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個人的壹點看法。
北京是魯菜、東北菜等北方菜系和宮廷菜薈萃之地,加之又是偉大祖國的首都,全國各族人民,乃至世界的菜都有融合,這和盛唐時期的長安、洛陽壹樣;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又是全國經濟中心,是淮揚菜、浙菜和本幫菜融合之地;
香港是中國華南地區重要的城市,有“東方明珠”之美譽,則是以粵菜為主流,加上外來的人口的湧入,又融合了國外的菜系,因此有獨到的特色;
成都是西南地區最重要的城市,有“少不入蜀”的說法,因為是天府之國,因此經過千年發展,又有明清湖廣填四川的經歷,成都輻射的川菜赫赫有名,八大菜系中的楚菜(鄂菜)、湘菜就有川菜的影子;
西安自西周到唐代,是十三朝古都,也是世界四大古都(西安、開羅、羅馬、雅典)之壹。我雖然是南方人,但因為父母支援大西北的的緣故,是我的第二故鄉,當然,老家也長時間生活過,因為我常年生活的緣故,我對此更為了解。
不僅有西北的面食,而且還很多保留有當年古代宮廷美食的影子,如涼皮,雛形就源自唐代宮廷的“冷淘面”;
金線油塔則是源自唐代流落到民間的宮廷禦廚的手藝,經過不斷發展而來;
鍋盔則是女皇武則天時期修建乾陵的時候,士兵和民工為了解決吃飯問題,用頭盔作鍋,烙好的面餅而形成的美食,
肉夾饃的雛形源自戰國時期韓國的“寒肉”,秦始皇統壹六國以後,傳入秦國,與當地的面餅融合,逐漸形成肉夾饃;其中潼關肉夾饃、牛肉餅曾被唐太宗李世民還品嘗過,贊不絕口,那是和我老家美食牛肉米粉、熱幹面、汽水肉、臭豆腐壹樣,最喜愛的美食之壹,對我而言,那簡直是打打牙祭了,下面這個才是無上的享受,可謂妙不可言:牛羊肉泡饃。
牛羊肉泡饃在唐代,由於西安是農耕文化和畜牧文化交匯地,離當時的吐蕃、突厥、回紇等少數民族政權較近,當地少數民族商人用馬匹?、牛羊?等換取唐朝盛產的鐵器、絲綢、茶葉、瓷器等大宗商品。加上陸地、海上交通發達,因此來自波斯、大食(阿拉伯帝國)壹帶的商人在長途旅行時,為解決口糧問題,經常備上壹種餅,類似於饢,硬的時候泡在羊肉湯吃,形成其雛形。
到了北宋時期,當時後周大將,也就是日後的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因為打了敗仗,流落到今天西安,天氣涼了,但他發現隨身帶的餅子又硬又幹,無法下咽,幸虧壹位賣羊肉湯的老板提供了羊肉湯,他將這個餅子掰碎後泡著吃,渾身恢復元氣,進而又出發了。
後來建立了北宋以後,趙匡胤特地請來了這位好心的老板,也是急中生智,做出了流傳至今的牛羊肉泡饃?。此後老板的店子剛開始手工掰饃,但顧客多了,忙不過來,改為由客人掰饃,經過不斷發展,就形成了今天的牛羊肉泡饃?,等等。以上都是其中壹小部分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