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的身軀是如此的巨大,以致於壹條舌頭就有2000千克,頭骨有3000千克,肝臟有1000千克,心臟有500千克,血液循環量達8000千克,雄獸的睪丸也有45千克。如果把它的腸子拉直,足有200-300米,血管粗得足以裝下壹個小孩,臟壁厚達60多厘米,雄獸的陰莖長達3米。它的力量也大得驚人,所發出的功率約為1500-1700馬力,堪稱是動物世界中當之無愧的大力士。
藍鯨分布於從南極到北極之間的南北兩半球各大海洋中,尤以接近南極附近的海洋中數量較多,但熱帶水域較為少見。在我國見於黃海、東海、南海,包括臺灣南部及西南部水域。盡管體型巨大,平時行動緩慢,常常靜止不動,卻能在水中沈浮自如,尾巴靈活地擺動,既是前進的動力,也起著舵的作用,前進的時速高達28公裏。
藍鯨棲息的海灣大多由陸地的河水中沖入了極為豐富的有機質,使水質十分肥沃,促進了浮遊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密集的浮遊生物,又引來了身體閃耀著鉆藍色光芒的大群磷蝦。不可思議的是,藍鯨這種超大型的動物竟然就是以鱗蝦這種微小的動物為主要食料的。它的胃分成四個,第壹胃為食道部分膨大而變成的,所以胃口極大,壹次可以吞食磷蝦200萬只,每天要吃掉4000-8000千克,如果腹中的食物少於2000千克,就會有饑餓的感覺。磷蝦是全世界數量最多的動物,廣泛分布於南北極海區,正是由於如此豐富的食物,而且生活在水裏沒有支持體重的限制,所以藍鯨才能發育得這樣巨大。它每天都用大部分時間張開大口遊弋於稠密的浮遊生物叢中,嘴巴上的兩排板狀的須像篩子壹樣,肚子裏還有很多像手風琴的風箱壹樣的褶皺,能擴大又能縮小,這樣它就可以將海水和磷蝦壹齊吞下,然後嘴巴壹閉,使海水從須縫裏排出,濾下小蝦小魚,吞而食之。藍鯨的食物還有其他蝦類、小魚、水母、矽藻,以及各種浮遊生物等,相形之下,生活在北方海域的藍鯨,體型比生活於南極附近水域的要小,壹般認為這與其食物的種類和數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藍鯨雖然生活在大海裏,但也同其他哺乳動物壹樣,用肺進行呼吸,肺的重量達1000多千克,能容納1000多公升的空氣。這樣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數大大減少,大約每隔10-15分鐘才露出水面呼吸壹次。呼吸時先將肺內的二氧化碳等廢氣從鼻孔逐出體外,然後再吸進新鮮氧氣。每當它的頭部露出水面呼吸時,先將體內的二氧化碳等廢氣逐出體外,這股強有力的灼熱氣流沖出鼻孔時,噴射的高度可達10米左右,並把附近的海水也壹起卷出海面,使藍色的海面上出現了壹股蔚為壯觀的水柱,遠遠望去,宛如壹股海上噴泉,同時還發出猶如火車的氣笛壹般響亮的聲音,人們稱之為“噴潮”。人們可以根據藍鯨噴氣時發出的聲音、噴潮的高度和形狀,來確定它的位置。藍鯨生活在各大洋中。我國海域極為少看到,黃海和南海曾有出現過藍鯨的記錄,壹般不超過100米。但有的個體可潛至500米深,潛水時間可持續10~20分鐘,隨後是連續8~15次噴氣,噴出的水柱可高達9.1米。
壹般鯨類在潛水之前是不會升起尾巴的,但藍鯨在潛水之前總是將尾巴露出水面,有時竟高高地躍出水面,然後迅速潛入30-40米的水中去尋覓食物。平時它也喜歡用尾鰭打水,這是壹種有著多種用途和多種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遊戲,也可能是為了引起同伴的註意,或許是為了擺脫皮膚上的寄生蟲的騷擾。
