哥、佛羅裏達和拉斯維加斯。像布蘭森、密蘇裏和納什維爾這樣的小場地已經變得很受歡迎,但是大多數城市都舉辦流行的百老匯表演的巡回演出。
[編輯]
技術和小工具
主要文章:美國的技術創新
總的來說,美國人經常對新技術和新玩意兒著迷。現代世界的許多新技術創新要麽首先在美國發明,要麽首先被美國人廣泛采用。例子包括:燈泡、汽車、飛機、晶體管、核能、個人電腦、互聯網和網上購物。美國國內也有許多人持有這樣的觀點,即通過技術,社會上的許多弊端都可以得到解決。
[編輯]
煙草
美國人的煙草使用量急劇下降;這與教育有很大的關聯,在受過大學教育的人群中只有10%的人使用,而在高中輟學的人群中持續使用40%。使用者吸煙;壹小部分人抽雪茄或煙鬥。越來越少的公共場所或商業場所允許吸煙。吸煙者經常被趕出大樓。壹些城市甚至壹些州,如加利福尼亞、紐約、新澤西、猶他、華盛頓、佛羅裏達和羅德島,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
[編輯]
運動
主要文章:美國的體育
壹場陸軍和海軍的籃球賽美國體育與世界其他地方的籃球賽截然不同。“三大”是棒球、美式足球和籃球,它們在大學和職業水平上都很受歡迎。棒球有大量的追隨者,被稱為“全國性的消遣”;從四月到十月,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幾乎每天都有比賽。如今,美式足球(在美國簡稱為“football”)比棒球更能吸引國內的觀眾;然而,國家足球聯盟球隊每年只打16場常規賽,所以棒球是門票銷售中的領跑者。籃球是由加拿大出生的詹姆斯·奈史密斯在馬薩諸塞州發明的,是另壹項受歡迎的運動,由美國國家籃球協會進行專業代理。
納斯卡也已經從壹項主要是南方的運動發展成為美國僅次於足球的第二大受關註的運動。曲棍球不太受歡迎,但仍被認為是壹項主要的觀賞性運動。曲棍球壹直是五大湖和新英格蘭地區文化的支柱,近年來,隨著國家曲棍球聯盟推行擴張政策,曲棍球在卡羅萊納州和佛羅裏達州坦帕灣等地區獲得了脆弱的立足點。
與歐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不同,足球的追隨者相對較少,而且主要在移民人口較多的國際化城市流行,如紐約和洛杉磯。壹般來說,很少有非西班牙裔美國成年人作為觀眾被足球吸引,但這項運動被各種背景的兒童廣泛參與。
在美國,體育與中學和大學教育的聯系程度在各國中是獨壹無二的。尤其值得註意的是籃球和足球,高中,尤其是大學體育運動的熱情不亞於或超過職業體育運動;大學足球比賽可以吸引六位數的觀眾,三月份舉行的大學籃球錦標賽吸引了巨大的關註,對於上層學校來說,體育是壹個重要的收入來源。盡管在大學裏,學生運動員的學業要求可能比非運動員低得多,但最低標準確實存在。
[編輯]
時尚
“阿羅哈襯衫”在夏威夷和氣候溫和的西部國家很流行,直到1960年代,強調休閑和非正式的革命發生,在西部傳統的褲子和襯衫中,這種襯衫還算正式。紐約和洛杉磯等大城市是個例外,那裏的許多居民接受更昂貴和“時尚”的時尚方式。社交和商務場合可能需要定制的西裝或其他更優雅的服裝。自從1960以來,無尾禮服和晚禮服的場合已經變得不那麽常見了。大禮帽在1960消失了——連同大部分女帽。裙子和連衣裙通常是女性專用的。男人穿蘇格蘭短裙只是作為慶祝活動的壹部分,比如遊行,或者作為家庭團聚傳統的壹部分。牛仔褲、t恤和運動鞋近乎“國家制服”。
人們穿的衣服類型通常與他們居住的地區有關。壹些德克薩斯人和西南部的居民穿著傳統牛仔風格的靴子和帽子。在從新英格蘭到新澤西的地區,預科生風格的服裝很受歡迎。在南方,人們有時穿得比較隨便,盡管在某些情況下正式在該地區的某些地方是受重視的,這種趨勢也可能影響南方以外的種族群體,包括非洲裔美國人。
服裝的最大變化與氣候有關。東方人通常比西方人穿得更正式,盡管這也與文化歷史密切相關。北方各州的居民在寒冷的季節穿著厚重的毛衣、保暖的防水靴、鴨舌帽和厚重的外套或羽絨皮大衣。在夏威夷,州議會已經正式批準男性可以穿夏威夷襯衫。在海灘地區和氣候相對溫暖和穩定的地方,尤其是加利福尼亞、夏威夷和佛羅裏達,除了最正式的場合,“暴露”的服裝被認為是可以接受的。牛仔帽、西部靴子和銀色大皮帶扣出現在美國的西南部和西部地區,尤其是德克薩斯州和亞利桑那州。然而,許多來自美國南部的人穿著上述的牛仔褲和t恤衫。
在社會的許多階層中,非正式化的趨勢有所增加。例如,學院和大學的學生經常穿著人字拖或涼拖以及睡衣去上課。
[編輯]
教育
主要文章:美國的教育
在美國的教育體系中,孩子們通常被要求從五歲或六歲開始上學,直到16歲,大多數人至少要到17歲或18歲,或者從高中畢業。公立教育系統因州而異,但壹般組織如下:
五歲:幼兒園
年齡6-11:小學。孩子從1年級開始,升入5、6年級。
年齡12-14或11-14:初中或初中(通常分別為7-8年級或6-8年級)。
年齡14-18:高中(壹般是9-12年級或者10-12年級,看社區用中學還是初中)。
壹個越來越受歡迎的系統是4年制教育。比如:
6-9歲(年級65-438+0-4)小學。
年齡10-13(5-8年級)中等。
年齡14-17(9-12年級)高中。
從幼兒園到12年級的整個小學和中學教育,在美國通常被縮寫為K-12或K12,在美國英語口語中被翻譯為“K到12”或“K 12”。
此外,許多孩子在五歲之前就上學了。盡管壹些公立學校系統包括學前教育,但這些學前教育通常是私立的,不屬於公共教育系統。
[編輯]
公共教育
美國的公共教育是由各州提供的,而不是由聯邦政府提供的(有限的州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