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人通常以“耶素”為主食,進餐時與“富爾”(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亞”(湯類)壹並食用。耶素即為不用酵母的平圓形埃及面包,他們喜食羊肉、雞、鴨、雞蛋以及豌豆、洋蔥、南瓜、茄子、胡蘿蔔、土豆等。在口味上,壹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膩。串烤全羊、烤全羊是他們的佳肴。愛吃中國四川萊。
埃及人在正式用餐時,忌諱交談,否則會被認為是對神的褻瀆行為。他們習慣用右手就餐,認為左手不潔凈,忌用左手與他人接觸或給別人遞送食物及其他物品。埃及人壹般都遵守伊斯蘭教教規,忌諱飲酒,但可飲茶。他們有飯後洗手,飲茶聊天的習慣。他們愛喝壹種加入薄荷、冰糖、檸檬的綠茶,認為這是解渴提神的佳品。他們忌吃豬、狗肉,也忌談豬、狗。不吃蝦、蟹等海味、動物內臟(除肝外)、鱔魚、甲魚等怪狀的魚。
星期六到下星期四,是埃及人上班的時間,星期五是伊斯蘭教的休息日。埃及的社交聚會比較晚。晚飯可能10點半以後吃。應邀去吃飯,可以帶些鮮花或巧克力。和埃及人相處,談話時多贊美埃及有名的棉花和古老的文明,避免談論中東政局。
通常在埃及人面前盡量不要打哈欠或打噴嚏,如果實在控制不住,應轉臉捂嘴,並說聲"對不起"。埃及人討厭打哈欠,認為哈欠是魔鬼在作崇。壹個人打哈欠,如同犯罪似的急忙說:"請真主寬恕。"
吉布提
吉布提人請客吃飯,有壹些俗定習成的規律。接待公務團組訪問,進行商貿業務洽談,宴請活動壹般安排在賓館或飯店進行。純屬私人朋友之間的交往,才會盛情地邀請到自己家中,而且多用當地的傳統飯菜款待。吉布提人招待客人的傳統主食有烤玉米、用高粱糊和玉米糊加上牛奶烙成的家常餅(面餅)、用高粱米加豆類和瓜類煮成的濃粥以及各類甜食等;菜肴主要有雞、鴨、魚、牛肉、羊肉、蔬菜等,招待貴賓少不了要擺上烤全羊這道名菜。辣椒為吉布提男女老幼所喜愛,家家戶戶長年備有好辣椒。招待客人時,總要在餐桌上擺上壹罐辣椒肉汁。這種辣椒肉汁,選用上等辣椒、香料、食糖、牛肉或者羊肉精制而成,甜辣適度,風味獨特。撕下壹塊面餅,沾上辣椒肉汁,包著肉塊吃,甜鹹辣皆有,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欲大增。當然,客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嗜好選擇是否食用辣椒汁,主人絕不會強求,只要客人進餐時吃得越多,主人就會越高興。
馬裏
馬裏人素以熱情待客著稱,遇有客人來訪,主人總是樂呵呵的。按照馬裏的傳統習慣,拜訪朋友需要事先聯系,選擇主人感到方便的時間,並要準時赴約。除非有緊急事情或者特殊原因,突然造訪可能會讓主人顯得措手不及,當地人認為這種舉動是壹種不禮貌的行為。客人進門,主人多用茶水招待,熱茶裏放進幾片薄荷葉,喝起來清香爽口。馬裏人常年食牛羊肉,茶便成了他們須臾不可缺少的消費品,是非洲茶葉消費量最高的國家之壹。馬裏人特別喜愛中國的綠茶,茶葉是中國歷年來向馬裏出口的大宗商品之壹。請客人品茶,是馬裏人社會交往活動中的壹項重要的內容,客人到訪,熱茶壹壺,每人壹杯,邊飲邊談,其樂融融,思想得到交流,感情進壹步加深。