雖然有人曾見到50-60只藍鯨成群活動,但壹般很少結成群體,大多數是孤獨的,或僅有2-3只在壹起活動。雙棲的藍鯨彼此十分和睦,壹起遊泳、潛水、覓食和呼吸,宛如鴛鴦,形影不離,身後常常留下壹條寬寬的水道。3只在壹起的藍鯨,大多為雌獸和壹只幼仔鯨緊靠在壹起,雄獸尾隨其後,相距大約3米左右。
藍鯨在冬季繁殖,雌獸壹般每2年生育壹次,懷孕期為10-12個月,每胎只產1仔。剛出生的幼仔體長就達6-8米,體重約為6000千克,為了防止窒息而死,雌獸要將幼仔托出水面呼吸第壹口空氣,以後它就能自己呼吸了。雌獸的壹對乳頭長在生殖孔的兩側,哺乳的時候遊在海水的上層,幼仔則緊跟在雌獸後方的下面,因為幼仔沒有能動的嘴唇,不能自己銜著乳頭吮乳汁,雌獸就憑借肌肉的收縮,將乳汁直接噴射到幼仔的嘴裏,這也是它對水中主活的壹種很好的適應。藍鯨乳汁中的營養十分豐富,其中脂肪的含量是牛乳的10倍,而幼仔每天吸食的乳汁在1000千克以上,所以發育得很快,8個月以後,可增加到15米,體重增長到23,000千克,可以自己張嘴吃各種浮遊生物了。到了2歲半至3歲時,體長即可超過20米。性成熟的年齡約為8壹10歲,壽命壹般都在50歲以上,最多可以活到90-100歲。
在所有動物中, 藍鯨發出的聲音最大,.藍鯨在與夥伴聯絡時使用壹種低頻率,震耳欲聾的聲音。這種聲音有時能超過180分貝,比妳站在跑道上所聽到的噴氣式飛機起飛時發出的聲音還要大,靈敏的儀器曾在80千米經外探測到藍鯨的聲音。
藍鯨在分類學上隸屬於哺乳綱、鯨目、長須鯨科、長須鯨屬。由於多年來世界各國在各大海洋中競相獵捕,現在體長在25米以上的藍鯨已經很少見了。另外,鱗蝦的大量捕撈,也使藍鯨的覓食活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據統計,半個世紀以前,全世界的藍鯨大約還有30萬只之多,到1974年尚有25000只,而現在僅剩有大約2000只了。盡管自1932年以來,國際上就已經對每年捕殺藍鯨的數量作了限制,但是這種世界上最大動物的前景仍然十分危險!
回答者: 789岑 - 試用期 壹級 10-8 19:17
這個自述妳要我給妳哦:
我――藍鯨,可算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我的舌頭上能站50個人,心臟和小汽車壹樣大小,嬰兒可以爬過我的動脈。剛出生時我比壹頭成年大象還重,而且生長迅速,每24小時增重90公斤。據說我的壹位前輩不幸在南極遇難,當年她體重170噸,身長33.58米,有三輛雙層公***汽車壹樣長。我真想有桿秤能給稱稱體重,看看現在有多重,是否該減肥了。 許多人叫我鯨魚,其實我只是長得像魚。我是哺乳動物,用肺呼吸。假如在風平浪靜的海面上突然冒起壹股又直又長,千裏之外可見的水柱,非常壯觀,有可能是我正浮出水面換換新鮮的空氣。
在大海裏,鱗蝦是我的主食。大胃口的我平均每天約吃4噸小魚小蝦。吃食時我張開大嘴,小魚小蝦,連同海水壹股腦地吸進來,再擠壓腹腔,將海水從須板中擠出,魚蝦便被濾出,然後享受美食。
告訴妳,我全身是寶。肉可以吃,脂肪可以做肥皂,骨頭可以做成膠水,就連肝都含有大量的維生素,血和內臟還能作為高級的肥料。可有些貪婪的人大量獵捕我們,現在我家人口不到50位,生活了幾百年的藍鯨家族即將滅絕。我擔心不幸的降臨,我呼喊:快救救我們!
