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在這條全國出名的大街上逛了壹回,看看時間已經2點多鐘,這時饑腸漉漉,原來是腹中空空,還沒進餐呢,所以便在王府井壹家24小時快餐店裏找個位置,在面條、飯食、小吃中挑有特色的吃,結果是各人要了壹碗北京手搟炸醬面。平常吃面,吃機制面、刀削面、蘭州拉面,手搟面較少有時機吃到,加上北京炸醬面有著濃郁的北京當地特色,所以便要來了吃。
不久,大姐端上炸醬面,妻子玉珍壹看傻了:面條粗粗的,上面澆了壹勺醬黃色的炸醬,邊上還擱了壹堆紫蘿蔔絲、黃瓜絲和綠豆芽。面幹巴巴的沒湯,那吃法甭說是拌著來吃了。玉珍壹看端上來的炸醬面出乎想象,所以傻眼,我卻認為,好就好在出乎想象,那就有了新感受了。聽說澆在面上的炸醬選用北京幹黃醬加肉末,再配上蔥花、姜末,放進素油裏炸成為金黃色彩,那味道準是夠香。
據 美食 書上介紹,北京炸醬面色香味都好,嘗壹口,真急得煞沒吃著的人。不知是什麽原因,可能是咱們進的這家快餐店,做炸醬面的本事未達壹流水平,所以品味以後,盡管吃在嘴裏搟面韌韌的,炸醬香香的,絲料脆脆的,確實有味道壹新的感覺,但是卻難說是急死邊上沒吃著的人。其實,第二天開始,咱們的飲食便隨團組織,但在2月17日年頭二回滬那天,由於放任自在活動,因此便獲得了又壹次正午自在找吃,品味北京小吃味道的時機。
正午11點多鐘,從廣濟寺出來,為了節省時間,打壹輛的,上鼓樓小吃商場。車上司機說,北京小吃的名牌,還有東單小吃。東單小吃和鼓樓小吃的門面不壹樣,東單是整個大樓層面,裏邊壹個貨臺壹個貨臺,打出的滿是各種當地小吃,以及從全國各地打進來的如天津煎餅果子、溫州魚圓湯、四川酸辣粉、雲南過橋米絲,乃至新疆的羊肉串等等。鼓樓小吃則是壹個門面壹個門面,挨家挨店,只要妳踏進壹家,基本上可以吃到不少的特色小吃。
最後,考慮下來由於下午還要看望老友,而老友又住在離鼓樓不遠的北三環中路,再加上還想順便看看鼓樓和鐘樓等奇跡,所以便依舊驅車上鼓樓小吃城。鼓樓小吃城在鼓樓後邊,鐘樓前面。小吃城裏密密麻麻地排著老大家、王家園、北京風味、老北京百味店、老三屆食屋等四、五十家排檔。年頭二正午生意清涼,壹家家食屋門前小夥大姐熱情招呼,在小吃城轉了壹圈,也講不出個什麽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