客人臨時來訪,若是正巧趕上主人家吃飯,主人會熱情地邀請客人人座,壹道進餐,並臨時制作幾樣可口的佳看端上桌。此時,客人不管是否吃過飯,均不得拒絕主人的好意,否則會引起主人不高興。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遇上無處投宿的過路人,即使是素不相識者,主人聞訊後都會熱情地邀請到家中,慷慨招待,安排食宿,奉若上賓。當地人是絕對不會以家庭人口多、居室狹小等理由將過路人拒之門外的,有的人家還會再三挽留過路人多住些日子再走。過路人告別時,主人家會熱情送家門外壹段路程,如果主人發現過路人已經囊中羞澀,還會捐贈壹些錢財。
多貢族遇有過路的陌生人討水喝,主人會熱情迎進家門,沏上壹壺茶,端上壹盤水果,送上壹些點心,奉如上賓般地招待,客人越是隨意,吃喝得越多,主人越是顯得高興,如果客人出於害怕給主人添麻煩的考慮,謝絕主人的招待,反而會引起主人的不高興,甚至可能生氣。
安哥拉
安哥拉人熱情好客,陌生人見面,交談壹會兒,可能成為知心好友,便主動邀請對方到自己的家中做客,傾其家中最好的食品招待,臨別時還要贈送壹些當地的土特產或者民間工藝品作為紀念禮物。當地人的主食是玉米、木薯、小米等,由於當地盛產熱帶水果,不少人家經常以香蕉、芒果、木瓜等為餐。安哥拉人烹調食物方式獨特,大多數人愛吃烤玉米棒或者用高梁糊、玉米糊加上牛奶烙成餅子吃。不少人也愛用高梁糊、玉米糊加上瓜類、果類、豆類、食鹽等煮成稠粥食用。當地盛產木薯,當地人食用木薯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或是切成塊狀煮熟後再澆上湯汁,或是磨成粉狀加水熬成糊狀再拌上用西紅柿、魚塊或者肉丁制成的濃汁,或是用木薯粉制成肉丁饅頭、魚丁饅頭等。
當地人食用香蕉的方法也很多,除了當水果食用外,或是將香蕉曬幹碾成粉加上面粉制成香蕉糕,或是將香蕉蕊切成片放到油鍋裏炸制成油炸香蕉,或是將香蕉去皮後蒸或煮成泥再澆上用蔬菜、魚、肉、雞等制成的濃汁,或是將香蕉放到火上烤得冒香味後去皮吃等。安哥拉人的這些富於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飯菜,異國他鄉之人食後總是會留下美好而難忘的印象。但是,當地的國家公司或者私人企業進行商務宴請時,總是安排客戶在賓館或者飯店吃西餐,當地廚師的烹調手藝不低,制作的法國大菜或者意大利菜並不比在法國或者意大利本土上吃到的遜色。進餐時,除主食和菜看外,還擺上各種酒,主人並不勸酒,由客人自己選擇。
安哥拉人待客的飲料有咖啡、汽水、桔子汁、芒果汁、香蕉汁、木瓜汁、茶水、涼水等。進入安哥拉朋友家中做客,客廳裏的壹只大瓷壺或者大瓦罐格外引人註目,裏面盛著涼水,講究壹點的人家是將生水燒開後註入的,不少家庭則是幹脆將自來水倒進去的。當地氣候炎熱,從戶外進入室內,口幹舌燥,喝上壹杯涼絲絲的水,其痛快的感覺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在許多賓館的房間裏,總是為客人備有壹壺涼水,即使在五星級的高級賓館裏也是這樣。在官方舉行的正式宴會上,每壹位入席者面前擺著各種各樣的飲料,但壹杯涼水則是不可少有的。
應邀到安哥拉朋友家中做客,壹定要準時赴約,遲到是不禮貌的行為,而早到會令主人因準備不足而顯得措手不及。進入主人的家門,首先要註意觀察主人在室內是否穿著鞋,如果主人進門就脫掉鞋子,客人也應當學著主人的樣子進門就脫掉鞋子,因為許多人家的客廳裏鋪著地毯,進入室內是不穿鞋的。進入客廳,要按主人指定位置入座。落座後,賓主交談過程中,坐姿要端莊,精神要集中,不可左顧右盼,東張西望。對於主人送上的飲料、水果,要主動接過來,並說壹些感謝的話語。談話時,要避開政治形勢、國家領導人情況以及宗教方面的問題等,可以談壹些安哥 拉實現民族和解以來在建設國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贊揚安哥拉人民勤勞和智慧。
