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麽妳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教學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比較觀察了解溶解現象,產生觀察的興趣。
2、能初步記錄與交流自己實驗結果,樂意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教學準備:
1、教師操作材料:糖、黃沙、赤豆若幹,壹張大記錄紙。
2、幼兒操作材料:分別裝有糖、黃沙、赤豆的盒子若幹,水杯、分類盒、小調羹若幹,記錄板、記錄紙、粘貼紙人手壹份。
3、實驗記錄:用貼標記的記錄形式。
誰在水裏不見了姓名:
我的實驗材料糖黃沙綠豆
我的猜想
我的實驗
4、科學術語及詞匯:溶解。
5、時間安排:20~25分鐘。
教學過程:
壹、幼兒認識材料,激發實驗興趣。
教師出示裝有糖、黃沙和赤豆的盒子,讓幼兒通過看壹看,摸壹摸,嘗壹嘗,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給妳們帶來了幾樣小禮物,看看它們是什麽?
二、幼兒實驗操作——誰在水裏不見了
(壹)、幼兒猜想,到集體記錄板上記錄猜想結果。
1、師:今天,三種寶寶要和我們玩捉迷藏的遊戲,請它們藏到水裏面會怎樣呢?妳覺得哪個寶寶在水裏會不見了?
2、幼兒獨立思考、進行猜想,交流講述。
3、幼兒到集體記錄板上用粘貼小紅花記錄猜想結果。
4、教師小結:有的小朋友覺得糖寶寶到水裏會不見,有的小朋友則認為黃沙寶寶,還有的小朋友認為是赤豆寶寶。大家的想法都不壹樣,待會我們壹起來試壹試,做壹做,看看到底是哪個寶寶在水裏不見了。
(二)、幼兒實驗,在自己的記錄板上記錄結果。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交待實驗步驟。
師:①請小朋友選擇壹種寶寶,放在紅色盒子裏的小水杯裏,用調羹攪拌壹下,看壹看發生了什麽?它是不是在水裏不見了?②如果這個寶寶在水裏不見了,就把看到的結果用小紅花粘貼在“我的實驗”裏。③記住,試壹種記錄壹種,然後再去試另外壹種,記錄壹種。
2、幼兒證實猜想:將糖、黃沙和赤豆分別投入水中,觀察誰在水裏不見了。
3、幼兒實驗記錄:引導幼兒用粘貼小紅花的方式將實驗結果記錄到自己的記錄板上。
4、幼兒自由交流:大家的遊戲做完了,哪個寶寶到水裏去不見了呀?它們到哪裏去了?請小朋友看著妳的記錄表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好朋友。
5、幼兒交流,教師記錄結果在大記錄紙上。
教師小結:我們發現糖寶寶放在水裏會不見,化掉了,這就是溶解。
三、經驗拓展。
教師提問:還有哪些東西會像糖寶寶壹樣放進水裏也會不見呢?我們回去再問問妳們的爸爸媽媽吧!
小班常識活動:輕和響
壹、活動目標
1、知道聲音有輕有響,並能加以簡單區分。識字:“輕”、“響”。
2、在看看、聽聽、玩玩的過程中,探索不同事物在易拉罐裏搖晃的不同聲音。
3、樂意參加常識探索活動,並學會在生活中主動探索。
二、活動準備
1、易拉罐若幹(多於班級人數),半數裝有釘子或者豆類,半數裝有紙或者小木棍。
2、“響”“輕”立式字卡各兩份。
3、錄有伴奏音樂的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引題。
教師直接出示四只易拉罐。並對其進行壹定的解釋。
2、通過聽聽、看看來進行觀察。
①教師搖壹搖裝釘子的易拉罐,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什麽聲音?(響)請幼兒對聲音進行模仿。
②教師搖壹搖裝紙的易拉罐,提問這是什麽樣的聲音?(輕)
③教師展示“響”,“輕”字卡,並將兩只易拉罐分別放在相對應的位置。
④教師將另外兩只易拉罐分別搖壹搖,結合幼兒的意見對其進行區分擺放。
⑤開易拉罐。教師引導:“這些易拉罐裏面到底裝的是什麽呢?我們來看壹看吧!”教師分別打開四個易拉罐,並把裏面裝的東西倒出來,分別在幼兒面前進行進距離的觀察。
⑥小結:這些東西都是不壹樣的,他們放在易拉罐裏面搖壹搖發出的聲音也不壹樣。
3、通過親身操作進壹步感知輕和響。
①教師引導:老師這裏有這麽多的易拉罐,我壹個人玩不了那麽多,我請小朋友跟我壹起來玩,好嗎?
