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巴山蜀水,江湖之味——重慶也太好吃了吧

巴山蜀水,江湖之味——重慶也太好吃了吧

每年春天都會任性裸遊——不做攻略說走就走。有壹年和大學時代的閨蜜約著壹起找個地方相見。挑了重慶是因為餓。。。想吃點好吃的。麻辣鮮香,刺激壹下春天怏怏的腸胃。

終於寫到川菜啦。對我來說,川菜像是壹種 美食 的啟蒙。就是從小到大總是吃家裏的菜,食物只是填滿肚子,沒有很明確的 美食 概念。福建沿海地區飲食偏淡,突然有壹天川菜傳到我們家鄉,平淡的家常菜之外多出了非常鮮明的辣的味道。最開始大家都覺得水煮魚真好吃,吃了還想再吃。到了上大學的時候,川菜也是最適合聚餐的。

與之前寫過的魯菜(吃貨遊記 | 在青島,吃到了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白菜 )的低調不同,川菜是四大菜系傳播最廣的壹大菜系。

川菜的傳播,和四川人的大批外出闖蕩移民不無關系。另壹個原因,則是辣的盛行。根據《壹讀》在《重口味勝利的邏輯》壹文裏的總結,在現代高節奏高壓力的生活裏,辣是壹種時間成本經濟成本都比較低又鮮明突出的味道。調味重口的食物,往往都(為了)蓋住食物本來的味道,所以食材的新鮮度反倒不是最主要的了。因為食材成本的下降,也使得川菜成為更為經濟的壹種就餐選擇。

盡管如今的川菜是以辣聞名而被人喜愛,但在它發源時,其實是不辣的。因為辣椒是明末清初才傳入中國的。

川菜起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巴蜀國,因為這裏土地肥沃,兩江交匯,物產豐饒。秦始皇統壹以後,帶來了中原移民,兼收並蓄地發展,到唐宋時期已經發展成壹大菜系了。

在許多詩歌史料裏也有相關 美食 的記載。比如李白最愛吃也進獻給唐玄宗的太白鴨(燜蒸鴨子),蘇東坡首創的東坡肘子等。

然而明末清初戰亂時期,由於張獻忠的軍隊對整個四川地區實行的焦土政策,燒殺劫掠將整個平原夷為了壹片荒原,人口所剩無幾,巴蜀飲食文化也所剩無幾。

所以如今的川菜更多地形成於清軍進關掌權後實行的“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政策。大量移民帶來了各自的飲食,並於當地物產結合創新。也是在這個時候,學習使用了辣椒的調味,逐漸發展成今天的川菜。

出身平民,也更容易長盛於民間。

“川菜依據地域也形成三大幫,即以成都樂山為中心的上河幫,川東重慶為中心的下河幫,川南自貢為核心的小河幫。上河幫川菜口味相對清淡,下河幫川菜大方粗獷,小河幫川菜則大氣怪異”(四川日報,2013)。

粗獷豪爽,大概也是重慶“江湖菜”名稱的由來吧。

行程安排上,因為幾乎沒有做攻略,所以基本是吃了逛,逛了吃。不趕時間不趕行程,悠悠哉哉地過了個長周末。每天都撐得走不動路。

周五:夜宵:李記串串總店

周六:花市豌雜面——磁器口古鎮——古鎮雞雜&雞絲豆花——洪崖洞——洪崖洞小吃街的老麻抄手&黑芝麻醪糟

周日:豆花飯——火鍋——2號線穿越李子壩——解放碑步行街——好又來酸辣粉

周壹:武隆跟團遊——團餐——胖妹面莊

周二:順水魚莊——中山四路——重慶三峽博物館

可以看出來,除了去武隆,基本是吃完這頓找下頓。沒時間玩……

周五晚上的航班到的重慶。和閨蜜約好了要壹起吃頓火鍋宵夜。結果這位同學誤了她的飛機,改簽了晚點的。半夜12點多才到旅館。鬧著要吃壹頓夜宵。於是下樓對面就有家李記串串店總店。這家原是連鎖店,但點評裏說這家是冒牌的(附近也的確有壹家正版的所以很容易混淆),但居然也很好吃。我們吃了兩天下來覺得還是這第壹頓最好吃。而且半夜還有營業實在感人。壹點吃到兩點多。環境嘛,是真的很路邊攤。

香菜丸子牛肚肉片萵筍豆皮筍尖都非常好吃!