資料是:
鯨類的拉丁學名是由希臘語中的“海怪”壹詞衍生的,由此可見古人對這類棲息在海洋中的龐然大物所具有的敬畏之情。其實,鯨類動物的體形差異很大,小型的體長只有1米左右,最大的則可達30米以上。它們中的大部分種類生活在海洋中,僅有少數種類棲息在淡水環境中,體形同魚類十分相似,體形均呈流線型,適於遊泳,所以俗稱為鯨魚,但這種相似只不過是生物演化上的壹種趨同現象。因為鯨類動物具有胎生、哺乳、恒溫和用肺呼吸等特點,與魚類完全相同,因此屬於哺乳動物。 鯨類動物的***同特點是體溫恒定,大約為35.5℃左右。皮膚裸出,沒有體毛,僅吻部具有少許剛毛,沒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體溫並且減輕身體在水中的比重。頭骨發達,但腦顱部小,顏面部大,前額骨和上頜骨顯著延長,形成很長的吻部。頸部不明顯,頸椎有愈合現象,頭與軀幹直接連接。前肢呈鰭狀,趾不分開,沒有爪,肘和腕的關節不能靈活運動,適於在水中遊泳。後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殘跡,呈殘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鰭,末端的皮膚左右向水平方向擴展,形成壹對大的尾葉,但並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狹長的尾幹部逐漸變細,最後在進入尾鰭之前消失。尾鰭和魚類不同,可作上下擺動,是遊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種類還具有背鰭,用來平衡身體。它們的骨骼具有海棉狀組織,體腔內有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體的體積,減輕身體的比重,增大浮力。
它們的眼睛都很小,沒有淚腺和瞬膜,視力較差。沒有外耳殼,外耳道也很細,但聽覺卻十分靈敏,而且能感受超聲波,靠回聲定位來尋找食物、聯系同伴或逃避敵害。外鼻孔有1—2個,位於頭頂,俗稱噴氣孔,壹般鼻孔位置越靠後者進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壹葉肺,其中有許多毛細血管,富有彈性,能有助於氧的流通,適應在水面上進行的氣體交換,每隔壹段時間需要浮出水面來進行換氣,也能潛水較長時間。肋骨有10壹20對。胃分為4個室。腎臟大多為瘤狀。
鯨類動物的祖先原來也是在陸上用四肢行走的動物,可能是主要生活在海濱壹帶的食蟲類或食肉類,後來由於被水中的魚類等食物所吸引,經過漫長的歲月,又從陸地回到了海洋,並逐漸了適應海洋生活。最早的鯨是出現在大約5500萬?/FONT>3600萬年前的始新世中期的始鯨、始齒鯨和始新世後期的原鯨等,它們和現存的鯨比較,頭骨比較小,鼻孔位於頭部的前方,尚未移至頭的上方,牙齒和古代的食蟲類、肉齒類的牙齒差不多,都是44枚或不足44 枚,齒形、頭骨也很相像等,僅有少數不同點,但它們已經具有適應在海水中生活的、與魚類相似的體形。
齒鯨類的體形變異比較大,最小的種類體長僅有1米左右,最大也在20米以上。口中具有圓錐狀的牙齒,但不同種類牙齒的形狀、數目相差也很大,最少的僅具1枚獨齒,最多的則有數十枚,有的還隱藏在齒齦中不外露,所以也是進行分類的重要依據之壹。外鼻孔只有1個,因此呼吸換氣時只能噴出壹股水柱。頭骨左右不對稱。鰭肢上具有5指。胸骨較大。沒有鎖骨。沒有盲腸。主要以烏賊、魚類等為食,有的還能捕食海鳥、海豹以及其他鯨類等大型動物。齒鯨類在全世界***有淡水豚科、抹香鯨科、劍吻鯨科、壹角鯨科、尖嘴海豚科、鼠海豚科、海豚科和領航鯨科等8個科,大約34屬、72種。須鯨類動物的體形巨大,最小的種類體長也大於6米。口中沒有牙齒,只有在胚胎發育時可以看到退化的牙齒,但上頜左右兩側的腭部至咽部各生有150—400枚呈梳齒狀排列的角質須。