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預防痛經最有效的方法:女性痛經的飲食和穴位調理(實用)

預防痛經最有效的方法:女性痛經的飲食和穴位調理(實用)

女人有時候會選擇下輩子做男人,尤其是那些“老朋友”如期而至的日子。不同程度的痛經讓女性嬌弱可憐。雖然我們可以盡量遠離這些痛苦的觸發點,但有時候還是會有疏漏。壹旦疼痛發生,除了依靠止痛藥,我們還能做什麽來幫助自己度過難關?

掌握28天規律,得“大姨媽”1,月經前3-7天,每晚睡前,仰臥,雙手掌根由輕到重從肚臍下部向下推,約5分鐘,然後用掌根順時針揉腹部5-10次。食指、中指、無名指的腹部繞肚臍反復旋轉* * * 3-5分鐘,最好有溫熱感。

2.從大腿內側,腳踝內側骨到腳趾骨,利用手的根部和手指的指尖可以消除小腹的緊張感。用拇指在尾骨上方按壓,找出舒服的地方,著重按壓揉搓3-5分鐘。

3、背後* * *,不方便妳操作,可以找家人幫忙。趴在床上,舒服自然。* * *人用手掌或掌根從上到下,從頸根到臀部,反復進行。

4.然後用手掌或掌根摩擦腰骶部3-5分鐘。按摩八角穴(可將拇指按在骶骨上,尋找最舒適的穴位)、腎俞、命門、脾俞、肝俞、姚彥等穴位約1分鐘,以有局部酸痛或向下反射的感覺為佳。

5.用整個手掌緊貼腰骶部,指尖垂直於脊柱快速來回摩擦2-3分鐘,使局部出現燒灼感。最後用自上而下的推演法完成幾次。

以上方法要求在月經前1周使用,每天1次,直到月經來臨。另外,平日有空閑時間也可以做,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要有信心,用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健康。

中醫認為,月經病與腎、脾、肝、氣血、子宮等有關。,而痛經又可分寒熱,又可歸為疼痛:喝熱飲的痛是冷的,痛是熱的,喜歡按揉的是虛的,越按越痛。痛經患者應忌食生冷和酸辣食物,尤其是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推薦幾個治療痛經的小方子。如果痛經嚴重,要去醫院專業診治。

氣虛血弱者通常體質虛弱,面色蒼白或發黃,無光澤,常出現精神疲乏、四肢乏力。經期或經期後經常感覺小腹隱隱作痛,或小腹* * *空墜,摩擦後緩解。有的還伴有月經量少,顏色變淺。

推薦藥膳:黑豆蛋酒湯

材料:黑豆60g,雞蛋2個,黃酒或米酒100ml。

方法:黑豆、雞蛋同煮,有調中、降氣、止痛的作用。

可用於治療婦女氣血不足引起痛經,並具有活血潤膚的功效。

肝腎虧虛型常有腰膝酸軟之感,或頭暈耳鳴,或潮熱,眼暗,月經後明顯。月經期間或月經後小腹疼痛,月經有淡有暗。

推薦藥膳:川芎丹參燉蛋。

材料:川芎6克,丹參12克,雞蛋2個。

方法:將藥加水同煮。雞蛋熟了,剝殼煮壹會兒,然後吃雞蛋,喝湯。

寒凝血瘀型壹般有感冒史,常表現為小腹冷痛,熱敷或喝熱水後疼痛減輕。月經量少,經色暗,有血塊,面色青白,怕冷拉稀。

推薦藥膳:生姜薏米粥。

材料:幹姜10克,艾葉10克,薏苡仁30克。

方法:將前兩味藥加水煎煮取汁,將薏米粥煮至八成熟,加入藥汁煮至八成熟。具有溫經化瘀、散寒除濕、潤膚的功效,適用於寒濕凝滯型痛經。

氣滯血瘀壹般是由不良情緒引起的。比如經常生氣,生氣,對事情念念不忘,頑固不化,容易抑郁。這類人通常月經量不暢或經期情緒波動,暫時影響月經量。如果月經量受阻,血液循環就會受阻、停滯。

常表現為腹痛或刺痛,腹痛因摩擦而加重,有時伴有胸痛、煩躁不安、月經量少、經量暗紫色、血塊多、血塊排出後疼痛減輕,或膜樣物質排出後疼痛減輕。

推薦藥膳:益母草煮雞蛋

材料:益母草30克,雞蛋2個。

方法:將兩種材料加水壹起煮至雞蛋熟,再煮壹會兒,吃雞蛋喝湯。

月經前按以下穴位,可以調理身體開四關,月經前四關,指雙手虎口合谷穴,雙腳相應位置太沖穴。這四個位置是人體氣血暢通的關鍵位置,有助於放松心情,緩解抑郁或憤怒情緒,從而調理氣血,緩解經期疼痛。