肉片是已經熟了的,下去燙熱就可以吃,非常嫩;

香菜丸子很特別;

讓我們又點了壹次的是豆皮和筍尖。豆皮的韌糯,筍尖的脆,食材本身的質感和火鍋的香味非常搭配。

牛肚很脆

蘸料碟是經典的麻油蒜泥和香菜。麻油是迷妳罐頭裝比較衛生。差點以為是王老吉喝了下去。飲料喝的是經典的維怡豆奶。

大半夜的,吃撐得搖搖晃晃回去。

第二天晚起了。直奔花市碗雜面。早午市的時間,門口已經大排長龍,排在我後面的還是位說著流利普通話的外國友人,問我:這家很有名?

兩個人點了壹樣的碗雜二兩面。肉燥非常香,豌豆也很軟爛,就是覺得面有點糊糊的。

加壹份紅糖涼糕。濃稠甜蜜的紅糖漿,軟軟的涼糕,特別解辣。我很愛吃這個,下午自己也又點了壹份。

吃完以後就直接去磁器口古鎮。可能因為是周六,小鎮街道又特別窄,總之特別擁擠。前行還比較困難。走到盡頭後註意不用原路返回,直接從側路的小巷穿到大馬路即可。

第壹次聽說,但看起來像是麻辣香鍋的做法,裏面是雞心雞胗雞肝雞腸等內臟,加了壹點平菇、海白菜、魔芋等。因為雞雜的膻腥味比較重,所以這種重口味的處理方式還是比較入味。與麻辣香鍋不同的是,鍋裏加了辣椒,泡椒和蔥姜蒜,更能去腥增鮮。我比較喜歡雞胗和雞腸,脆香脆香的。在古街的最最後面,有好幾家,我們好像走錯了。被推薦的是古鎮雞雜。沒辦法,名字太迷惑人了。

48壹份,兩個人吃剛好。可惜小夥伴不愛吃內臟,所以剩了壹些。

其實是拌了佐料的豆花加了雞絲。但素豆花因為有了肉味,變得更好吃了。

沿路走來都能看見的炸小土豆和雞肉釀米飯。跟以前做過的糯米雞很像,但是肚子裝不下。

是糯米在鐵板上烤的,裏面夾了少許白糖花生餡,外皮烤了太硬了,餡兒又太少。不是太好吃。

沿路除了小吃,還有很多現場做酸辣粉的店。蠻新奇的。

以及現場做火鍋底料的店。

還有賣麻花的店。到處都是叫陳麻花的店,但是據說只有陳昌平麻花才是最正宗的。不壹定要在現場買。大型超市都有,最後壹天臨走前就近買壹下就可以了。感覺這裏的麻花比天津好吃。不是非常硬,但是又很酥脆。口味很多種。麻辣的就很特別。當伴手禮買好的。

磁器口之後回到旅館休息了壹下。大概晚上九點多的時候,出發去洪崖洞。其實解放碑走過去大概也就十來分鐘的距離,我們叫了個車沿著江邊開了,雖然司機有點繞路,但看到沿江夜景也不錯。

重慶的魔幻就在眼前了。洪崖洞是壹樓是壹條馬路,11樓也是壹條馬路。解放碑走過來的話是走到11樓。

看洪崖洞全景的話要在11樓走到旁邊的千廝門大橋。

整個洪崖洞現在主要都是餐飲,有各種爆款人氣火鍋,包括我們第二天再來吃的紙鹽河火鍋。4樓有條 美食 街,很多小吃。佬麻抄手是被小夥伴的同事推薦的,但我們找到的時候是在裝修。就在隔壁壹家隨便吃了。味道是不錯的,就是性價比比較低。

香是香的,但是裏面的肉真是少的可憐啊。覺得四川的抄手跟上海的餛飩比,除了包法不壹樣,還有抄手的肉餡是攪打成泥的,比餛飩的肉餡要細膩壹些。加上紅油調料,麻辣鮮香。

應該是酒釀加了黑芝麻糊,還有花生。芝麻香和酒香撲鼻,口感甜糯。我很喜歡。但太實在了,壹個人吃不完。

吃完下到1樓,走到馬路對面就是江邊。

晚壹點的時候,有兩個男生在唱歌。溫度剛好,清風朗月,唱歌的人靠著海邊的欄桿,聽歌的姑娘們在馬路欄桿坐了壹排,民謠、情歌壹路唱過去,像在壹個露天酒吧,但壹點又沒有酒吧的嘈雜浮躁。偶爾有人興起,也可以要求上去唱壹首。

