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我的家鄉六安州(散文原創)

我的家鄉六安州(散文原創)

“屏障東南水陸通,六安不與別州同。山環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詠六安州》

清明小長假後上班第壹天,同事小王便興沖沖地對我說:“姐,妳們六安真是太漂亮了!等下個假期我還要去,我要玩遍整個六安。”

小王假期從淮北到六安自駕遊。

我問他三天都去哪些地方?

他說去了皖西大裂谷。

我問他都幹些什麽?

他說爬峽谷觀竹海、賞蘭花和映山紅、泡虛谷天沐溫泉、喝手工炒制的春茶、吃當地美食蒿子粑粑、鹹肉燒竹筍、香椿炒雞蛋、爆炒毛魚······

他壹邊說著,壹邊用手比劃著,用不甚豐富的詞匯努力向我表達著如何的景色美、味道美!

我忍住笑,逗他:“三天就去壹個景點,可見六安不怎麽樣,好玩的地方不多。”

“不是啊!我感覺壹路上都是景色,像在畫中壹樣。”他很認真地對我說。

另外壹個同事聽我們聊的熱鬧,也湊過來,聽說六安,馬上來了精神,說:“我前幾年就去過天堂寨和燕子河大峽谷,去年又去的萬佛湖和佛子嶺水庫,水秀則山青,風景美得讓人窒息,都是能治愈人心的好地方。今年是建黨100周年,我要做壹件有意義的事情。七壹帶兒子去金寨縣革命紀念館看看,追尋紅色足跡、重溫紅色記憶,讓從小就生活在蜜罐裏的他知道現在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

同事陳哥的孩子在全國聞名的六安毛坦廠中學讀書,也走過來說:“六安還有些名不見經傳的地方,那裏的景色也是妙不可言。”

陳哥完全忽略了我這個地道的六安人存在,滔滔不絕和他倆介紹起東石筍、明清老街、大華山、嵩寮巖等等我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家鄉地名。

看著他們三個熱情高漲談論著六安,我的心中真是感慨良多。

九七年我從六安調到淮北時,每當向別人介紹我是六安人時,大都會回答:“六安?沒去過也不了解,只聽說過六安瓜片!”

也難怪,六安距離淮北三百多公裏,雖不是太遠,但交通不便利,每次來回壹趟好似扒掉壹層皮,幾天都緩不過來。

能選擇的交通工具只有兩種,“電扇不轉,茶爐沒水”的綠皮火車和搭乘種類復雜的大巴車。

當時六安還不通火車,想坐火車只能去合肥火車站。且不說妳能不能買上火車票,就是買上票,也不壹定上得了車。

假期中的合肥火車站,用“人山人海”來形容名副其實。上車的過程可謂是驚心動魄,稍不留神就會被擠得找不到同伴,候車廳的大喇叭整天都在播放各種尋人、尋物啟事,廣播室裏經常上演著失而復得的悲喜劇。

我第壹次從合肥坐火車去淮北,全程壹刻也不敢松懈,緊緊攥著老公的後衣襟,結果還是被壹個壯漢背著的壹件碩大行李硬生生的扯開了,幸虧我瘦小靈活,從摩肩接踵的人群縫隙間拼命擠回老公身邊。

上車又是個大問題,車廂門口短短的幾級臺階,要想上去難於上青天。這裏完全靠實力說話,是力量與力量的碰撞,我的小身板沒有任何勝算可言。沒辦法,最後我被老公和他的幾個同學從車窗狼狽地硬塞進車廂裏。

第壹次坐火車留下的陰影讓我好長壹段時間不敢再嘗試。

改坐大巴車。

六安北站壹天只有壹班早晨五點四十到淮北的車,最不方便的地方是北站離市區比較偏遠,而且太早公交車還沒有運營,打出租壹個女孩子又不太安全。不得已只能麻煩家人或朋友在天氣好的時候騎車送我去車站,刮風下雨下雪就打出租送我去,每次都搞得興師動眾,讓人心生不安。

大巴車老板為多掙錢,連過道都安排坐著人。在我旁邊的壹位大姐早就在壹路顛簸中靠在我身上睡著了,放在她旁邊的尼龍袋裏散發出無法言說不知哪種家禽糞便的味道。

好容易憋到中午,開車師傅要停車在路邊定點的壹家小飯店吃飯休息,乘客們也都紛紛下車找廁所“方便”壹下。?

所謂廁所就是在公路低窪處臨時用幾塊木板搭建,頂上沒有任何遮掩物,站在公路上面就能將廁所內部結構壹覽無余。 如此簡約的廁所著實把我嚇了壹跳,實在不敢將就,只得忍住身體的不適直到下午到達淮北再解決。

有孩子以後,我簡直成了無所不能的超人。身後背著雙肩包,懷中抱著孩子,手裏還提著壹個便攜袋,“沖鋒陷陣”在六安和淮北之間,在車站與各種男女老少、高矮胖瘦的乘車人進行著力量、智慧、耐力和毅力並存的博弈。

父母心疼我,我心疼孩子,所以那些年,盡管非常想念六安的親人,我也是極少回去。

近些年,父母年紀漸大,我回去的頻率也越來越高,不知不覺中,以前那些尷尬的乘車體驗早就發生日新月異的改變。

我的交通工具還是火車和大巴。時間緊的話可以選擇乘坐高鐵,三個多小時的車程。如果時間充裕,我還是喜歡坐大巴,豪華大巴,壹人壹座,車內空調、電視、熱水壹應俱全,國道、省道、甚至縣道、鄉道都是路況平坦、寬敞、明亮,決不會顛簸的讓妳屁股痛。把座椅調整到最舒適的位置,戴上耳機,聽著好聽的音樂,看看窗外的美景,困了小憩壹會,在心情舒暢中就結束旅程。

在車裏經常會結識去六安的淮北朋友。去年就碰到壹位,壹攀談,居然是作協的文友,她說起六安來,真可謂是如數家珍,當年她的兒子高考報院校,她就主張報六安的皖西學院。

她說,六安不但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斑斕的山水、富厚的飲食,而且文學風氣非常濃厚,人才輩出。

她問我:“六安有個作家村,妳去過吧!”

曾經的安徽省淮海機械廠(三線廠),如今的月亮灣作家村,坐落在六安霍山縣東南方向約35公裏處的東西溪鄉境內,四周青山疊嶂,宛如世外桃源深藏群山之中。這裏不僅是“文化扶貧”項目,是霍山這個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壹張名片。也是以此為契機,吸引國內外知名作家前來采訪、生活、寫作,極大地提高大別山革命老區的知名度,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同時也向外傳播大別山的文化。

很慚愧,說實話,如今的六安已經進入全面提速時代,2019年加入了長三角城市群、2020年合六經濟走廊發展規劃正式出臺。六安的交通、商業、教育、產業、人居環境等都在噴薄發展,快的讓人目不暇接。

黨的十八大以來,六安先後榮膺“國家級園林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森林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等國家級榮譽稱號。

我想,我這個離開家鄉二十多年的六安人,也要和許許多多外地人壹起重新認識鐘靈毓秀、人文薈萃的六安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