②教師提要求:在拿到易拉罐的時候不要隨便的搖,要先把易拉罐抱住,等到老師請小朋友們操作的時候才可以搖。小朋友搖壹搖以後,聽聽這個聲音是輕的還是響的,是響的,就站在響字寶寶旁邊,是輕的,就站在輕字寶寶壹邊。
③幼兒操作,找到相應的字寶寶並站在旁邊。
④教師檢查,糾正。
4、用易拉罐來給音樂配伴奏。
①聽音樂壹遍,區分響的壹段和輕的壹段。
②幼兒和教師壹起根據音樂輕響來給音樂伴奏。響的壹段由拿響罐的小朋友搖,輕的壹段由拿輕罐子的小朋友搖。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壹、活動名稱
大小、長短、前後、上下
二、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操作活動,復習鞏固大小、長短、前後、上下的概念。
2.培養幼兒動作靈敏、反應迅速、動手動腦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大、小球(與幼兒人數相同)、大小盆各壹個、長繩短繩各壹條、長短毛線繩與幼兒人數相同、長橋短橋各壹座、玩具娃娃(娃娃前放有8片雪花片,後放有8個易拉罐)、大樹壹棵(樹上有與小圓點幼兒數相同的小果子,樹下有與大圓點幼兒數相同的大果子)大圓點、小圓點的粘貼各為幼兒人數的壹半.附兒歌《大家拍手笑哈哈》。
四、活動過程
(壹)開始部分
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幼兒自由選擇大圓點、小圓點進入活動場地。兒歌《大家拍手笑哈哈》導入。簡單說明戶外活動要求。
(二)基本部分
1、復習鞏固區別大小。
出示許多大小球大盆小盆讓幼兒觀察。
師:場地上放有許多球,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壹下,這些球有什麽不同?
幼:有的球大有的球小。
師:請大花把大球拿起來,放到大盆裏,請小花把小球拿起來放到小盆裏。
幼兒邊操作,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妳拿的是大球還是小球?再交換活動壹次。
幼兒之間互相比較,誰的大誰的小。
2、復習鞏固區別長短。
出示二根繩子,壹根長繩,壹根短繩。
師:場地上放有兩根繩子,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著兩根繩子有什麽不同?
幼:壹根繩子長,壹根繩子短。
師:請大花走長繩小花走短繩。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仔細觀察壹下,妳走的是長繩還是短繩?再交換活動壹次。
幼兒每人取壹根毛線繩,互相比較長短。說出誰的長誰的短。
3、復習鞏固區別前後。
出示玩具娃娃讓幼兒觀察哪是前面哪是後面。
師:請大花去娃娃前面玩,請小花到娃娃後面玩。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妳在哪裏玩.幼:我在娃娃的前面玩或我在娃娃的`後面玩.再交換活動壹次。
遊戲:看誰反應快。師:小花站到老師前面,大花站到老師後面。再交換活動壹次。
4、復習鞏固區別上下。
出示大樹,讓幼兒觀察樹上有什麽?樹下有什麽?
幼:樹上有果子,樹下有筐子。
師:請大花去摘樹上的果子,小花去拿樹下的筐子。摘到果子的大花,請把果子放到樹下小花的筐子裏。
幼兒邊活動,教師邊指導。如某某小朋友妳在哪裏摘的果子?要把果子放到哪裏?再交換活動壹次。
教師引導幼兒互相觀察,說出頭在身體的上面,腳在身體的下面。
(三)結束部分:
遊戲結束:幼兒按大小頭飾分成兩組,分別跑過長短兩座“橋”大花去拿樹下的大果子,小花去摘樹上的小果子,再分別到玩具娃娃的前邊與後邊。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水瓶的秘密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實驗,觀察物體在透明容器裝水前、後的影像變化。
2、註意幼兒安全的操作,培養實驗的安全意識。
3、幼兒學習記錄物體的影像變化。
活動準備:各種各樣的透明玻璃瓶,圖片,毛巾,記錄紙等。
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瓶子,了解瓶子的形狀,材料。
提問:“小朋友們看,這些都是什麽?”“妳們看這些瓶子都壹樣嗎?”“他們有什麽不壹樣?”(註意引導幼兒從形狀,大小,材料,等方面進行觀察。)“剛才我們說了這麽多不壹樣的地方,那麽妳們看看這些瓶子有什麽壹樣的地方嗎?”(註意引導幼兒說出瓶子的材料和透明的特點)
“原來這些瓶子都是玻璃做的,透明的。那我們拿瓶子的時候應該註意些什麽?”