在那坐了很久很久,直到洪崖洞都熄了燈。

歌聲也許並不是最好的,但是感覺太好。春風沈醉,江畔多情。聽眾和歌者有種安靜的奇妙的聯結。

這樣的體驗,也是旅行很美好的壹部分。

周日晚上小夥伴就回去了,又起的晚。所以這壹天只吃了兩頓。早飯在樓下較場口夜市吃了豆花。看門庭若市,覺得應該不錯。

對豆花飯的最初印象來自於八年前去成都。在連著吃了好幾頓辣以後被帶到去吃豆花飯,覺得真的濃醇鮮香,清新脫俗,是我成都之行印象最深的 美食 。後來在其他地方也再沒吃到過。

也算心心念念好多年了。這次還是點了豆花飯和壹個紅燒肥腸,壹個茄子。

調味很好,但大概還沒到茄子的季節,茄子很不好吃,很硬,不入味。肥腸非常糯香入味,壹如既往好吃!

豆花飯是壹碗白米飯加壹份調好佐料的豆花,把豆花拌勻,倒進白米飯拌著吃。我佐料拌多了,有點鹹,但還是很香。

吃完我們走著去洪崖洞,準備趁下午人少去吃個火鍋。下午四點去的居然還排了兩個號等了壹會兒。不過真的壹點都不值得排隊啊。覺得是普通火鍋水平啊。就是給了我們江景的位置,景觀不錯。

點了牛肚,酥肉,鴨血,蓮藕,海帶,耗兒魚。

酥肉滿酥香的,就是有壹半是全肥肉。壹根全肥肉也是醉了。

牛肚蓮藕海帶正常水平。

耗兒魚居然是速凍的。拿上來外表帶著壹層厚冰,硬邦邦的。燙了以後是比較硬實的肉感。鹹魚那種肉質。不知道是不是本來就是這樣的。味道還不錯。

也不建議點鴛鴦鍋了,這種店都改良了。辣鍋也沒有很辣。白湯我們壹點都沒有用到。

冰粉倒是可以點壹個解解辣。冰滑爽甜,還帶著濃郁桂花香。

這頓火鍋的結論是,因為小夥伴晚上就走了我後面也吃不了火鍋所以蠻後悔把唯壹壹次火鍋機會浪費在這種華而不實的網紅店了,應該去感受壹下洞子火鍋,或者後來票圈朋友誠意推薦的有 鄧記莽子火鍋(魯祖廟店) 以及 黃辣丁 火鍋。供妳們參考。

吃完這頓晚上也徹底吃不下什麽了。去坐了2號線地鐵穿越李子壩樓內地鐵。如果行程裏沒有要坐2號線,可以去坐坐。從較場口到李子壩就可以了。地鐵高高低低地開在江畔,間或穿越大樓內部,是重慶的第二大魔幻。有點像廈門的環島路,壹路看的是江對面的風景。

晚上送走小夥伴我自己又去解放碑逛了壹圈,在街上吃了壹小碗好又來酸辣粉。肉燥依舊很香,就是特別辣,又不給紙巾,大家都蹲在門口小花壇上吃。旁邊還有人專門賣紙巾

這天是定了壹天旅行社的武隆行程。因為查了壹下自己坐車要轉很多趟很麻煩。事實證明旅行社的確比較方便的。單程開車要3個小時。早上7點半集合,下午8點回到解放碑。住在這裏的好處是,這個地方也是上下車定點之壹。包往返大巴和午餐388元。座位是航空坐席,很寬的沙發位置可以躺下來。想到那麽早起,我就決定要睡得舒服壹些。比普通大巴行程貴了100,但很舒服,也很穩,壹點都不會暈車。全程無購物。導遊也蠻好的。

到了以後是中午先吃團餐。分量比較少,但味道還可以。中間有道臘肉覺得很香。沒拍照是因為,我只是去了壹個洗手間回來就發現好多菜都沒多少了。只好努力多吃點應付下午走路。

壹天行程比較緊張,只去了天坑地縫。徒步比較多,感覺景區安全防範做得不是太好,感覺帶小孩子去會很危險,壹路也沒看見帶孩子的。因為有些地方只有壹米寬,懸崖邊沒有防護欄,壹不小心會掉下去。

