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詔安哪裏有好玩的地方

詔安哪裏有好玩的地方

城區懷恩古井系唐代開鑿,清泉不竭。金星九侯山譽稱“南閩第壹峰”,有九侯禪寺(九侯巖)、望海樓、福勝巖、陳吊洞和歷代名人題刻。閩粵通衢分水關有“閩粵之交 ”、“漳南第壹關”石坊,鄭成功曾屯兵於此。梅嶺是俞大猷、戚繼光抗倭紀念地。烏山有中***閩南地委機關舊址。太平白葉村為元初畬漢農民軍陳吊眼出生地和首義地點。詔安灣北岸港口人工湖遊覽區內接田園莊舍,外連汪洋人海,城州島綠草如茵。名勝古跡還有:城區淡園院,南門關帝廟、梅嶺懸鐘城、望洋臺,臘洲麒麟山祥麟塔,四都漸山七賢庵(石榴洞),西潭鬥頭巖,深橋南山寺,橋東甲洲臨江亭、洋尾橋。  烏山:位於詔安縣東北部,總面積900平方公裏,主峰海拔1117米。叢崖、奇石、深洞、巨壑、雨林構成烏山獨特的自然景觀,分為早春探梅、鄉野覓趣、九侯懷古、金溪漂流、西山探險、烏山覽勝、紅土尋根、亞湖泛舟等8大景點,2004年11月被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烏山同時是歷代農民起義的發祥地和中國工農紅軍、遊擊隊開展革命活動的根據地,歷史遺跡隨處可見,紅色旅遊資源豐富。 九侯山:位於詔安縣東北部,山上有天開門、九侯禪寺、五儒書室、棋盤石、香爐石、風動石、雲根石、天然橋、牛眠石、鯉魚石、觀音石、三寶石、飛來佛、羅漢洞、松澗泉、瀑布泉、花瓶石、福勝巖等二十四個景點,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梅嶺:位於詔安灣的西北岸、詔安縣東南的半島上,三面環海,既是福建省古文化遺址之壹,又是宋元以來著名外貿口岸和海防重地,還是詔安灣內的著名風景區。[8] 烏山自然風景區:距紅星鄉政府北部9公裏處,主峰海拔1050.6米,四周陡峭險要,地質為燕山期間露出地表的晶潤崗巖、流紋巖構成。並為閩粵邊主要的革命聖地。[9] 詔安明代石牌坊群:從城關的縣前街到東門中街,連綿700多米的古建築民居群中,坐落著7座恢宏華麗、氣宇軒昂的古牌坊,按照建造時間順序排列,依次是奪錦坊、卿典坊、百歲坊、天寵重褒坊、父子進士坊、誥敕申坊、關帝坊。[10] 詔安土樓:主要分布在秀篆、官陂、霞葛、太平、紅星等鄉鎮。土樓大小不壹,形狀各異,有圓的、有方的、有八角的,還有大樓套小樓的。 其中較大的較出名的有官陂大邊村的在田樓、新坎村的溪口樓、秀篆陳龍村的龍潭樓、寨坪村的大坪半月樓等。[11] 詔安宋明寺廟:城隍廟址在南詔鎮縣前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由門樓、前廳、拜亭、大殿組成。從城關的縣前街到東門中街,連綿700多米的古建築民居群中,坐落著7座恢宏華麗、氣宇軒昂的古牌坊,按照建造時間順序排列,依次是奪錦坊、卿典坊、百歲坊、天寵重褒坊、父子進士坊、誥敕申坊、關帝坊。這些技藝高超、精美細膩的歷史遺產,融匯了建築、雕刻、書法、詩詞等多種藝術技巧,文化內涵極為豐富。在封建社會,為了表彰在“忠孝節義”等各方面功勛顯赫、貢獻傑出者,當朝皇帝常常批準在這些人的故裏村頭,修建功德牌坊,借以號召人們以此為榜樣報效朝廷。詔安明代牌坊群也不例外。 詔安縣南詔鎮從縣前街到東門中街,連綿七百米的古建築民居群中,保存著較為完好的明代石牌坊七座。按它們的建造時間先後依次為:奪錦坊、 卿典坊、百歲坊、天寵重褒坊、父子進士坊、誥敕申急 坊、;關帝坊。1988年國家文物保護委員會委員單士元(故宮博物院顧問)、鄭孝燮(高級建築師)來詔安考察時曾斷言:“如此密集、完整的石牌坊群在國內亦屬罕見,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1996年9月2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7月,詔安縣人民政府已將其申報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2]  奪錦坊:位於南靖鎮奪錦街,建於明代成化四年(1488年)。坊坐北朝南,花崗石仿木結構,通高5米,寬7.5米,單檐歇山式加二坡,四柱三間三層。正面坊匾高0.42米,寬0.84米,題刻“奪錦”。坊額題刻“明成化戊子科許潛立”;背面刻“世科”兩字,柱直徑0.44米,柱頭置大櫨鬥。建築及雕刻粗獷,部分構件脫落,保存基本完好。附:《詔安縣誌·建置誌·坊表》載:“奪錦坊,為明舉人許潛、許判、許選立”。許潛系明成化四年(1488年)戊子科舉人,為詔安縣明代首中 舉人者,其子許判系明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舉人;其孫許選系明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科舉人。“奪錦”、“世科”意即指此。  