博茨瓦納
博茨瓦納人特別喜愛結交朋友,初次見面,萍水相逢,握手問候,寒喧幾句,交談壹陣,他們很可能對妳產生壹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立即稱兄道弟,情真意切地邀請妳到他家中做客,拿出家中所儲備的最好食物招待妳。博茨瓦納人的飲食富於民族特色,主食有玉米飯、高梁米飯等,副食有蔬菜、野生植物、家禽肉、野獸肉等。通常的烹調方法是將玉米粒或高梁米煮爛後,拌上用肉類和蔬菜(或者野生植物)制成的萊肴,最後撒上壹些食鹽和辣椒面,吃起來香噴噴的,異常開胃。在當地,每年三四月份,許多人家從巴哈蜊樹上捉來壹種名叫“莫巴哈蜊”的爬行毛蟲,掏盡內臟,洗凈後用油炸、火烤或者鹽水煮,吃起來味道鮮美,同蝦蟹等海產品相比並不遜色,壹個人壹頓可食下數百條。這種毛蟲長約5厘米,顯綠色,渾身長滿軟刺般的毛,以樹為家,食樹葉為生,繁殖能力極強,每年三四月份時便寄生在樹幹上,當地居民壹天可捕捉數千條,用鹽水煨煮後曬幹或者烤幹後可以長期保存,每逢重大節日或者貴賓臨門便拿出來品嘗。
多哥
多哥人設家宴款待客人,多用傳統飯菜和自家釀制的棕櫚酒招待。如同其他許多非洲國家壹樣,多哥人待客的菜肴中最著名的也是烤全羊。壹只肥嫩的羔羊,現場宰殺,碳火烘烤,外焦裏嫩,香味四溢,盛人大盆,眾人圍坐,賓主***食,津津有味,邊吃邊談,氣氛熱烈。進餐過程中,主人不斷地將鮮嫩味美的烤羊肉撕下壹塊又壹塊奉送給客人,不停地勸客人飲棕櫚酒。客人吃得越多,喝得越飽,主人越是非常高興。進餐結束時,主人還未離席,客人則應當靜坐等侯;離席前,客人要再三感謝主人的盛情款待,並且要多次贊美飯菜的味道好極啦,要表白自己從來有像今天這樣過得如此開心。飯後,主人還要捧出壹些當地的水果請客人品嘗,繼續進行親切友好的談話。分別時,主人大多要率全家人將客人送出壹段很長的距離,握手道別時還要向客人贈送壹些自產的水果和其他的土特產作為朋友間的禮物,然後揮手告別,許多人還會揮淚告別,直到客人從自己的視線裏消失後,主人壹家才會往回家的路上走。
剛果
剛果人殷勤好客,同外來客人交談幾句,便視為朋友甚至兄弟,盛情地邀請到家中做客,傾其家中所藏招待。客人進門,先用咖啡、茶水、礦泉水、水果等招待,熱情交談壹會兒後便請客人入席,品嘗富於傳統風味的飯菜。剛果人的主食有大米、玉米、大麥、木薯和各種豆類;副食有豬肉(穆斯林禁食)、牛肉、羊肉、雞、魚、土豆、蔬菜等等。當地通常用於招待賓客的主食主要有:肉汁澆米飯、雞蛋炒米飯、木薯饅頭、木薯蒸糕以及各種甜食等。木薯饅頭的制作過程大體是:先將木薯放入水中浸泡數天,去皮晾幹,磨成細粉,加入面粉,註水攪拌,揉成團狀,用火蒸熟,即成饅頭。木薯饅頭雪白松柔,口感清新。木薯蒸糕是用木薯粉加水調勻,用芭蕉葉包成團狀或者條狀,放入沸水中煮熟即成,味道別致。當地招待客人的副食品主要有:香煎肉排、咖哩牛肉、串烤羊肉、清燉整雞、紅燒魚塊、魚香肉絲、土豆燒肉等。這些菜看的味道濃郁,甜辣適度,焦香爽口,外來客人食後會留下經久難忘的記憶。
喀麥隆
喀麥隆人非常好客,尤其是對外來客人顯得格外熱情與友善,同外來客人稍稍熟悉便會真誠地邀請到家做客,傾其家中的所藏招待。當地人招待客人的傳統食品,主食有大米飯、面餅、甜食等,副食品有西紅柿、辣椒、莧菜、蔥頭、土豆、牛肉、羊肉、雞肉、魚、蝦等。常見的待客膳食是將牛肉、羊肉、雞塊、魚塊油炸後,拌上西紅柿、辣椒或者蔬菜,再用火燉得爛爛的,澆在米飯上或者用面餅卷著吃,真是別有風味。