2、引導幼兒透過空的瓶子看物體,觀察物體的變化並進行記錄。
(1)幼兒透過瓶子看周圍的物體。
提問:“妳們有沒有試著用空瓶看東西?”“請小朋友們每人拿壹個瓶子去看壹看周圍的東西,看看他們和我們平時看到的壹樣不壹樣?”(註意引導幼兒分批拿瓶子,以免過於擁擠)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
提問:“妳剛才是怎麽看的?看到了什麽?有沒有變化?”
(3)幼兒透過瓶子看記錄表上的圖片並進行記錄。
(2)“剛才我們看了周圍的東西,我們的記錄紙上有漂亮的圖片,妳們可以找壹張自己喜歡的圖片,仔細的看壹看,可以想各種不同的方法來看,把妳看到的記錄下來。”
(4)幼兒相互進行交流。
3.引導幼兒在瓶子裏裝上水,透過裝水的瓶子看圖片,並進行記錄。
(1)猜想:“剛才我們用空的瓶子看東西,請妳們想壹想,如果在瓶子裏裝上水,看東西會有什麽變化?”
幼兒操作驗證:“剛才小朋友們猜得都不壹樣,到底誰說得對呢?讓我們來試試好嗎?裝水的時候我們要註意些什麽呢?”(註意引導幼兒分批裝水並幫助幼兒將蓋子擰緊,將瓶子和手擦幹)
(3)將觀察結果記錄在第二張記錄紙上。
(4)幼兒相互交流,教師評價總結。
4.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能使所照成像變形。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有益的學習經驗: 觀察天空,感受到天空的廣闊和神秘,激發探索自然的興趣。
準備: 望遠鏡
活動與指導:
1、晚上,帶幼兒觀察天空。
2、讓幼兒拿著望遠鏡觀看。教師告訴他們牛郎星和織女星的位置,並給幼兒講牛郎星和織女星的故事。
3、請幼兒想想牛郎星和織女星見面後都說些什麽?我們有沒有辦法,讓牛郎星和織女星有更多的會面機會。
4、請小朋友看看天上的星星像什麽?
5、告訴幼兒天空中有許多秘密,小朋友長大了可以做天文學家,去研究天空中的奧秘。
集體活動二 星星住在哪兒
有益的學習經驗:知道星星離我們很遠,感受到天空的神秘,增進好奇心。
活動與指導:
1、晚上天空布滿了星星,妳們知道星星的家在哪嗎?它們離我們有多遠?
2、教師講解:宇宙大到我們難以想象的程度,裏面有許多數也數不清的星星。星星離我們很遠很遠。比鄰星是離我們地球最近的星星,我們現在看到的比鄰星根本不是現在的比鄰星,而是4.22年前的比鄰星,是它在4.22年前發出的光。而現在的比鄰星,我們要過4年多才能看見。
3、天空中的奧秘多極了,妳們長大了想不想到太空中找找星星的家,跟星星交朋友?
