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下酒菜雙流老媽兔頭的歷史和發展是怎麽樣的?

下酒菜雙流老媽兔頭的歷史和發展是怎麽樣的?

說起四川的麻辣兔頭我想這應該算是壹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經典名菜了,著名影星戚薇就曾經在綜藝節目上公開了自己的購買清單,其中置頂排頭的就是這道四川名菜小吃,甚至連戚薇與主持人之間關於麻辣兔頭的對話也火爆網絡,關於?兔兔那麽可愛為什麽不吃掉它?以及?沒有壹個兔子能夠活著走出四川?的流傳,所有人對於四川的印象在麻辣之後都不由得多加上了壹個滅兔殺手的稱號。

其實沒有吃過兔頭的人可能確實無法理解四川人對麻辣兔頭的狂熱究竟如何而來,要知道這道俘獲了諸多影視明星的四川名菜究竟有什麽來頭呢?下面就讓我們來細細的研究壹下。

壹、雙流老媽兔頭的傳說

兔頭作為四川的傳統小吃,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那個時候的四川人民更喜愛吃營養價值高味道又好還不容易發胖的兔子肉,食用兔子肉成為了壹種風氣席卷了整個四川。作為食材幾乎可以算是完美的兔子卻有壹個非常致命的軟肋,那就是骨頭多肉少的兔頭,要知道作為吃貨大國的中國人都能夠將其他國家的入侵物種變成餐桌上的壹道美味,甚至到最後都不得不下禁令控制用量人工繁殖,由此可見我大中華吃貨的力量之大。

浪費糧食是不可以的,所以在中國人民的智慧下,原本雞肋不可食用的兔頭在經過了鹵水熬制,配以秘制的醬料後,終於升級成為了另外壹道讓人贊不絕口的美味小吃,也讓四川揚名四方。

其中雙流老媽兔頭就是壹位母親在兔頭的基礎上制作出來的。

根據藍勇先生的《巴蜀江湖菜》可知,雙流老媽兔頭的來源僅僅只有二十年的時間,而它之所以出名,更多的則是因為那份包含在菜品中,壹位母親對自己孩子無私而且偉大的愛。

壹位經營著壹家麻辣燙的母親有壹個孩子,她的兒子從小就和別人不壹樣喜歡吃兔頭,那個時候會啃兔頭的風氣尚未像現在這般的火熱,因此專賣兔頭的店鋪很少,心疼自己兒子的母親便將兔頭放進麻辣燙鍋裏煮,冷凍的兔頭將麻辣燙中其他菜品的精華吸收包含著麻辣燙本身的麻、與辣,味道更加的鮮爽,讓原本就喜歡吃的兒子更加的上癮,這副大快朵頤的模樣讓路過的行人們看到了都忍不住推開門,聞到了香味就愈發的難以離開,是以這份灌註了壹位母親愛意的兔頭就這樣出名了,其他許多的客人尊敬這位研制出這道菜的母親,都親切的稱其為老媽兔頭,連帶著這家店鋪越做越大的生意,雙流老媽兔頭就誕生了。

二、雙流老媽兔頭的發展演變

最早的兔頭僅僅是被諸多吃貨們嫌棄的,可愛又可吃的兔兔身上的軟肋,骨頭多肉又少實在是不太受人喜歡。就算後來有其他的吃貨們堅持著老祖宗?不能浪費糧食?的信念將被嫌棄的兔頭變廢為寶了壹把,也沒有讓它立刻成為後來人見人愛,連明星大咖都能俘獲的美食。畢竟最開始的兔肉僅僅只是放在鹵水中熬煮入味或者是加以佐料爆炒,口味略顯單壹的兔頭很快就被美食之都的四川人給拋到了腦後,還是後來有人像雙流老媽兔頭那樣因為喜歡而研發出了兔頭的多種口味,四川人這才研究起了兔頭的吃法,然後壹點壹點的發現了兔頭的魅力所在。

吃兔頭的手法要講究,這是有經驗的人會告訴別人的。

有些人之所以不喜歡吃兔頭壹是覺得有壹些殘忍,二就是覺得麻煩而且可食用的部分比較少。當然這些都是最早四川人對兔頭的印象,骨頭多又沒有肉,就算味道很棒也不至於成為這樣的大眾美食。那麽現在問題就來了,這樣的兔頭又是怎麽火起來的呢?

我查看了許多的資料,甚至請教了身邊許多喜歡吃兔頭的人,然後得出了壹個神奇的結論,那就是兔頭不光可以吃,還可以玩。

吃兔頭的過程就像是壹個發現寶藏的經過,可以食用的部分在香料與鹵水的搭配下就像是壹個金燦燦的寶藏等待著吃貨探險家的發現,而在發現這些寶藏的過程中,食用者的味蕾又會被鮮辣的油水刺激到了極致,胃口大開的同時想要得到寶藏的心情就愈發迫切,以至於越吃越多,上癮般的根本停不下來。

三、雙流老媽兔頭的價值

兔肉作為國際上赫赫有名的?保健肉?與?美容肉?,本身在富含了極高的營養價值的同時,還極易消化,這種仿佛就是天生為吃貨們準備的美食在從兔肉變成兔肉時也是壹樣的,難道兔子臉上的肉就不是兔肉了嗎?兔兔那麽可愛,不光能吃還能減肥!

而且因為兔頭多由辛香發散的香料制成,具有祛風散寒發表等作用,因此對於各種陰虛火旺體質者也有很大的影響。

而拋去兔子本身的營養價值,註入在雙流老媽兔頭中的那份來自母親的愛意則是更加的讓人動容,在母親的這份無私的感情投入在味道濃郁香辣兔頭中之後,居然也顯得有壹些辣味嗆鼻,讓人忍不住流下眼淚。這份中國數千年來流淌在血脈中的傳承相溶在壹份簡單的兔頭中,連它本身的價值也變得千金難換。

四、結語

熱辣的全民美食註入了那樣的壹份心意,原本的辛辣與沖鼻都變得溫柔起來,將許多在異鄉中漂泊的心都點燃了,變得滾燙溫熱起來,有的時候我們吃的不僅僅是壹種單純的味道,僅僅是想要再吃壹吃媽媽為自己做過的飯菜,感受壹下家的溫暖罷了。

兔兔可愛嗎?兔兔當然很可愛。

可是更可愛的,應該是家裏那個,做好壹桌菜等妳回來的那個人。

參考文獻:

1、藍勇《巴蜀江湖菜》

2、唐魯孫《大雜燴》

3、梁實秋《雅舍談吃》

4、費孝通《言以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