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面、發面、施堿、試堿、調整軟硬度、上鍋蒸。
和面:
和面步驟很關鍵,要求面粉和水的比例是1斤面4兩水。實際上水是越少越好,在壹生乾哥做來,4兩水都會剩那麽壹口兩口,力氣大麽。為什麽說水越少越好呢?因為發面過程中,會產生壹部分水,水如果多了,發面時間長了,會越來越稀,不成形了,就要兌幹面。1斤面4兩水,發面10到12小時,則軟硬程度剛剛好(這個是根據網絡視頻得到的數據,並且經過壹生乾哥親自驗證的)。壹生乾哥上班狗,基本上壹天壹宿十幾二十小時,也是要兌幹面的。
和面的經驗:
面粉稱量:
新手可以使用廚房秤,廚房秤自帶去皮功能,不了解的可以看說明書。然而根據壹生乾哥的試驗數據來看,掌握了面粉的比重,可以很方便的去估重。幹面粉比重是水的壹半兒,壹升面就是壹斤。這個準不準,您可以自己去驗證的,量杯250ml的2量杯255克,8量杯1015g,這是壹生乾哥得出來的數據。有了這個規律,面粉基本不用稱量了,好多容器都是有刻度的,比如常見的電飯煲內膽、沙律盆、大水杯等等。而且做得多了,經驗多了,用眼睛壹看就可以大致知道重量了。有關面粉的比重問題,似乎很少有人總結,看壹生乾哥文章,優勢就在這裏,讓妳漲知識。
水的掌握:
4兩水什麽概念?200ml。這個只要有點物理知識,就不難得出結論,水的比重1000g/升,拿計算器算去吧。我們完全可以用水杯完成水的稱量。壹些大的水杯,都是有刻度的。
和面:
簡單啦,就是把面粉、水和面肥攪拌均勻,這個步驟可以用饅頭機完成,我使用手工的。有關面肥說兩句,每次發面,做饅頭之前,都要留壹個小面團,作為下次發面使用的面肥。實際上是用老面裏的酵母菌、益生菌為新面粉接種。壹般情況下大家都是施堿以前留面肥,壹生乾哥為了數據準確,都是在施堿以後留面肥,事實證明也是可以的。
面粉稱量:第壹張圖,量杯250ml 2量杯的重量;第二張圖8量杯重量,從這個稱量數據來看壹升面粉重量正好是壹斤。所以以後蒸饅頭,稱量面粉這個步驟完全可以省略,直接取壹升面粉就是壹斤。當然如果面粉受潮了不要和壹生乾哥較真兒。
發面:
把和好的面團放置容器中,置於較溫暖的環境裏發酵壹段時間。從搜索到的資料來看,壹般至少4個小時以上,較常用的發面時間10到12個小時左右,當然了,這個看大家方便。發好的面,會漲到原來1到2倍,面粉裏會有豐富的孔洞,呈蜂窩狀。盡量不要時間過長,上班族沒辦法,基本上大部分都發面過度狀態,面就軟了。發面的容器要記得密封,防止小蟲子爬進來,壹般的鍋具蓋子都會有透氣孔,用個小面團塞住,這個算是就地取材。講究點的可以用保鮮膜,不過沒有面團好用,還會粘連。
面肥圖片:面肥實際上就是前壹次蒸饅頭留出來的老面,是提供酵母菌、益生菌的載體。
仔細看下玻璃蓋上的小孔,壹生乾哥用面團封起來,以防止小蟲子爬進來。這是個細節,很少有人提到。
發好的面,細心點會發現有氣泡了,再細節的圖沒拍攝,這個很黏的,沾滿手,就沒法使用相機了。
施堿:
堿的作用是中和發面過程中產生的酸性物質,傳統發面法實際上是多種益生菌***同發酵,會有壹部分益生菌產生酸度,比如乳酸菌、醋酸菌等。酵母發酵就是純粹的酵母菌了,所以安琪酵母等發面不用施堿,但據說這個時間是要嚴格控制的,幹酵母發酵壹般在4小時左右,時間長了也會發酸。
