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 不 理 包 子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鮮美而譽滿全國,名揚中外。狗不理包子倍受歡迎,關鍵在於用料精細,制作講究。在用料上,狗不理包子的肉餡別具特色,選用七成瘦三成肥的新鮮豬肉,上等醬油找口,放上香油、味精、蔥姜末等佐料,邊加水邊攪拌,打成肉丁水餡。包子皮使用半發酵“壹拱肥”富強面。做工上,狗不理包子從揉面、揪劑、搟皮、裝餡、掐包、上屜、上大竈,都有明確的規格標準,掐出來的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的褶不少於十五六個。剛出屜的包子,看上去如薄霧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壹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
狗不理包子鋪原名“德聚號”,據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店主叫高貴友,其乳名叫“狗不理”,人們久而久之喊順了嘴,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號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據說,袁世凱當直隸總督時,曾把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進京獻給慈禧太後,慈禧很愛吃。從此,狗不理包子名聲大振,許多地方開設分號。 如今,狗不理包子已走向世界,進入許多國家市場,倍受賓客歡迎。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22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天津小吃
桂 發 祥 麻 花
桂發祥麻花,色澤金黃,風味醇厚,具香、酥、脆、甜的誘人特點,於幹燥通風處放置數月不走味,不綿軟,不變質。桂發祥麻花有"花理虎"、"麻軸"、"繩子頭'等多個品種。每個麻花中心夾有壹棵由芝麻、桃仁、瓜籽仁、青梅、桂花、青紅絲及香精水等小料配制的什錦餡酥條。制做時根據面粉質量調整油酥大小,適應氣溫高低變化增減肥、堿劑量,保證投料配比。麻花成型後,放進花生油鍋裏在微火上炸透,再夾上冰糖塊,撒上青紅絲、瓜條等小料。
桂發祥麻花的創始人是範貴才、範貴林兄弟,因店鋪曾座落大沽南路十八街處,人們又習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十八街改造後又在距原址200米處,新建了桂發祥大沽南路店。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23 回復此發言
--------------------------------------------------------------------------------
3 回復:天津小吃
耳 朵 眼 炸 糕
耳朵眼炸糕是受天津群眾喜愛的小吃。耳朵眼炸糕的傳統制法,是選用北河(楊村、河西務)、西河(霸縣壹帶)的上等新粘黃米,水磨後發酵、對堿、揉勻,制成面團。選用優質紅小豆煮爛,使用銅絲羅搓沙,放入紅糖汁炒成豆沙餡。炸糕團成先使溫油下鍋,後加旺火炸透。用這種方法制成的炸糕火候適當,既不焦糊也不跑餡,出鍋後厚薄均勻,呈金黃色,吃到嘴裏外焦裏嫩,香甜酥脆,而且炸的個兒大,做到"高發",即祝福顧客高開發財的吉祥之意。耳朵眼作糕始於光緒年間,店主名劉萬春,店鋪字號"增盛成"。因毗鄰窄小的耳朵眼胡同,人們習慣地稱之為耳朵眼炸糕。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24 回復此發言
--------------------------------------------------------------------------------
4 回復:天津小吃
天 津 糕 幹
天津制作糕幹的店鋪很多。其中楊村糕幹生產始於明初,歷史悠久,為最正宗。楊村糕幹以上等米粉和白糖加工精制而成,雪白細膩,口味清甜。1914年巴拿馬運河開通不久,楊村糕幹曾作為中國的壹件特產,同茅臺酒等壹起送到巴拿馬賽會,獲得〈佳禾〉銅質獎章。