卿典坊:位於南詔鎮東門街,建於明萬歷十五年(1587年),東西朝向,花崗石仿木結構。通高9.6米,寬9.6米,單檐歇山頂加二坡,三間三層。上懸“恩榮”直寫字匾,中掛鐫刻“ 卿 典坊匾,大額枋上鐫刻楷書” 勒贈承德郎南京太仆寺寺丞胡清”。底層抱柱為石鼓、石獅。鬥拱為壹鬥三升式。雕飾有松鶴、花卉、雲紋等圖案。匾額已廢,部分構件失落,主體保存完好。  百歲坊:位於南詔聖祖街北段,建於明萬歷八年(1580年),坊坐東朝西,花崗石仿木結構。四柱三層三間,高6.5米,寬8.8米,單檐歇山式加兩坡,坊匾題刻東西兩面同為楷書“百歲坊”。坊額題刻“明萬歷庚辰秋為冠帶壽民沈仲選立”。坊上雕刻花卉等圖案,現保存完好。附《詔安縣誌·人物》載:“濃仲選,三都人。冠帶壽民,壽壹百歲。萬歷間有詔建坊旌其門”。 天寵重褒坊 位於南詔鎮東門街,建於明代萬歷十二年(1584年),東西朝向,花崗石仿木結構。通高9.5米,寬9.5米,單檐歇山頂加兩坡,三層三間。上懸“恩榮”字匾,中掛鐫刻“天寵重褒”坊匾,大額枋上署“為萬歷甲戌科進士沈 贈南京戶部主事沈璽立”(萬歷甲戌即1574年)。兩面文字均同。  父子進士坊:位於南詔鎮縣前街,建於明代萬歷十三年(1585年)。東西朝向,花崗石仿木結構。通高9.6米,寬9.6米,單檐歇山式加兩坡,三間三層。上懸“恩榮”直寫字匾(已失落),中鐫“父子進士”坊匾,大額坊上鐫“嘉靖丙辰科胡文萬歷丁醜科胡士鰲”、“萬歷十三年乙酉季冬吉旦立”。楷書、兩面文字相同。石柱底層為抱鼓、石獅、雕飾為松鶴、蓮瓣、花卉、雲紋等圖案。鬥拱為壹鬥三升式,小額坊上為青石雕飾,為其立坊者:欽差提督巡撫福建地方都督院右副都禦史沈人種,福建布政使司左參議甘來學,福建提刑按察司僉事張文耀,漳州知府楊際會,詔安縣知縣張大器等。 該坊於1939年7月被日本飛機轟炸,損壞南側壹根石柱和中下梁壹部分,部分雕刻件失落,主體及其余部份保存完好。  誥敕申坊:位於南詔鎮東門中街最西側,建於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東西朝向,花崗石材料仿木結構。通高9.6米,寬9.5米,單檐歇山式加兩坡,三層三間。上懸“恩 榮”字匾,中掛“誥敕申 坊”坊匾,署“為敕贈直大夫知縣中知州沈壹鯉立”。為其立坊者有:欽差提督軍務兼巡撫福建地方都察院右都禦史朱建昌,巡按福建監察禦史劉應龍,福建布政司布政使王恩民,按察司按察使楊德政,署漳州府事同知羅良信、陶拱聖、通判李應、季概、推官王世仁,知詔安縣事黎天祚等。石柱為抱鼓。鬥拱為壹鬥三升式。雕有松鶴、花卉、雲紋等圖案。坊匾及部分構件失落,主體保存完好。  關帝坊:位於南詔鎮縣前街西段,建於明代天啟五年(1625年),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重修。坊坐北朝南,花崗石仿木結構。三層壹間,南5.5米,寬4米,單檐歇山式加兩坡。正面坊匾高0.50米,寬1.40米,楷書“關帝坊”,旁署“知詔安縣事楚荊朱訓南詔所印張繩武同立”。大額枋上署“天啟五年乙醜孟冬吉旦立”;右邊石柱鐫書“廟坊因風雨損壞乾隆五十八年四月 日監生黃廷舉捐修”。坊匾背面楷書“正氣行在”,現保存完好。  功覃閩粵坊:在縣城南詔鎮以西11公裏的閩粵交界分水關上,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明崇禎年間(約1633年前後),東西朝向。花崗巖材料,仿木結構。高9.6米,寬9.6米。坊匾東西書“功覃閩粵”,西面書“聲震華夷”,下署“福建廣東鄉縉紳士民同為大總 都督鄭芝龍立”。面闊三間,月梁三層。單檐歇山式兩坡。保存完好。  在田樓:在縣城南詔鎮以北55公裏,屬官陂鎮大邊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代乾隆年間。坐東北向西南。近看為圓形樓寨、登高遠看為八卦形結構。樓高三層,高約11米。底層墻厚近二米,墻基為石砌,上為土墻,三層樓為木料結構。寨屋有內外三圍,內圍為祠屋三間,外圍二層,中圍三層,外、中兩圍***房屋320間。有兩個寨門。正門高2.51米,寬1.55米;雙層門框 ,內框寬25厘米,外框寬50厘米,門墻厚2.4米,門匾上書“在田樓”三字。樓屋出檐長1米。寨外檐下有寬1米的走廊,走廊外為溝渠,繞寨墻壹周。另壹個為側門。整座樓寨直徑達94.5米,樓寨後有三角形池塘名“三元池”,池水清可見底。樓內現住63戶三百多人。詔籍作家張元錦在《官陂土樓別樣神》壹文中寫道:以在田樓為中心,附近還有12座土樓,即水美樓、石馬樓、玉田樓、玉峰樓、庵邊樓、田下樓、新城樓、龍頭樓、鳳山樓、燕翼樓、鳳鳴樓、光裕樓等。如將在田樓比作花芯,其他12座土樓比作花瓣,這就構成了世上獨壹無二的大花朵,假如將每座土樓比作花朵,那縱橫交錯的道路就是花枝,那溪是綢帶,把13雜鮮花紮在壹起,成為世上最大的壹束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