須的顏色、形狀和數目因種類的不同而有差異,是進行分類的重要依據之壹。外鼻孔有2個,位於頭頂,呼吸換氣時可以噴出兩股水柱。頭骨極大,有的種類可達體長的 1/3,左右對稱。頸椎愈合或者分離。胸骨較小,僅有1?/FONT>2對肋骨與胸骨相連接,胸廓不完全。沒有鎖骨。鰭肢壹般具4指。消化道中具有盲腸。主要以磷蝦等小型甲殼類動物為食,有的種類也吃小型群遊性魚類,以及底棲的魚類和貝類。須鯨類在全世界有露脊鯨科、灰鯨科和長須鯨科等3個科,***約 6屬、11種。鯨類由於經濟價值很大,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捕殺的對象,但過去由於捕獵的手段落後,獵取量較小,尚不足以影響鯨的數量。到了近代,人們改用艦船和火炮獵捕鯨類,殺傷力大大增強,使得鯨的數量銳減,很多種類瀕臨滅絕。 現在由於世界各國對每年捕獲的鯨類的數目進行了嚴格的限制,所以捕鯨已經逐漸不再是監視鯨類的數量和生存狀況的科學家所擔心的主要問題。但是,在整個世界的範圍內,人類經濟發展所造成的空前的海洋汙染則對鯨類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其威脅的程度遠遠大於捕殺,另外飛速發展的產業化捕魚也極大地影響了鯨類等海洋哺乳動物的食物來源,是影響它們生存的又壹個主要因素。人們從前總是把海洋想象為寬廣無垠的自由世界和可以從事冒險活動的象征,因此在肆無忌憚地對海洋資源進行掠奪的同時,不僅由於航運業產生的大量海洋噪聲和每年排放大量的壓載水,而且還大量地向海洋中傾倒垃圾,大約有10萬種化學藥品也通過汙水的排放和空氣到達海洋裏,難以分解的有機氯化物增加了海洋有機物含量,使海洋汙染越來越嚴重,並且帶來了嚴重的後果。現代科學的研究結果表明,海洋是儲存廢氣二氧化碳的巨型容器,冷熱海流系統對地球氣候有很大的影響,在尚少開展研究的深海中,有著眾多未知的、有益於人類的動植物,其中包括很多人類潛在的食物和藥物等來源,具有重要的價值。海洋汙染程度的不斷增加,將使這些寶貴的資源遭到毀滅。由於臭氧層受到破壞,生活在南極周圍海域的磷蝦的種群密度急劇減少,每1000立方米海水所棲息的磷蝦尾數已從1982年至1983年以前的 177.8尾,急劇減少到1984至1985年的41.2尾。磷蝦是海洋中的壹種甲殼動物,是海洋魚類、鯨類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的重要餌料,在海洋生物鏈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它作為留存於地球上的最大的蛋白質資源也受到人們的極大關註。由於鯨類等海洋哺乳動物位於食物鏈的末端,所以海洋汙染,尤其是重金屬汙染等有激紊作用的物質,嚴重地削弱了它們的免疫系統,從而使它們極易受到病毒和細菌的攻擊,。 我國的鯨類動物資源非常豐富,迄今為止在我國海域發現的已經達到9科、26屬、38種,其中既有體長在30米以上的藍鯨,也有體長僅有1米左右的江豚,特別是還擁有特產的淡水鯨類——白鰭豚,是鯨類動物中的壹朵奇芭。我國的鯨類動物除白鰭豚和中華白海豚2種被列為國家I級保護動物外,其他所有種均被列為II級保護動物。地球之最——藍 鯨
大小
初生7米,成年24-27米;小藍鯨初生6米,成年21-22米。
體重
初生體重約2.5噸,成年100-120噸。
形態特征
體型龐大、體色呈藍灰色、體表斑駁、背鰭小而矮鈍、位置偏後方、頭部寬而平、呈U字型,噴氣孔前衛巨大、尾幹非常厚實、噴氣達9公尺、潛水時、可能展現尾鰭、體呈流線形、喉下有許多皺折、鯨須板中長、上頷側觀呈水平狀。
行為及自然史
有三種不同的亞種,生活在南半球的中間藍鯨、生活在北半球目閣小的亞,以及更小的,生活在南半球熱帶地區的亞種小藍鯨。成鯨很少躍離水面,通常以45度仰角躍出,然後以腹部鋰體側回落。在某些地區,攝食活動似乎都在傍晚或清晨進行,族群大小為1-2,良好攝食區內有時會有較大的族群。