近年來,天津糕幹以芝蘭齋糕幹最著名。傳統的芝蘭齋糕幹以新稻米和優質江米為主料,配以精制的甜餡,經過精細加工後,潔白綿軟,香甜可口,尤其適宜老年人和兒童食用。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24 回復此發言
--------------------------------------------------------------------------------
5 回復:天津小吃
煎 餅 馃 子
煎餅馃子以綠豆粉為主料,調成糊狀。攤成煎餅,形似荷葉,薄軟如紙,然後卷上酥脆的棒槌馃子(油條),抹上面醬、腐乳,撒上蔥花、芝麻等小料,從中間折起即可食用,香氣撲鼻,味美適口。若在煎餅上再攤上雞蛋,更覺軟嫩鮮香,別有風味,這是地道的天津小吃,現被許多城市所接受。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25 回復此發言
--------------------------------------------------------------------------------
6 回復:天津小吃
貼餑餑熬小魚
貼餑餑熬小魚是極具天津地方特色的大眾化風味小吃。貼餑餑是以玉米粉加水和面,用手拍成壹個個長圓形厚餅,貼在竈火鐵鍋的周圍烤制而成。用這種方法制做的餑餑呈金黃色,味美適口,特別是餑餑下面的焦面,又香又脆。
熬小魚壹般選用小鯽魚,去掉內臟洗凈,沾上面粉或雞蛋清放進油勺內炸至金黃色,然後將壹條條小魚碼放在鍋內,撒上蔥、姜、蒜、大料,倒入用料酒、醋、醬油、糖、面醬、味精和適量水調成的湯汁,微火燉焅至魚松軟,淋上少許芝麻油取出。將熱氣騰騰的貼餑餑和熬小魚壹起食用,鮮香無比,味道極佳。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40 回復此發言
--------------------------------------------------------------------------------
7 回復:天津小吃
石頭門坎素包
石頭門坎素包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其制作方法是以綠豆芽菜、粉皮、香幹、香菜、面筋、馃子、腐乳、芝麻醬、香油等調拌成餡,用精面粉作皮,加工成包子蒸熟而成。石頭門坎素包具有濃郁的獨特風味,食之素香,回味無窮,很受老年人喜愛。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41 回復此發言
--------------------------------------------------------------------------------
8 回復:天津小吃
白 記 餃 子
白記餃子久負盛名,是天津傳統特色風味食品。白記餃子制作精細,選用上好新鮮羊肉,剁成肉泥。適當加入鮮嫩白菜末、特制醬油、小磨香油等調拌成餡,面和好放軟,制作成的餃子皮薄、邊小、餡大,是群眾喜愛的常用食品。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43 回復此發言
--------------------------------------------------------------------------------
9 回復:天津小吃
炸 素 卷 圈
炸素卷圈,以豆皮作皮,用綠豆菜、香幹、粉皮、香菜配以芝麻醬、腐乳、香油、姜末等佐料調拌成餡,然後再將餡放在皮上卷起來切成段,兩頭粘面糊在油鍋內炸制而成。 炸素卷圈,色澤金黃,外脆裏嫩,清淡適口,是天津特色風味小吃。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43 回復此發言
--------------------------------------------------------------------------------
10 回復:天津小吃
曹 記 驢 肉
曹記驢肉,因創始人姓曹而得名,至今已有二百余年歷史。曹記驢肉, 精選新鮮優質驢肉,配以多種香料,放進鍋裏慢火煮七至八個小時。曹記驢肉,富含蛋白,酥爛易嚼,味道鮮美,遠近聞名。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43 回復此發言
--------------------------------------------------------------------------------
11 回復:天津小吃
茶 湯
茶湯的主要原料是秫米面或小米面。制作程序是先將磨得很細過籮的面放在碗內,用溫桂花糖水打底成糊狀,再用大銅壺內滾沸的開水沖成稠糊狀,然後撒上紅糖和白糖,用小鏟慢慢地鏟著食用,香甜可口,風味濃郁。
