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用“色香味”作為評判 美食 的標準,但是全球各地也有許多臭味食物被人們喜歡,比如:臭豆腐,鯡魚罐頭,臭鯊魚肉。
而生活在極地地區的愛斯基摩人,也有壹種臭味食物: 腌海雀 ,這種食物無論是制作方法,還是臭味,都讓人敬而遠之。而且這種臭味食物之臭,就連鯡魚罐頭也只能俯首稱臣!
愛斯基摩人的意思是“吃生肉的人”,不過愛斯基摩人更願意稱呼自己為“因紐特人”。
在我們看來,食用生肉過於原始,甚至有點茹毛飲血的感覺。但其實他們吃生肉是迫於無奈。
愛斯基摩人生活在北極地區,常年溫度較低,而且地表之下有著厚厚的永凍層,根本不適合大型植物的生長,所以這裏非常缺乏木頭之類的能源,無法用火烹飪食物,迫於無奈之下,愛斯基摩人只好以生肉為食,沒想到這剛好滿足了他們對維生素的需求。
原來,北極地區除了夏季之外,其余季節全部被冰雪覆蓋,無法找到植物,愛斯基摩人無法從植物中獲取維生素。幸運的是生肉中含有部分維生素,以生肉為食保證了他們不會患有壞血病。
由於極地地區常年被冰雪覆蓋,生活在這裏的愛斯基摩人無法發展農業,也無法馴養家畜,只能以狩獵為生,而狩獵有壹個不好的地方在於: 食物來源不固定 ,比如:在溫度較高的夏季,許多哺乳動物、鳥類、魚兒們會遊到北極地區繁衍生息,此時食物非常豐富。但到了冬季,極地的氣溫能夠降低到零下30多 ,而且冰雪覆蓋了整個極地地區,動物們也都遷徙到了南方,此時食物來源大大減少,愛斯基摩人在冬季的日子並不好過。
為了越冬,愛斯基摩人必須要想辦法在食物豐富的季節中儲存壹部分食物,而腌海雀就是它們想到的儲存食物的方法。
在夏季時,成千上萬只海雀會遷徙到極地地區繁衍後代,此時愛斯基摩人就會利用自制工具,或者是直接攀巖到它們築巢的懸崖上抓海雀。
抓到海雀之後,愛斯基摩人就會立即將它們弄死,然後繼續捕捉,等到捕捉到上百只左右,此時愛斯基摩人就可以用它來制作腌海雀了。
制作腌海雀的方法非常簡單,首先將獵殺的壹只海豹劃開肚子,將海豹肚子內的內臟全部挖掉,然後將海雀直接塞進海豹肚子裏。值得註意的是,這些海雀沒有被拔毛,也沒有被清洗,腸道內的食物殘渣也沒有被清理出來,就這樣直接塞進了海豹肚子裏。
然後,當地的女人會使用針線將海豹肚子縫合,再在縫合處塗抹上動物脂肪煉成的油脂,這樣可以防止空氣進入到海豹肚子中。
最後,再放在地面上,用石頭壓住海豹,減少海豹肚子裏的空氣流動。其余的壹切就交給時間,發酵時間大約需要3年左右,暖和壹些的地方時間會更短壹些。
發酵成熟之後,人們會再次劃開海豹的肚子,取出海豹肚子內的腌海雀,如果妳就在附近,請妳壹定要盡快逃離,因為腌海雀的臭味比妳聞到過的任何臭味都要濃烈,即便是以臭聞名的鯡魚罐頭也比不過腌海雀的臭味。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腌海雀的吃法。我們知道,腌海雀時海雀沒有清洗,沒有拔出羽毛,也沒有清理腸道殘留物,而當地人在使用腌海雀時,有時會直接對著腌海雀的泄殖腔吸食其體內發酵過的內臟漿液、或是頭部的腦漿。講究壹些的吃法就是將腌海雀全身的羽毛拔掉,吃海雀的肉類。
無論是哪種吃法,臭味都非常濃郁,聞到之後都不好受,國外有網友挑戰過腌海雀的臭味,直接被臭吐了。
既然有如此多的色香味俱全的食物,為啥要吃臭味食物?
其實,人人都愛吃香味食物,之所以要吃臭味食物,是因為資源匱乏。在食物匱乏的地區,人們會想辦法延長食物的保質期,比如:風幹食物,發酵食物。
其中蛋白質食物在發酵的過程中,會分解產生臭味氣體,形成臭味來源。雖然臭味食物非常臭,但是在能量匱乏的地區,臭味食物也是能量來源,不得不吃,久而久之在當地人之間形成了味覺記憶,成為了當地的特色“ 美食 ”。
#愛斯基摩人# #北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