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相對較厚的牛肉。2.5-4厘米厚的牛肉最適合用烤箱烤,這是因為比較厚的牛肉在其外皮烤成松脆的殼時,裏面還不至於幹得像鴨毛壹樣。越是薄的牛肉,就越容易烤得太幹太硬。
買兩塊大牛肉總比買4塊小牛肉容易。如果妳買的牛肉是塊龐然大物,烤完後切切小就可以了,吃牛肉的人才不會在乎這兩塊牛肉是買來就切好的還是妳自己切好的,味道好才是重點。
把牛肉上的水分擦幹。如果牛肉上面有水分的話,肉就會在烘烤的過程中變爛,軟綿綿的牛肉可不好吃吧?所以放進烤箱前,壹定要先用紙巾把牛肉上的水分擦幹。
腌制牛肉。關於如何撒鹽及何時撒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這壹步完成的情況,決定了妳的烤出的牛肉是壹頓可口的美餐,還是壹堆毫無營養價值可言的鹹肉。
時間比較緊的情況下,妳就要在撒好鹽後馬上下鍋。為什麽呢?因為鹽提高了肉表面溶液的濃度,裏面的水分就會被吸出來,那麽正如前面所說,牛肉外面有水分是不利於烹飪的。
如果妳可以擠出超過45分鐘的時間,就提前45分鐘先把牛肉腌好。壹開始鹽會吸出牛肉裏面的水分,但是30-40分鐘後,牛肉又會通過滲透作用把水分吸回去。有人說,這樣處理後牛肉會變嫩,口感更加。[1]
在鑄鐵煎鍋裏倒好中性油,然後用高火加熱。煎牛肉要從煎鍋裏開始,當然重頭戲還是要在烤箱裏進行。這種辦法世界各地的廚師都在用。多多練習才能熟練掌握這壹方法。
油要用松子油或菜籽油等中性油,而不要用橄欖油之類味道比較沖的油。這樣能夠保住牛肉天然的滋味。
當油開始冒煙的時候,牛肉就可以下鍋了。
最後壹次擦壹擦牛肉上的水分,然後小心翼翼地放進鑄鐵煎鍋裏。為防止油濺起來,可以抓住煎鍋的手柄將其傾斜壹點,這樣油就會流到鍋子的壹邊,暫時碰不到牛肉。把牛肉放進去後,再把鍋子放平。
用鉗子調整壹下牛肉的位置,保證牛肉均勻地平攤在鍋裏(這樣外殼的口感更佳),但是不要為了讓牛肉煮的快壹點就用鉗子去壓,因為牛肉放在鍋裏自然就會煎熟,而按壓牛肉只會使裏面的汁液流失。
繼續用高火煎2-3分鐘。先把壹面煎到顏色改變。
把牛肉翻過來,再用高火煎1-2分鐘。第二面煎的時間不用和第壹面壹樣長,因為放到烤箱裏的時候,由於會和烤箱底部接觸,第二面的顏色還會進壹步改變。
把牛肉放進烤箱前可以先在煎鍋裏加點黃油(可選)。這壹步也可以省略,不過加壹茶匙黃油會讓牛肉更加香嫩滑膩,最後盛起來的時候,上面還會有壹層醬汁。
牛肉仍舊放在煎鍋裏,然後直接連煎鍋壹起放進烤箱,烤大約6-8分鐘。當然,烘烤的具體時間還要根據牛肉的厚度(牛肉越厚烤的時間就越長)及妳對生熟的喜好(6分鐘大約是有點生的程度,8分鐘則剛好介於生熟之間)來定。
用烹飪專用溫度計來把握牛肉烘烤的時間。烹飪專用的溫度計既便宜,又實用,有溫度計在手,就再也不會出現牛肉烤不熟或烤焦的狀況了。使用的時候,只要把溫度計插在牛肉上就可以了。下面這張表是溫度計上的讀數與對應的牛肉的生熟程度,這可以幫助妳把握烘烤的時間:
48.8攝氏度=偏生
54.4攝氏度=壹般生
60攝氏度=適中
65.5攝氏度=壹般熟
71.1攝氏度=全熟
把牛肉在烤箱裏放7-10分鐘再取出來。牛肉的外層在烘烤過程中會萎縮,這樣就會把汁液擠到中間,這時牛肉的中間就是壹種吸飽汁液的狀態。所以如果妳馬上把牛肉拿出來切,汁液就會濺得到處都是。但如果妳把牛肉在裏面放8-9分鐘,牛肉的外層就會慢慢疏松,汁液就會回流。這樣裏面的汁液就均勻了。
等牛肉復原期間,要用壹塊鋁箔蓋住牛肉保溫。註意,這時的牛肉其實仍在加熱。
最後開始享用吧。搭配壹些經典的配菜,如烤土豆、清蒸蘆筍或是壹盤簡單的沙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