分布
主要在寒冷水域與大洋中、大陸架的邊緣。現存
約6,000-14,000。
習性
藍鯨亦稱“剃刀鯨”。哺乳綱、鯨目、鯉鯨科。分布廣泛,從北極到南極的海洋中都有。
藍鯨是地球上目前的最大的動物,壹頭成年藍鯨能長到曾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恐龍——長臂龍體重的2倍多,非洲公象體重的30倍左右。藍鯨是真正的海上巨獸,平均長度約26米,最高記錄為33.5米,平均體重150噸。這樣的巨獸需要大量的食物,壹頭成年藍鯨壹天消耗100萬卡左右的熱量,相當於1噸磷蝦,磷蝦是它的大宗食物。藍鯨遊入淺灘,吞進滿口的水和磷蝦。磷蝦被充當活塞的舌頭過濾出來,舌頭迫使水通過懸掛於上顎兩側的似大篩子結構的鯨須流出去。壹頭藍鯨的舌頭厚3米多,其重量比壹頭大象還重。
藍鯨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動物,因此每隔10-15分鐘需露出水面呼吸。藍鯨露出水面時,先將肺中的二氧化碳從鼻孔中排出體外,然後再吸氣。從鼻孔排出的灼熱而強有力的二氧化碳廢氣,伴有響亮的尖叫聲,並把附近的海水也卷出水面,高度可達10米左右,於是海面上出現了壹股壯觀的白色霧柱。
藍鯨曾漫遊於世界各大洋,據統計,單在南大洋中就曾有25萬頭這樣巨獸。但最近幾年,無情的捕鯨業使得藍鯨的數量越來越少,不足該總數的1%。確定藍鯨的數量是很困難的,目前估計南極地區有幾百到1.1萬頭之間。這個數字無論正確與否,與曾經有過的數量相比,已經到了危險的下限。盡管最近50年來,壹直限制捕鯨,並於1967年強制禁止捕鯨,但在科學研究的偽裝下,仍然有人繼續對藍鯨進行商業性捕獵。
藍鯨遷移的距離很大,夏天,它們生活在極地水域,以鄰近浮冰邊緣的大量磷蝦為食。,特別嗜吃磷蝦。藍鯨吃東西時,張開巨口,讓海水和浮遊動物壹齊湧入,大有百川匯口之勢,然後把嘴壹閉,海水從須縫裏排出,濾下的小動物,便可吞入肚中。當冬天來臨時,它們遷移到溫暖的赤道水域,行程數千公裏。據悉,壹頭藍鯨只用47天時間,遊程就達3000公裏以上。如此超長的旅程使得它們遠離進食基地,長達4個月之久的時間內概不進食。以積蓄的儲能為生。
長到能單個或結對地邀遊世界大洋的藍鯨,可活到120歲。盡管采用獨居的生活方式,但它們有著進行超遠距離通迅的先進方法,能產生壹種低頻率高強度的聲音。已記錄到的聲頻達180分貝,這是已知由動產生的最大噪音,超過壹架噴氣式飛機飛行時產生的噪音。聲音可延續30秒鐘,能被1610公裏以外的其他藍鯨聽到。
藍鯨也是動物世界中絕無僅有的大力士。壹頭藍鯨以每小時28千米的速度前進,可產生1250千瓦的功率,相當於壹個中型火車頭的拉力。曾有壹頭藍鯨把壹艘27米長的捕鯨快艇拖著遊了8個半小時,平均時速為9千米,當時這艘快艇開足馬力向後退行,卻仍被它拉著向前行駛了74千米。
口技專家”——白 鯨
大小
初生1.5-1.6米,成年約 3-5米
體重
初生重量80公斤,成年重量0.4-1.5噸。 形態特征
體色非常淡,呈現獨在的白色,頭部小,額隆突圓,背脊霰代背鰭,嘴喙非常短,唇寬闊,遊泳通常緩慢,非常容易接近,經常浮窺,不擅空中絕技。
行為及自然史
在白浪與浮冰中認出它們卻非易事,必須註意會浮現、變大、縮小而後消失的白色物體,大部分的時間消磨在海面或貼近海面處,以柔和的起伏動作移動。偶爾在遊泳時會將頭部揚升出水。在平靜的日子中,數百公尺外仍可聽到其噴氣聲,族群大小5-20,夏季時,河口附近可能聚集數百甚或數千只。
分布
北極和亞北極的季節性覆冰水域中。
現存
50,000-70,000
習性
白鯨是地道的夏季旅行家,每年7月,成千上萬只白鯨從北極地區出發,開始它們的夏季旅行。它們少則幾只,多則幾萬只,浩潔蕩蕩地遊向度假地。壹路上它們壹邊悠閑地遊玩.壹邊不停地表演,平時冷清的海灣、河口、三角洲頓時熱鬧異常。