喀麥隆北部的食品同南部的食品存在著差異。南部的主食是木薯、谷類、香蕉、芭蕉等。將木薯搗碎磨成粉,加水熬成粥狀,將西紅柿同肉塊或者魚塊熬得爛爛的,最後將兩種混合,晾涼後用手抓食。芭蕉因有腥味,澀口,不能生吃,當地人便將芭蕉晾幹磨成粉,加入面粉、雞蛋和糖制成面包,或者去皮切片用油炸。北部的主食是小米、玉米、高粱等,將這些糧食搗碎磨成粉,加水調勻,制成蒸糕,同蔬菜壹道食用,其味道格外鮮美
除了正式場合的宴請外,大多數喀麥隆人喜愛用手抓飯吃。進餐時,每個人面前備有兩杯水,壹杯供飲用,另壹杯是用來飯前洗手的。壹盆主食,壹盆菜肴,往壹張席子上壹放,賓主圍坐四周,每壹個人用左手按住飯盆邊沿部位,用右手食指、中指和大姆指將主食捏成團狀,放進菜盆裏滾壹下,夾著壹塊肉或者壹塊魚,放進嘴裏吃。動作要幹凈利落,做到飯菜不沾手指,不灑在席子上。初次用手抓飯的外來客人往往會很不習慣,可以學著主人的樣子做,動作可以慢壹些,只要盡量做到飯菜不灑到席子上就行,慢慢吃上幾口後便會漸漸熟練起來。
索馬裏
應邀到索馬裏朋友家中做客,應當按照事先約定的時間準時抵達,屆時主人會高興熱情地在院門外迎候。客人進門,總是給主人家帶來歡樂喜慶的氣氛。女主人會率全體子女壹壹向客人行禮表示問候和歡迎,然後壹壹退出客廳。男主人開始同客人進行熱情友好的談話。索馬裏人對招待客人用的飲料十分講究,盡管因地區、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主要依靠牛羊肉和奶制品生活的索馬裏人,在日常生活中駱駝奶簡直成了索馬裏人須臾不可離開的常備飲料,因而,駱駝奶也就成了索馬裏人傳統的待客飲料。在北方的遊牧民族中間,茶水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料,也是社會交往活動中普遍使用的招待性飲料,在眾多的遊牧百姓中茶水招待幾乎成了設宴款待的代名詞。同絕大多數索馬裏人愛飲茶的習慣有所不同的是,迪基爾族人和拉漢文族人沒有飲茶的習慣,但他們喜愛用酥油煮綠咖啡豆當飲料喝。每當客人臨門,迪基爾族人和拉漢文族人便將煮好的酥油咖啡豆端上來,將咖啡豆盛在壹只木盤子裏,傳給每壹位客人品嘗。客人吃過咖啡豆後,主人再將煮過咖啡豆的熱湯遞給客人,請每壹個人塗擦在胳膊和頭發上,然後客人學著主人的樣子,將酥油吸進自己的鼻孔裏,頓時會產生壹種特殊的滿足感和愉快感。
索馬裏人招待客人的飯菜烹制獨到,風味特別,豐富可口。待客的主食有大米飯、玉米餅、椰肉餅、奶制糕點等,副食有牛肉、羊肉、雞、蛋、海產品、蔬菜等。香蕉是索馬裏的主要農產品,個頭碩大,皮薄肉厚,味道香甜,在國際市場上壹直暢銷不衰,享有“世界最甜香蕉”的美稱。索馬裏人招待客人時,餐桌上是少不了香蕉的,有供生吃的香蕉,也有香蕉飯、香蕉餅以及香蕉酒等。索馬裏人在商業交往活動中,喜愛請客人到飯店、賓館進餐,用西餐招待,也有許多索馬裏人同客戶的關系親密後,便將客人請到家中用傳統飯菜款待。
索馬裏也是壹個禁忌比較多的國家,外來客人需要註意熟悉、了解並給予尊重。在當地,未經允許不得擅自進入清真寺,男性不得伸手同女土們握手,不得當面詢問女士的年齡,不得打聽他人的工資收入,不得好奇地追問他人是否有情人,不得講壹些有損於索馬裏國家或者民族的話語,在穆斯林地區不得吃豬肉、馬肉、驢肉、騾肉等,不得飲酒等。駱駝在索馬裏人的生活中或者心目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將擁有駱駝的多少作為衡量貧富的標準,人們喜愛駱駝,愛惜駱駝,相互見面除問候人之外還要問候駱駝,交談中不得口出褻瀆駱駝的話語,未經許可不得給駱駝拍照等。