饅頭用堿量沒有壹個固定的數據,看了相關視頻,跨度很大。每斤面2.5g到5g不等,數據未必可靠,我們要掌握的只是壹個大致的範圍。用堿量和面團的發酵程度有關,壹生乾哥最多的用量達到6.5g到7g,這個不奇怪,別人發面10到12小時,我是發了20個小時,產生的酸度不同,用堿量自然有差別。不談酸度,不談發面時間,壹切的數據都是耍流氓。
堿量的估計:
堿也是有比重的,5ml的堿3到4g左右,就是5ml量匙壹平匙。量匙的使用還有講究的,不要過分擾動要稱量的物質,那個面堿等粉末狀物質不同於液體,使勁壓壹壓,密度自然有改變,壹般都是自然狀態下進行測量取用。壹平匙如何掌握?取到量匙裏,上邊多余的堿面用刮板刮掉,就是壹平匙了。
這個是刮板,刮板的主要用途,在壹生乾哥手裏就是配合量杯、量匙進行稱量。利用底下的平面,保證平匙,平杯,以方便量的估計。當然那個不銹鋼制的,可以用來做面案的清潔。
試堿:
壹般的1斤面5到6g左右純堿用少量水化開,揉到面裏去,在揉搓過程中,不斷地聞面團味道。要掰開來聞,如果有酸味兒,再酌量加堿,壹次0.5g,不要太多。實際上聞的這種方法,容易施堿量過大,因為仔細聞的話,就算堿量正好的面團也會有淡淡的酸味兒,這個壹生乾哥先講好。
感覺差不多了,弄壹小塊放到蒸鍋裏蒸壹下試試,不夠堿再追加,也是0.5g。堿小了會發酸,堿大了會發黃。如果堿量過大了,也不要發慌,完全可以糾正過來。把面團放在那裏再發酵壹段時間,產生的酸自然就中和了。0.5g堿很容易就會走掉的,學名叫做“走堿”。所以壹生乾哥主張堿略微大壹點,因為餳(醒)面過程中也會走壹部分堿。
調整面團軟硬度:
壹般按照1斤面4兩水發面10到12小時,水量就是正好,軟硬適中。但也不是絕對的,20多小時發酵下來肯定就是軟了,需要兌進去壹部分幹面粉調整軟硬度,慢慢來,試著來。理論上幹面粉越少越好,不然會發挺。調整好軟硬度以後,需要餳(醒)面壹段時間,口感會好壹些。
餳面:
實際上餳面這個步驟無論加不加幹面粉都有必要的,沒加幹面粉,餳面時間可以短壹些,就是讓堿和酸充分作用,互相滲透,也可以有效避免堿面不均勻,蒸出壹鍋大花臉。
蒸饅頭:
這個簡單了,蒸鍋放上適量清水,鋪上簾子,屜布。將面團揪成劑子揉制成饅頭形狀,小心放到屜布上,蓋好蓋子大火蒸。壹般蒸制20分鐘左右,就熟了。
蒸饅頭註意事項:
饅頭擺放要留壹定空隙,因為在饅頭蒸制過程中會漲大,空隙過小,就會粘到壹起。屜布市面上似乎沒有賣的,可以用隔渣袋代替。2.5元壹個,我那個12×16的大袋子,壹般的鍋夠用了。饅頭蒸好以後,不要急於起鍋,會有壹部分粘到屜布上。等個幾分鐘趁熱取下來會順利很多。也不要出什麽幺蛾子墊個紙張什麽的,紙張質量不好,全都粘到饅頭上,揭都沒法揭,壹生乾哥是吃過虧的。蒸饅頭應該盡量壹次把弄好的面全下鍋,如前所述,面團放久了還會走堿的。實在用不完也沒關系,剩下的做面肥使用了。
這個隔渣袋就用作屜布。
饅頭擺放要留有壹定空隙。
這4個饅頭兩種施堿方式,開花程度較小的是1斤面6.5g純堿,開花較大的是1斤面7g堿。這個量僅供參考,開花和堿大只有半步之遙,要小心。而且我這個面是發酵了20小時,10到12小時這個用堿量肯定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