茶湯不僅味道好,更誘人的是頗具鄉土特色的制作情趣。那特制的龍嘴大銅壺,實際上是壹個火鍋構造的茶爐,擺在桌上十分顯眼。兩根用彈簧絲制成的細長的龍須頂端裝飾有大紅線球,從龍頭兩側向上翹起。壺頂有個銅汽笛,當它發出鳴鳴響聲時,說明水已燒開,正好用來沖制茶湯。賣茶湯人的操作,也十分精采。只見他右手緊握壺柄擡起壹側,左手端碗先貼近壺嘴,再順水勢遠離壺嘴,將碗內的米面糊沖得翻滾起來。食客望著賣茶湯人的嫻熟動作,無不贊嘆道好。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44 回復此發言
--------------------------------------------------------------------------------
12 回復:天津小吃
豆腐腦和老豆腐
豆腐腦,以嫩豆腐為主料,盛入碗中,澆上鹵,再放少許辣椒油、蒜汁即可食用。老豆腐,以硬豆腐為主料,盛到碗裏,澆灑上醬油、蒜汁、韭菜花、豆瓣醬、辣椒油、花椒油、稀麻醬等佐料,味道鮮鹹,清香爽口。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45 回復此發言
--------------------------------------------------------------------------------
13 回復:天津小吃
大福來鍋巴菜
鍋巴菜是天津具有獨特風味的小吃,以大福來字號制作的最有名氣。
鍋巴菜以綠豆、小米水磨成漿,攤成薄厚均勻的煎餅,用刀切成柳葉狀塊,澆上用十幾種小料制成的鹵計,再灑上辣椒油、芝麻醬、醬豆腐汁、香菜葉,輕輕拌合後即可食用。
鍋巴菜柔軟滑潤,清素芳香,既可當菜,又可作早點或正餐,同芝麻燒餅壹起食用味美適口。
帖子相關圖片:
作者: 水悠 2004-11-20 14:46 回復此發言
--------------------------------------------------------------------------------
糖 炒 栗 子
天津板栗,又稱甘栗。產於薊縣,聞名國內外。糖炒栗子,是秋冬季時令風味食品。其制作方法是精選優質板栗,放進裝有粗沙和糖稀的鍋內翻炒而成。糖炒栗子,呈深棕色,油光鋥亮,皮脆易剝,香甜可口。
--------------------------------------------------------------------------------
宮廷小吃--“果仁張”
天津果仁張制作的各種美味果仁,自然性顯色和放香,香而不俗,甜而不膩,色澤鮮美,酥脆可口,久儲不綿。
果仁張至今已有160多年歷史,第壹代張明純和第二代張維順曾在清宮禦膳房當廚,專門炸制各種小食品,受到皇上嘉許和西太後賞識,遂被譽為宮廷小吃。解放後,第三代張惠山炸制的凈香花生仁、玻璃核桃仁、虎皮花生仁等品種,在1956年天津市飲食商業優質品種展覽會上被評為優良食品,參加過博茨瓦納國際博覽會。周恩來總理生前曾多次在宴會上請外賓品嘗果仁張制品。
如今的果仁張制品凝結了四代人的艱辛智慧,制作技藝和配料十分嚴格。要求果仁籽粒飽滿並合乎規格,根據季節變化掌握油質和油溫,針對果仁制品不同色澤和味道調制配料,工藝手法有推、翻、摁、抄、撥、托、提、壓、轉、擠、攏、點、撩等。
果仁張成品以花生仁、腰果仁、核桃仁、瓜子仁、杏仁、松籽仁及多種豆類為主料,有虎皮、琥珀、凈香、奶香、五香、桔香、檸檬、薄菏、番茄、山楂、海菜、咖啡、可可、姜汁等品類和香、甜、酥、脆、酸、涼、麻辣等口感特點。
--------------------------------------------------------------------------------
面 茶
面茶是以大米磨粉作主料,加水調合後,再放入大料、堿面等在鍋裏熬成粘稠狀,盛在碗裏,上面撒上壹層芝麻鹽,淋上壹點用香油調好的芝麻醬即可。食用時配以棒槌馃子,別有壹番風味。
素 合 子
原料:面粉、韭菜、雞蛋、蝦皮、粉絲等
制法:面粉加水調成面團,下劑,搟皮、包餡成合子形狀,烙熟即成
特點:口味鹹鮮,色澤金黃
--------------------------------------------------------------------------------
驢打滾
原料:江米面、黃豆面、豆餡、桂花、小料
制法:江米面和好後鍋蒸四十分鐘,用黃豆在當薄面做成片狀,用刀切塊
特點:豆面香甜可口,回味無窮
--------------------------------------------------------------------------------
