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陜北定邊長城建於什麽朝代?

陜北定邊長城建於什麽朝代?

長城,開始於戰國秦、趙、燕三國 壹、秦、趙、燕在北邊修築長城的原因 秦趙燕為何要在北邊修築長城,這要從戰國時期的形勢說起。戰國時期,是我國黃河長江中下遊地區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變時期。隨著各國之間政治、經濟關系的加強,諸夏文化與秦、楚、吳、越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統壹的趨向日益強烈。當時進行封建改革的魏、趙、韓、楚、齊、秦、燕七國強盛之後,進行兼並戰爭,謀求以武力統壹黃河、長江中下遊地區。這時,陜北、晉北、冀北和內蒙古草原上的諸少數民族也強大起來,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邊境。秦國之北,有義渠,又北為匈奴;趙國西北有林胡、樓煩,北有襜襤、匈奴;燕國北界東胡。這些北方少數民族政權,除義渠從事農業外,其他均以遊牧、狩獵為生。義渠是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強國,自春秋至戰國,與秦抗衡百余年。匈奴、東胡等遊牧民族更是軍事素質高,作戰能力強。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人以遊牧、狩獵為生,牲畜以馬、牛、羊為最多,其次則為駱駝、驢、騾等。他們“逐水草遷徙,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然亦各有分地。”男子從小就學習騎射。“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因此,壹到成年,“盡為甲騎”。戰國之際,匈奴已經進入奴隸社會,並且有了國家政權機構。國王稱為單於,其下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除左、右賢王外,其余大臣都是世襲。東胡、林胡、襜襤、婁煩與匈奴基本相同。 自戰國中期以來,他們不斷擄掠秦、趙、燕三國北部地區。由於他們善於騎射,長於野戰,采取突然襲擊,來去飄忽,難於捉摸,顯示出很強的戰鬥力。而秦、趙、燕在戰國中期的作戰部隊主要是步兵和戰車,穿著寬衣大袖的服裝,行動遲緩,日行30——50裏,自然不能阻止匈奴、東胡的襲擊和擄掠。這不僅使三國北部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生產遭到嚴重破壞,而且大大影響了三國的統壹事業。針對這種被動局面,三國便先後進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築長城。 秦國自商鞅開始變法,推行富國強兵。軍隊逐漸改變成步兵和騎兵,並以軍功論賞和升遷,因此軍隊的戰鬥力增強,所向無敵。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後大敗魏國,奪取魏西河郡(今陜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陜西東北部)地。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於隴西、北地、上郡北部邊境修築長城,並派軍駐守。 趙國於武靈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實行胡服騎射。自此兵力遂強。二十年,武靈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獻馬降服,才班師而歸。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雲中、九原(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至烏加河地區)。於是,下令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今內蒙古大青山、烏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內蒙古烏加河),而置代郡、雁門、雲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擄掠。為了專門經營西北,次年,他讓位於其子惠文王何,自號主父。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出代,至西河(今山西、內蒙古間之黃河),破樓煩王而致其兵。 燕國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壹個國家,南臨強齊與新起的趙國,北逼於東胡。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後,發憤圖強,招納各國賢能之士,實行改革,燕國才強盛起來。其時東胡強大,經常南掠燕國北部地區。燕君為了保持北部的安寧,被迫向東胡王媾和,而以大將為人質。昭王時,秦開質於東胡,他智勇雙全,東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動自由,得以了解東胡南部的山川險要、布防情況與軍隊的活動規律。歸國之後,即率大軍襲擊東胡,大破之,東胡卻地千余裏。又“度遼東而攻朝鮮”拓地至浿水(今朝鮮清川江)。於是,“燕亦築長城,自造陽(今河北康保縣與內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 綜上所述,戰國時期,秦、趙、燕之所以在北邊修築長城,其目的是為了防禦匈奴、東胡的南掠。 長城是由城、堡發展而來。作為軍事上的防禦工程的城、堡,早在原始公社末期就開始了。由於它能起有效的防禦作用,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得到了普遍的發展。長城,最早出現於春秋,如楚國的方城(在今河南南陽地區)。到了戰國,魏西河郡有長城,趙漳水上有長城,中山國西部有長城,燕易水有長城,齊沿泰山山脈有長城。這些長城,在戰爭中曾經起過很大的作用。北方遊牧民族行動迅速的騎兵,行蹤莫測,諸國無論是步兵還是騎兵,都無法阻止他們襲擊和擄掠。只有修築長城,加上駐軍防守,才有可能阻止他們的南掠。只有在北方修築長城,才能抽調主要兵力,用於列國之間的兼並戰爭和保衛戰爭,才能完成統壹大業。 孟姜女哭長城傳說 秦朝時候,有個善良美麗的女子,名叫孟姜女。壹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裏做家務,突然發現葡萄架下藏了壹個人,嚇了她壹大跳,正要叫喊 孟姜女廟 ,只見那個人連連擺手,懇求道:“別喊別喊,救救我吧!我叫範喜良,是來逃難的。”原來這時秦始皇為了造長城,正到處抓人做勞工,已經餓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範喜良救了下來,見他知書達理,眉清目秀,對他產生了愛慕之情,而範喜良也喜歡上了孟姜女。他們倆兒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後,就準備結為夫妻。 成親那天,孟家張燈結彩,賓客滿堂,壹派喜氣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漸漸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聽見雞飛狗叫,隨後闖進來壹隊惡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說,用鐵鏈壹鎖,硬把範喜良抓到長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變成了壹場空,孟姜女悲憤交加,日夜思念著丈夫。她想:我與其坐在家裏幹著急,還不如自己到長城去找他。對!就這麽辦!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裝,上路了。 壹路上,也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霜雨雪,跋涉過多少險山惡水,孟姜女沒有喊過壹聲苦,沒有掉過壹滴淚,終於,憑著頑強的毅力,憑著對丈夫深深的愛,她到達了長城。這時的長城已經是由壹個個工地組成的壹道很長很長的城墻了,孟姜女壹個工地壹個工地地找過來,卻始終不見丈夫的蹤影。最後,她鼓起勇氣,向壹隊正要上工的民工詢問:“妳們這兒有個範喜良嗎?”民工說:“有這麽個人,新來的。”孟姜女壹聽,甭提多開心了!她連忙再問:“他在哪兒呢?”民工說:“已經死了,屍首都已經填了城腳了!” 猛地聽到這個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靂壹般,孟姜女只覺眼前壹黑,壹陣心酸,大哭起來。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連天地都感動了。天越來越陰沈,風越來越猛烈,只聽“嘩啦”壹聲,壹段長城被哭倒了,露出來的正是範喜良的屍首,孟姜女的眼淚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臉上。她終於見到了自己心愛的丈夫,但他卻再也看不到她了,因為他已經被殘暴的秦始皇害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