4、讓幼兒說說, 自己長大後如何與星星交朋友。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壹、活動名稱: 科學活動——誰會生蛋
二、設計意圖:
春天來了,萬物皆醒。當春雷打響後,我們在自然角中投放了壹只只小小的黑黑的蠶寶寶。孩子們很喜歡這些"小不點們",看著它們慢慢地蠕動著,他們互相討論著:這蠶寶寶是哪裏來的?有的說:"是蠶媽媽生的。"有的說:"是蠶媽媽先生下蛋,然後才變出蠶寶寶的。就象雞媽媽先生蛋,才有小雞。"後來,我們看了有關的書籍,在查看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孩子們對小動物是怎麽生出來的很感興趣,於是,我結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及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征,設計了本活動,旨在讓幼兒對常見的會生蛋的動物有個初步的認識,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三、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常見的會生蛋的動物,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2、初步學會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從中感受探索發現的樂趣。
四、活動準備:
1、《誰會生蛋》教學課件;各種動物若幹。
2、場景布置:小池塘、草地、森林等。
3、幼兒已了解幾種胎生動物傳後代的特征,並了解幾種常見的動物下蛋的窩(巢)。
五、活動過程:
(壹)結合場景,引導幼兒了解幾種常見的卵生動物。
1、帶幼兒到"動物園",讓幼兒自由地尋找會生蛋的動物,要求幼兒邊找邊和同伴說說:"我找到了會生蛋的ⅹⅹ。"2、幼兒分散在場景中尋找會生蛋的動物,教師引導幼兒邊找邊說:"我找到了會生蛋的ⅹⅹ。"(二)通過課件,引導幼兒驗證自己的尋找結果。
1、讓幼兒互相交流:我找到的ⅹⅹ會生蛋。
2、讓幼兒說出自己的尋找結果,教師點擊課件幫助幼兒驗證。
(三)借助課件,引導幼兒了解卵生動物傳後代的方式,激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說說:兩邊房子裏的動物生寶寶的方法有什麽不壹樣?
2、引導幼兒說說:"妳知道動物媽媽在哪兒生蛋的?為什麽要在這些地方生蛋?激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四)利用廢物,讓幼兒給蛋寶寶建個家。
1、以保護蛋寶寶,給蛋寶寶建個安全的家,鼓勵幼兒想出多種辦法保護蛋寶寶。
2、幼兒利用廢舊物品為蛋寶寶建家,教師引導幼兒自制放到"動物園"中。
(五)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活動目標
1、進壹步熟悉各種顏色,感知野花和野草的色彩。
2、學習從上至下地觀察感知野草和野花的特征,知道有泥土的地方都有小草。
3、有探索自然的興趣,感受體驗大自然中的美麗色彩。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認識常見的顏色。
物質準備:選擇有野花和野草的地方、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壹、欣賞大自然色彩的美。引導幼兒到草地上,觀察周圍的花和草,感受周圍環境的美,引起幼兒想坐壹坐、躺壹躺、看壹看的欲望。
師:這裏可真美啊!妳們想在這裏坐壹坐、看壹看嗎?
二、認識野花和野草。
1、尋找自己喜歡的野花。
師:這裏的草地又幹凈又漂亮,我們去找壹找,再輕輕地摘壹朵妳喜歡的野花。
2、講壹講自己喜歡的野花。
師:妳喜歡的野花是什麽顏色的?什麽樣子的?
引導幼兒從上至下的觀察。鼓勵個別幼兒在集體中講述,再請幼兒與同伴交流。
3、認識野草。
(1)師:那壹片綠色的是什麽?小草長在哪裏?
(2)引導幼兒撥開小草,觀察小草,知道草長在泥土地上,小草的根長在泥土的下面。
三、放松活動。
幼兒在草地上自由地玩耍,讓幼兒感知體驗在大自然中的輕松和快樂。
四、活動延伸
回到教室,教師出示幼兒用書,引導幼兒認識其他生活中常見的野花和野草。
小百科:野花壹般指在路邊,田裏或林間等野生的不知名的花,又喻指男人在外拈花惹草的對象。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6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壹組物品的色彩、圖案等細節發現相同的物品,並將相同的物品放在壹起。
2、能按教師的指令操作,並願意邊操作邊講述。
3、樂意參與科學活動。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5、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教具:5張小熊的圖卡(顏色和裝扮各不壹樣)貼在教師身體的各個部位,有口袋的圍裙(當作壹個小熊的家),透明文件袋4個(分別當作其他小熊的家)貼在4張大椅子,幼兒操作大圖。
學具:每人2張小熊圖卡(1張是大家和教師壹樣的小熊,還有壹張分別和教師的其他小熊圖片是壹樣的),幼兒用書,彩筆壹支,人手壹個小簍子。
活動過程:
壹、熱身遊戲:找小熊
1、教師:"我身上藏了許多小熊,請妳們把它們找出來好嗎?"