索馬裏人敬重駱駝的習慣是有來歷的。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人請客人喝過飲料,吃過水果,便要請客人品嘗傳統的飯菜。他們待客的主食有大米、玉米、木薯等,副食有牛肉、羊肉、雞肉、海魚、海蝦、西紅柿、豆角、土豆、青椒、洋蔥等。當地人用大米飯招待客人有兩種吃法:壹種是白米飯煮成八成熟後往上面澆壹層滾開的牛肉西紅柿濃汁,另壹種是米飯煮熟後加入肉丁、胡蘿蔔丁、鹽等再燜到爛熟。這兩種吃法都是味道鮮美。
納米比亞
他們多安排客人到飯店或者賓館吃西餐,屬於私人朋友間的往來,經濟條件富裕的家庭,也經常請客人到飯店、賓館或者俱樂部吃西餐,普通人家多用非洲傳統飯菜招待,因此,納米比亞人請客吃飯常常因經濟條件的差異而顯得有所差別。納米比亞人用來招待客人的傳統飯菜,主食有玉米、高梁、小麥面粉、豆類餅等,主食燒好後,再往上澆壹些用西紅柿、辣椒、牛肉或者魚塊熬成的濃汁湯,別有壹番風味。
盧旺達
盧旺達人講究禮貌,待人斯文,這種註重禮儀的民族傳統習俗總是給外來客人留下深刻美好 的印象。他們與人見面時,青年人多行舉手禮,中、老年則多行脫帽禮,在官方場合行握手禮。盧旺達人素有助人為樂的美德,外國朋友遇到困難,素不相識的盧旺達人會主動幫助,而且不會索要報酬。即使被幫助者主動付給他們報酬,他們也要婉言謝絕。
盧旺達是壹個素有敬老習俗的國家。年長者是自然的當家人,晚輩對長輩總是畢恭畢敬。盧旺達人見到上了年齡的外國客人也顯得格外尊敬。盧旺達人的主食有大米、玉米、高粱、木薯、豆類、香蕉等,副食有羊、豬肉、雞、蔬菜等,飯菜味道獨特。盧旺達的香蕉酒味道醇香甘美,略帶酸味,是壹種理想的清涼飲料。
科特迪瓦
在科特迪瓦,同朋友約會,必須事先聯系,確定時間地點,並準時赴約。應邀到朋友家中做客,主人都會在家中或者門外恭候。進入主人家時,如見客廳裏鋪有地氈,最好壹進門就脫去鞋子。如果是赴宴,壹般都帶些禮品。科特迪瓦人常用咖啡、茶水、果汁等飲料招待客人。宴會上,穆斯林家庭壹般用礦泉水等飲料招待客人,而非穆斯林家庭則多用啤酒、威士忌等酒類招待客人。科特迪瓦人壹般不勸酒,但敬酒的方法比較特殊。主人開啟瓶蓋後,往酒杯裏斟入八分滿的酒,先將酒杯奉送給客人,然後將酒瓶放在客人的旁邊,說聲“請”。隨後,主人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啟開另壹瓶酒,也往酒杯裏斟八分滿的酒,坐下來,說聲“請!幹杯”。賓主邊飲酒邊進行友好的交談。在飲酒過程中,沒有妳給我倒、我給妳斟的場面,而是把壹瓶酒全交給客人,由客人自己自飲自斟,客人喝多喝少全由自己定。如果喝的是加冰塊或者加涼水的酒,客人不必自己動手做。若客人自己動手,是壹種失禮的舉動 。
在科特迪瓦,人們交談時,壹般都註意聆聽對方的言談,不意打斷對方正在談論的話題,不貿然 評論對方的談話內容,如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禮貌地提出來,這樣才能取得對方的信任, 贏得對方的好感。在科特迪瓦,人們在交談中經常用比較幽默風的語言。但是對於初次見面的官員或者長輩,壹般慎用幽默風 趣的語言,不然會讓對方感到唐突,或者認為妳在耍小聰明或者故意制造笑料,認為妳不實在。另外,科特迪瓦人交談中壹般不談論對方的工資、對方的年齡、對方的夫人情況以及男女之間的特殊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