白鯨是鯨類王國中最優秀的“口技”專家,它們能發出幾百種聲音,而且發出的聲音變化多端,叫人驚嘆不已。能夠親臨聆聽白鯨的歌喉,是壹種難得的享受。
為了了解白鯨的聲音,科學家在河口三角洲白鯨度假地進行了現場水下錄音,結果大大出乎人的想像。他們竟然聽到了猛獸的吼聲、牛的哞哞聲、豬的呼嚕聲、馬嘶聲、鳥兒的吱吱聲、女人的尖叫聲,病人的呻吟聲、嬰孩哭泣聲……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白鯨還可以發出鉸鏈聲、鈴聲、汽船聲等。
白鯨不停地“歌唱”,實際上是在自娛自樂,同時也是同伴之間的壹種交流,這是它們夏季度假的壹個重要內容。白鯨群進入河口時顯得十分興奮,雖然已經進行了長距離旅行,但它們似乎壹點兒都不覺得累。除了用不同的歌喉不停地“交流”之外,還用自己寬大的尾葉突戲水,將身體半露出水面,姿態十分美麗,遊人們爭先恐後地搶拍這個珍貴的鏡頭。白鯨還可以借助各種“玩具”嬉耍遊玩。壹根木頭、壹片海草、壹塊石頭都可以成為它們的遊戲對象。它們可以頂著壹條長長的海藻,壹會兒潛泳,壹會兒浮升,嘴裏不停地發出歡快的聲音。有時它們迷上了壹塊盆子大小的石頭,先是用嘴拱翻石頭玩,接著把石頭銜在嘴裏躍出水面,更絕的是它們會把石頭頂在頭上像雜技演員那樣在水面上表演。
白鯨不僅體態優雅,也極愛幹凈。許多白鯨剛遊到河口三角州時,全身附著許多寄生蟲,外表和體色顯得十分骯臟,他們自己也好像極不舒服。這時它們紛紛潛入水底,在河底下打滾,不停地翻身。還有壹些白鯨則在三角洲和淺水灘的砂礫或礫石上擦身。他們天天這樣不停地翻身,壹天長達幾個小時。幾天以後,白鯨身上的老皮膚全部蛻掉,換上了那白色的整潔漂亮的新皮膚,體色煥然壹新,美麗極了。
白鯨是群居動物,他們的度假地大都集中在緯度靠北的地方。不過有些調皮的白鯨似乎有離群獨立漫遊的癖好。有時壹只白鯨獨自南下,瀟瀟灑灑地遊上幾百千米,在黑龍江口或者蘇格蘭福斯河口露出尊容,帶給人們意外的驚喜。有時壹條白鯨順萊茵阿—路遊蕩,參觀科隆,再訪波恩,足足留連壹個多月,上萬人在小船和岸上觀賞,成為當地轟動壹時的特大新聞。。。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遍布全球各大洋海域。它身長可達30米左右,體重約170 噸,壹張嘴就可以開到容10個成年人自由進出的寬度。 藍鯨背脊呈淺藍色,肚皮布滿褶皺,帶有赭石色黃斑。它的尾巴寬闊平扁,能在水中自由靈活地擺動,既是前進的動力,也起著方向舵的作用,時速可達27千米。藍鯨捕食方式屬“吞食型”,主要食物是小蝦、水母、矽藻等浮遊生物。它常在水面張開血盆大口,把蝦和海水壹起吞入口中,接著閉嘴濾出海水,把小蝦吞進腹內 。壹頭藍鯨每天要吃約4噸重的小磷蝦 。如果它肚中的食物少於2噸,它就會餓得發慌,好像是永遠吃不飽似的。所以它經常潛入水深三四十米處,搜尋食物。由於長時間待在水中,每次浮上海面換氣時,會從鼻孔內噴射出高達15米左右的水柱,遠遠望去,宛如壹股噴泉。藍鯨的力氣很大,大約相當於壹臺中型火車頭的拉力。據說,曾有壹頭藍鯨把壹艘27米多長的捕鯨快艇拖著跑了70多千米,而當時那艘快艇正開足馬力向後退行。
藍鯨在冬季繁殖。母鯨懷胎壹年後才生小鯨。剛產下的幼鯨體長就有7.5米左右,重約6噸,經過24小時的餵奶 ,它的體重就能增加100千克左右,平均每分鐘增加約75克。幼鯨經過7個月的哺乳後 ,體重可達到23噸左右,體長約16米,並開始學著張嘴吞食各種浮遊生物 。小藍鯨要到5歲才算成年,它的壽命約為20—30年。
藍鯨渾身是寶,它的脂肪可制肥皂;鯨肉鮮美可食,營養豐富;鯨骨可提煉膠水;鯨肝含有大量維生素;血和內臟器官又是優質肥料。因此,藍鯨屢遭人類的肆意捕殺。目前,藍鯨的數量正急劇下降,幾乎到了瀕臨滅絕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