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是壹座充滿了閩南文化的城市,近年來這裏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城市建設的更加具有魅力,但是本土的文化和精髓都沒有遺失,下面給大家分享永安三日遊美食詳細攻略。
三日漫遊,永安給我最大的驚喜是它的小吃。
永安小吃品類眾多,滋味繁盛,當妳走進永安的大街小巷,找尋街頭巷尾的傳統老店,在持續幾十年只有越變越舊的門面裏,坐在幾張油膩膩的、掉漆的、被時間磨圓的桌椅上,吃著粗糙的碗碟裏盛著的美食,感受著那細致溫潤的滋味在口腔裏綻放,就像壹朵朵春日裏的鮮花開放在燦爛的陽光下,絢爛奪目,讓妳可以忽略鋪面裏簡陋的陳設,忽略餐臺上忙前忙後的老板粗糲的態度,忽略走街串巷找尋花費的時間,忽略為了吃上它而等在悶熱的環境裏留下的汗水。
永安的小吃,給妳的就是這般如沐春風的美好滋味。
永安最出名的小吃是_條和叉叉果。_條是用大米磨漿,蒸熟而制成的薄片,常加入大骨湯等湯底中做成湯粉,也可以加入鮮肉、雞蛋等食材炒著吃。
_條入口細膩、絲滑,帶著大米的清香,做成湯粉的,和大骨湯的醇厚相輔相成,清新而甘美,簡直成了絕配,讓妳覺得別的吃法都是對_條的浪費。
叉叉果的原料和_條相同,不同的是吃法,它是將米漿薄片卷成小卷,切成小段,用竹叉叉起來蘸醬吃。
竹叉有特別的形狀,它是壹把帶著兩個尖角的壹指來寬的竹片,當妳第壹次握住竹叉用渴望的眼神盯著純白、嫩滑的叉叉果時,會發現要用好這把小叉子竟不是壹件簡單的事情。
因為叉叉果本身的細嫩爽滑使得竹叉的抓力大打折扣;
再加上吃叉叉果時,所配蘸料有單獨的小碗裝著,叉叉果要從盤子裏再到嘴裏的距離就翻倍了;
而本就不好掌控的叉叉果在蘸料碗裏壹裹,本身的卷兒容易散開,從蘸料碗裏到嘴裏的小小距離簡直成了最遙遠的呼喊,使妳常常心驚膽戰,兩眼裏不時轉換著滿足和痛惜的情緒。
再說到蘸料,叉叉果的蘸料是用醬油做底,調入蒜末再加入永安特有的黃椒,蘸壹口吃,叉叉果本身的軟糯清香和蘸料的鮮辣鹹香融合呼應,就像溪流匯入大海般自然而美好。
而讓妳有美好得更上壹層樓的是友好親民的價格,壹份_條4元,壹份叉叉果3元,讓妳驚呼不可思議。
吃完了_條和叉叉果,我們的目標轉向了永安另外
兩種招牌的小吃,鴨血和活肉。鴨血先在水裏煮熟,逼出鴨血中的氣泡,然後在吃之前燙熱。
雖然鴨血隨處可見,尤其在各個地方的火鍋店裏,簡直不要太普通,但是永安鴨血妙在搭配了永安特有的黃椒和生抽做湯汁,鴨血本身的粉嫩、絲滑裹挾著黃椒的鮮辣,強烈地刺激妳的味蕾,叫妳忍不住下筷子,又因為剛起鍋的燙而難以下咽,只能在嘴裏翻騰著,顯出糾結無奈的痛楚。
而活肉是來自豬臉上靠近上唇部位的肉,由於豬每日持續不斷的吃吃喝喝,導致這個部位的肉持續不斷地進行了鍛煉,是豬身上鍛煉得最好的肉。
它肉質肥而不膩又帶著些脆骨,軟嫩多汁,讓妳壹想起來就流口水,恨不得再上三盤。
_條、叉叉果、鴨血、活肉等是永安最出名的小吃,每壹種都活躍在永安城的大街小巷,每壹種都滋養著永安人的血脈,像月光壹樣柔和地撒滿永安人味蕾,像音符壹樣流淌在永安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