鴛鴦卷
原料:江米面、豆沙、紅果、麻仁
制法:用蒸熟的江米面搟成片狀,抹上豆沙餡和紅果餡沾上芝麻卷卷,改刀成如意形即可
特點:入口甜香,略有紅果味,芝麻醇香
--------------------------------------------------------------------------------
千 層 脆
原料:面粉、白糖、芝麻、花生油等
制法:面粉加糖水和成面團略餳,搟成透字薄片,折疊,改刀翻成套花,用油炸成金黃色,淋上壹層熬好的糖稀,再撒上芝麻即成
特點:色澤金黃,脆酥香甜
-------------------------------------------------
狗不理包子
津門食品三絕之壹。創始於清朝末年。因店主高貴友乳名狗不理而揚名。制作工藝嚴格,實行獨特的“八步操作法”。
特點:
肉餡松散、包褶均勻、肥而不膩、清香適口。1989年獲全國食品金鼎獎。
耳朵眼炸糕
津門食品三絕之壹。因店鋪緊靠耳朵眼胡同而得名。距今已近百年。
特點:
外焦裏嫩、細甜爽口、香味芬芳。1989年獲商業部金鼎獎。
十八街麻花
津門食品三絕之壹。制作考究,料精貨實。1989年獲全國食品金鼎獎。
特點: 香甜、酥脆。
天津煎餅馃子
煎餅馃子是天津傳統民間小吃,只需壹人就能推車設攤,即可走街串巷銷售。是很受群眾歡迎的方便食品。
特點:
有濃厚的吉豆煎餅、蔥花香味,柔軟適口,經濟實惠。
桂花祥麻花
桂花祥什錦夾餡麻花是天津著名風味食品。金黃色像壹根棍形的麻花,夾著冰糖塊,上面撒著青紅絲和瓜條等小料,散發著香甜的桂花味。即使放上個把月,吃時仍然酥脆可口。買幾根桂花祥麻花送人,成了天津人的壹種習俗。
大福來鍋巴菜
津門傳統小吃。創於清光緒年間。
特點:
色香味型俱佳。
津味嘎巴菜:
嘎巴菜(俗稱“鍋巴菜”)是天津獨有的地方風味小吃,至今已有300年歷史。開業於清光緒年間的“大福來”嘎巴菜鋪以其優質原料,多味混合制作,在競爭中獨占鰲頭,自樹壹幟。投料、制作、質量精益求精,使嘎巴菜這壹獨具津門特色的小吃品種,為越來越多的食客所喜愛。
特點:
色、形美觀,多味混合,清香撲鼻、素淡爽口。“嘎巴”香嫩有咬勁,鹵子透亮而覺瀉。加上綠豆性甘涼,能清熱,解暑,利水、解毒,因此,每逢夏季,倍受歡迎。
鮮果餡湯元:
天津風味小吃。特點是清香爽口、粉糯軟滑、果味濃厚、別具風味。以小白樓地區的白樓小吃店與江南春餐館的最有名。
貼餑餑熬魚:
天津民間流傳美食。特點是玉米面餑餑顏色金黃、底面焦脆。小魚味鮮香濃,魚骨酥軟。
京東餡餅:
清真風味食品。特點:色澤金黃,肥而不膩,清香適口。
喇嘛糕:
津門傳統風味小吃。以遼寧路 144號京津餐廳經營的為最好。
特點:色澤金黃,甜暄適口,營養豐富,松軟。清素,營養成份高。
羅漢肚:
醬制食品。由天津狗不理包子總店采用傳統的醬制方法研制生產。因肉皮層次分明,形似羅漢的肚子而得名。
特點:
緊固不散,光澤透明,口感鹹鮮,適口不膩,醬香醇厚。
知味齋水爆肚:
天津風味小吃,創於1920年。吃時趁熱蘸料,滋味醇厚,具健脾養胃之功效。
特點:肚絲鮮、脆、嫩、爽口。
杜稱奇火燒:
津門風味小吃。
特點:
外焦內嫩,餡心細膩,口艷醇香。
崩豆張:
天津老字號食品店,歷經五代傳人。創於清嘉慶年間。
特點:
脆而不綿、不硬、不含膽固醇,久嚼成漿,濃香滿口。
果仁張:
老字號食品店,歷經四代傳人,有160年歷史,屬宮廷禦膳食品,被賜名為“蜜貢張”。主要產品為掛霜系列果仁。
馬記茶湯:
天津風味小吃。起源於明朝末年。特點為:色澤粉紅、質地細膩,香甜潤口。
石頭門坎素包:
天津傳統風味小吃。由清末天後宮旁的真素園餐館發明。
特點:
薄皮大餡、低脂肪、高蛋白。味醇清口。
恩發德蒸餃:
清真風味小吃。1921年由時文德創建。用洗凈的西葫去皮去瓤,羊肉末用開水烙透。攪入醬油、花生油、香油、精鹽、蔥姜末。最後將西葫餡投入拌勻。將搟成的面擠捏成道士帽形的餃子生坯,上屜用旺火蒸熟。
特點:
有咬勁、不滲油、肥而不膩、鮮嫩味美。
陸記燙面炸糕:
創始於1918年,制作時選用優質面粉、黑白小豆、白沙板糖、花生油為原料。經過 7道工序,慢慢加火,炸成扁球形的紅色成品。
特點:
外皮酥脆、不粘不艮、餡甜爽口、清香不膩。
芝蘭齋糕幹:
津門著名風味小吃。具有60多年歷史的老字號。選用優質小站稻米、江米為主料,輔以優質紅小豆、芝麻、桃仁、葡幹、瓜條、桔丁等精制而成。
特點:
外觀潔白,不粘牙、不掉面、綿軟筋道、內味獨特。
明順齋燒餅:
傳統風味小吃。由呂鳳祥在本世紀20年代在“唯壹齋”制作經營。用熱香油與富強粉混合面酥面,包上餡,經過烙、烤兩道工序而成。
特點:
色澤杏黃、外皮酥脆、內層柔韌面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