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人民政府駐雲陵鎮。全縣轄6個鎮、3個鄉:雲陵鎮、陳岱鎮、東廈鎮、莆美鎮、峛嶼鎮、火田鎮、下河鄉、馬鋪鄉、和平鄉。 雲霄縣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處於閩粵交界地帶和廈門、汕頭兩個經濟特區之間,國道324線貫穿全境。自古以來,我縣就是盛名遠播的“開漳聖地”1988年被國務院批準為沿海對外開放的縣份之壹,1996年躍上“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行列,同時又是全國能源百強縣。全縣現有人口39.2萬,總面積1166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9.65萬畝,山地103萬畝,海岸線長87公裏,淺海灘塗和淡水面積19.5萬畝。縣境依山面海,屬低山丘陵地帶。
氣候: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3攝氏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雲霄有豐富的工業礦產資源,金屬礦物有鎢、金、銀、鋁、鋅等;非金屬礦有花崗巖、水晶、貝殼、瓷土、明礬和海鹽等。水力資源豐富,可供開發利用的達27510千瓦。境內耕地1.23萬公頃,有林地5.83萬公頃,林木蓄積量42.4萬立方米,毛竹2.38萬根,森林覆蓋率40.1%。漳江入海處有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3.85萬千瓦,礦藏有花崗巖、水晶、高嶺土、鹽。海岸線47千米。雲霄是閩粵交通要沖,漳南營運中心。漢時,閩粵驛道從境內通過。歷史上對外交通主要是航運,始於唐,盛於明、清,時有南、北、東航線通達廣州、上海、天津、香港、臺灣、日本和東南亞等埠。漳江內河運輸,自古以來與平和水陸聯運,是山、海貨的重要轉運通道。陸運以人力為主。清嘉慶間(1796~1820年),雲霄驛設擔夫50名,為官府挑運貨物,北達漳州,南抵潮汕,東至東山,西至平和。清末民國初期,全縣從事長途挑運百多人。抗日戰爭期間,鹽運緊張,挑夫增至每日數百人。民國期間漸有馬車、牛車運輸。民國18~23年,先後開通龍(漳州)詔(詔安)簡易公路和雲(雲霄)浦(漳浦)、雲(雲霄)詔(詔安)路段,始通汽車。新中國成立後,交通運輸事業得到較快發展,自1951年開通龍汾幹線公路(即今國道324線)後,陸續建成省道漳雲線、雙碼線,縣道雲平線,以及百多條鄉村公路。至1996年,外航有鐵殼貨輪4艘,通航汕頭、廣州、香港,載重1180噸。全縣***建成國道、省道、縣道專用公路5條(段),長達99.89公裏,鄉村公路109條***長495.10公裏,總計114條(段),總長594.99公裏。行政村通車率達98.9%,與鄰縣均有直達公路,是沿海城市和通往廣州、深圳、香港的重要通道。至1996年,全縣擁有營運載貨汽車120輛,載重595噸;營運載客汽車115輛,1955座位;農用運輸車587輛;手扶拖拉機724輛,載重計367噸。將軍山:將軍山古名雲霄山,海撥426米,因唐朝嶺南行軍總管歸德將軍陳政於唐高宗儀鳳二年(677年)葬於此山而得名。
將軍山公園位於雲霄縣城西側,距縣城2.5公裏,總控制面積3.19平方公裏,現城區主幹道之壹陳政路的延長線可直抵公園,交通十分方便。該公園聘請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趙立瀛教授進行統壹規劃設計,總體規劃結構可概括為:“三點壹線十個片”,“三點壹線”即公園大門—大觀樓—攬勝臺;“十個片”即十個景區為:大龍湖、文化藝術館、樂壽園、兒童樂園、機械遊戲城、十裏香美食村、荔園山莊、蕉園別墅、綠野天地、陳政墓園。目前,已投入5000多萬元,建成項目有:公園大門、大觀樓、大龍湖、茗香榭、碑樓碑亭、陳政墓園(1991年3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十裏香美食村及停車場,文化藝術館的具體規劃已完成,預計年內可破土動工。將軍山公園景區將建設成為集休閑、娛樂、觀光、度假為壹體的綜合性風景區。烏山:逶迤於福建省南部的雲霄、詔安、平和三縣的邊界,海拔1117米,脈走閩粵兩省,千米以上山峰如笏沖天,這裏峰巒奇妙,景色天然,具有泰嶽之雄偉,華山之峻峭,衡嶽之煙雲,峨嵋之清涼等名山的優點,又有雄、奇、秀、險、幽等特色,是遊客獵奇、探險、尋幽的最佳去處。烏山還是原中***閩南地委機關所在地,電臺處,軍械所秘密通道等十多處革命勝跡可供人們遊覽。是中國南方壹塊紅旗不倒的革命根據地。 紅樹林紅樹林:紅樹林是指生長在泥灘地、潮間帶的常綠灌木和小喬木群落的樹種,其特點具有呼吸根和支柱根,種子藏在樹上的結果中,由果實萌芽成苗(又叫胎生苗),下落於泥塗中發育成新株而組成的群落之總稱。 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位於雲霄縣東廈鎮,漳江口南北兩岸潮間寬2-3公裏、長8-10公裏的泥塗中,是由紅樹科木欖屬的木欖樹種,秋茄屬的秋茄樹種,紫金牛科桐花樹屬的桐花樹種,馬鞭草科海欖雌屬的白骨壤樹種和爵床科老鼠勒樹種以及蝶形花科魚藤屬的三葉魚藤,合計5科6屬6種組成。在這些紅樹林下,潮間帶灘塗中,養息著彈塗魚、蟶、青鋸蟹、招潮蟹、泥蚶、泥螺、鰻魚等多種珍稀海產品,樹上棲息著多種鴨科、鷺科鳥類,如綠頭鴨、斑面海番鴨、灰雁、豆雁、黑尾鷗、白鷺、蒼鷺等,林下還滋生著多種藻類和浮遊海生物,構成了獨特優美的自然生態。 福建泥蚶:福建泥蚶因棲息於淺海軟泥灘中而得名。主產於雲霄、東山、漳浦、連江、寧德、福鼎等縣沿海,尤以雲霄縣的漳江灣海區,所產泥蚶體大肉肥,鮮美可口。不僅為滋補良品,亦具藥用價值。 雲霄枇杷雲霄枇杷:雲霄枇杷種植有較長的歷史,歷來產品多以鮮果及藥用幹葉為主。近年來,雲霄縣引進以“解放鐘”與日本“森尾早生”雜交選育而成的新品種“早鐘6號”枇杷,集中了父本早熟、優質、果大等特點,還能比壹般品種提早15至30天成熟,每年元宵佳節即可上市,此品種具有果皮果肉均呈橙紅色,肉質細嫩,香氣濃郁,甜質多、酸味少等優點,1992年被省有關部門評定為“枇杷更新換代優良品種”。此外,雲霄枇杷種植還有解放鐘種、大鐘種、紅肉長種、紅肉圓種、溫州種、莆田種、下阪土圓種、鴨蛋本種、大紅袍種、軟條白紗種等等,堪謂種類繁多,產量豐富,馳譽大江南北乃至海外,成為雲霄水果品種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