2、教師念兒歌:"找小熊,找小熊,我的小熊在哪裏?"請個別幼兒找出來。
3、教師將找到的小熊圖卡展示在展板上,請大家向小熊們問好。
二、問題解決
1、教師戴上貼有小熊標記的圍裙,請幼兒找出和圍裙上壹樣的小熊。
教師:"這是小熊的家,請妳們找出壹只和它壹模壹樣的小熊。仔細看壹看,比壹比,它們什麽地方是相同的?"
2、教師引導幼兒邊送邊說:"小熊,我送妳回家。"
3、請幼兒在自己的簍子中找出和圍裙上相同的小熊並將小熊送回家,教師提醒幼兒邊送邊說"小熊,我送妳回家"
4、出示另外的4只小熊的家,請幼兒仔細看壹看小熊家的標記,並將自己的小熊送到和標記相同的家裏,教師提醒幼兒邊送邊說:"小熊,我送妳回家"。
5、集體檢查:看壹看每個家裏的小熊是不是相同的。
三、操作練習
1、出示掛圖,介紹操作內容與方法。
教師:"麥斯壹家都有自己愛吃的東西,看壹看他們手上拿的,再看看桌子上有些什麽食物?""請找出和她們手上壹樣的東西,然後用壹條直直的線把它們連起來"。(教師先示範將相同的兩個物品旁的點點用直線連起來,然後請幼兒徒手練習)。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與指導,提醒幼兒從點點開始到連線。
3、師幼壹起檢查操作結果。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的內容還需要創新,提高難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動的梯次性,要有層層遞進的過程,教師要挖掘新的內容,填充活動,使活動變得有創新性。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7目標
1.喜歡水果,能正確說出幾種常見水果的名稱,並了解其典型特征。
2.認識幾種比較特別的水果,感知水果的多樣性。
準備
1.請每位幼兒帶1―2樣水果來園,盛裝在大籃子裏或用壹塊大布蓋好。
2.各種水果的圖片或照片若幹。
3.各種水果的粘紙(數量略多於幼兒人數)。
4.裁剪好的做相框用的各種彩色紙條。
過程
1.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
――以水果照相館的情景導入,引導幼兒看看哪些水果來拍照了。
――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蘋果、桔子、香蕉、梨等),鼓勵幼兒正確說出其名稱,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水果的典型特征。如:我們來看看,XX小朋友帶來的是什麽水果? (蘋果)和蘋果娃娃問個好吧!蘋果娃娃長得什麽樣?有誰吃過蘋果?蘋果是什麽味道的?我們給蘋果娃娃拍個照吧! (兩手拇指與食指相對,做照相機的樣子)
――向幼兒介紹幾種比較特殊的水果,如獼猴桃、芒果、椰子等,讓幼兒知道這些水果的名稱。如:這位水果娃娃是誰?(獼猴桃)妳們願意和它握握手嗎? (感受獼猴桃表皮的粗糙和毛茸茸的特征)
2.扮演水果娃娃。
――請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水果粘紙粘在額頭上,扮演自己喜歡的水果,拍壹張“集體照”。
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
――照片“沖印”好(出示各種照片或圖片)後,激發幼兒產生為水果制作相框的願望。
――幼兒制作,教師個別輔導,提醒幼兒粘貼時不要把水果蓋上,只裝飾邊緣。
――把制作好的相框布置在活動室墻面。
建議
1.常見的水果和比較特殊的水果具有地域,性和相對,性,如芒果、椰子在海南是常見的水果,而到了北方就成了比較特殊的水果了。
2.現在的幼兒知識經驗都較豐富,介紹常見的水果可由幼兒自己來介紹。
當幼兒介紹自己拿來的水果時會有壹種自豪感。
3.活動可延續為壹個半日活動。前半部分介紹各種水果,盡可能讓幼兒充分了解;後半部分讓幼兒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用來布置和裝飾環境。
4.若照片較難收集,可用各種畫報或宣傳廣告圖片來代替。
5.將帶來的水果保存好,以便下壹個活動繼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