“太沖穴”位於足背,在第壹趾和第二趾之間輕輕向後按壓,可以感覺到骨隙造成的明顯凹陷,這就是太沖穴。

“合谷穴”將手掌伸直,拇指和食指分開,取第二掌骨中點邊緣的合谷穴。另壹只手拇指豎起,用指尖沿第二掌骨中點骨緣用力按壓壹分鐘。這時,妳會感到明顯的酸痛或疼痛,甚至讓它到手指或手腕。

“雪海穴”位於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方2寸,股四頭肌內側頭隆起處。第壹次尋找雪海點時,妳可以向朋友求助,坐下來,屈膝。另壹人用對側手掌托住妳的膝蓋,2-5點至膝蓋處,伸直。拇指向膝蓋內側傾斜約45度,手指末端的位置為雪海點。

“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足內側踝尖上方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先找到內踝尖,沿著內踝尖向上推,就可以摸到脛骨後緣,這是小腿足太陰脾經的循行線。從內踝尖向上約壹掌(四指合為壹掌)為三陰交穴。

痛經患者平時飲食要多樣化,不能偏食。要經常吃壹些具有理氣活血作用的蔬菜和水果,如薺菜、香菜、胡蘿蔔、橙子、佛手、生姜等。

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的人,應常吃補氣、補血、補肝腎的食物,如豆類。此外,礦物質、鈣、鉀、鎂必須補充,也有助於緩解經期疼痛。

專家發現,服用富含鈣的物質的女性比不服用的女性更不容易出現痛經。鎂也很重要,因為它有助於身體有效地吸收鈣。不妨在前夜和經期增加鈣鎂的攝入。

推薦食物:燒絲瓜材料:絲瓜800g,水發香菇50g,生姜汁適量。

制法:先將水發香菇洗凈,絲瓜去皮,洗凈切片。鍋燒熱,放油,姜汁煮,放入冬瓜片、香菇、料酒、精鹽、味精,煮至香菇、絲瓜入味,濕澱粉勾芡,倒入香油拌勻。

功效:補益氣血,疏通經絡。

經血養血要做到這壹點,按以下經血養血的穴位:

太溪穴位於內踝尖與跟腱後緣的中點,拇指指尖向上。用力擠壓,使酸脹感蔓延到腳跟,每次按壓3-5分鐘。

我們取足三裏穴,首先要找到它上面的小腿鼻。當我們屈膝時,髕骨和髕骨下的韌帶(髕骨韌帶)就是小腿鼻點。足三裏穴從小腿鼻尖往下約壹掌,脛骨前緣壹橫中指寬。用力按這個點。按下1分鐘後,可以稍微放松,將穴位改為揉捏,再按1分鐘後的穴位法,如此反復3-5次。

推薦食物:山楂醬材料:鮮山楂1 000g,紅糖250g。

制法:將山楂洗凈,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文火煮至熟,加入紅糖250克,煮10分鐘至成稀糊狀。

山楂療法適用於血瘀型痛經患者。此類患者在月經後1-2天或月經前1-2天出現腹痛。當經血順利排出後,疼痛逐漸減輕或消失,經血顏色較暗,有血塊。

患者從月經前3-5天開始服用此方,每天早晚各吃30毫升山楂膏,直到月經後3天停止服用。這是1個療程,三個療程就見效了。中醫認為山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血瘀型痛經患者是很好的食療佳品。

女人有時候會選擇下輩子做男人,尤其是那些“老朋友”如期而至的日子。不同程度的痛經讓女性嬌弱可憐。雖然我們可以盡量遠離這些痛苦的觸發點,但有時候還是會有疏漏。壹旦出現疼痛,除了依靠止痛藥,我們還能做什麽來幫助自己度過難關?

預防痛經的生活常識(1)積極開展婦科疾病的診治,盡早發現和排除各種器質性疾病。

(2)堅持是以上治療方法的關鍵,堅持才能真正起到防病、保健、治療的作用。

(3)重視和註意經期衛生。月經墊應該是質地柔軟、吸水性好的消毒棉墊,要經常更換。月經期間,外陰壹定要保持清潔,洗澡只能是淋浴,不能是盆浴,以防臟水進入* * *。

(4)註意均衡飲食。痛經患者在月經來潮前3-5天內應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宜暴飲暴食,尤其應避免吃生冷食物,以免誘發或加重痛經。月經來了,要避免壹切生冷難消化的食物,如辣椒、生蔥、生蒜、辣椒、烈酒等。

(5)註意保暖,避免感冒。突然或過度寒冷* * *可能導致子宮和盆腔內的血管收縮,引起痛經或月經停止。另外,經期身體抵抗力下降,著涼後更容易生病。所以經期保暖很有必要,尤其是下半身。避免用冷水洗頭、洗澡、洗腳、淋雨、涉水、坐在泥、磚或水泥上。

(6)保持好心情。精神緊張或情緒波動可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從而引起月經紊亂或加重月經反應。性急的人更需要註意克制,否則會過於興奮,很可能會減少或突然停止月經。

(7)生活要有規律。註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平時要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