風景真的很漂亮。是拍滿城盡帶黃金甲和變形金剛4的地方。

變形金剛這裏有個八卦。據說劇組和武隆縣簽合約的時候講明要在影片裏明確拍攝地點,結果劇組只是很敷衍地在裏面寫了中國武隆,劇情裏是這座山打壹架,翻壹個山頭就到了香港,導致觀眾還是以為那是香港的壹個地方。後來武隆把劇組給告了勝訴了。錢是賠的不多,但是這口氣還是要爭的。

雖說夏天來的時候最合適,但能看見山裏的春天,也很滿足。

回到市區晚上吃的較場口的胖妹面莊。朋友推薦的是中山三路的胖妹面莊,大眾點評上沒有,要在百度地圖查。據說這個店也很多假的連鎖店,我也不知道吃的對不對,味道還不錯。

吃了壹碗紅油抄手。這家肉餡兒實在多了,調味也很好。但餓了壹天,感覺沒吃很飽,就又要了壹碗肥腸粉。

老板用難以置信的眼神看著我說“打包帶走?”

“不,在這吃……那……給我壹兩就行”

粉很像在上海吃的湖南米粉,寬粉,細滑。好吃。

最後壹天基本只吃了壹頓。收拾退房,在附近的順水魚莊吃了早午餐。可能因為是周二,12點進去的時候我還是第壹個顧客。要了壹條壹斤多的江團魚,底料選了最熱的麻辣,加了壹份蛋煎糍粑。

先上了調料盤,我還以為是小菜,吃了好多。超好吃的黃豆。非常酥脆入味,也不會很硬咬不動。

後來魚鍋上了以後,服務員盛了壹勺湯進去,才知道是調味盤了。

鍋底也是泡椒酸蘿蔔做湯底,加了辣椒,自帶苕粉和魔芋老豆腐,江團卻是很滑嫩鮮香,壹斤多的話,肉出來也不多,壹個人完全意猶未盡啊。

苕粉很糯又入味,還蠻喜歡的。

把我撐到的是這份糍粑。外面裹了壹層蛋液,吃起來外脆裏嫩,有壹股很濃郁的蛋香,撒了黃豆粉更添壹層風味。裏面的糯米面彈實不粘牙,非常好吃!六個全吃光了。導致晚飯也什麽都吃不下直奔機場。

不壹定這家店,很多家店都有做這道菜。建議大家試試。

吃完飯按網友推薦去了壹趟中山四路(2號線曾家巖站a出口)。民國時期的建築,很像上海的法領館附近。也有幾個名人故居沒進去看。

只走了壹小段然後去b出口的三峽博物館。壹層是三峽的 歷史 資料,二三層是四川重慶的 歷史 。展館很小。但我覺得到壹個地方花壹點點時間了解壹下地方 歷史 很值得。

壹直住在解放碑附近,出行非常方便,周圍吃的也很多,地理位置很好。住的都是民宿,幹凈程度壹般,設施也壹般。這附近很多本地人把居民公寓包攬了壹部分,出租出去。第壹家叫藍閣酒店式公寓,都是本地阿姨經營的,服務態度是特別特別好,房間也很大,七八十平的單身公寓的樣子,240壹晚,雙人大床。大眾點評星級非常高,4.8分的樣子吧,但整體入住體驗非常壹般。廁所門是壞的,床板咯吱咯吱的,燈罩是沾灰的(雖然反映以後第二天就擦幹凈了),被單有鐵銹,廚房也灰蒙蒙並不十分幹凈的樣子。非常不推薦。感覺寧願加壹點錢去住好壹點的連鎖正規酒店。

後來壹個人了不想挪地方,就換了壹家也在那棟居民樓的公寓。房間是壹套三室戶隔了好幾間,分別出租。房間很小,但景觀非常好,比較小清新的裝修,兩張大床。138壹晚。衛生條件壹般吧,地上鋪了地毯,但又不清潔,臟兮兮的。老板也是神奇,入住兩天從沒見到人,鑰匙根據她的指點去取,不太安全。

全程都是買地鐵單程票,除了機場口和磁器口站排隊,其他都還比較方便。因為問了壹下買卡要退卡要去定點的地方退比較麻煩。而且我們出行基本靠走,沒去什麽地方沒怎麽坐地鐵,所以也無所謂買地鐵卡。

打車的話會比較繞,往往直線距離很近的地方,打車卻要盤山上來,反而也很久。因為懶,我沒去過江的對岸,沒去南山壹棵樹看夜景。武隆行導遊推薦的是去鵝嶺山公園的壹座塔看夜景,每上壹層樓有壹種風景。

總的吃下來,其實很多東西還是有章可循的。川菜的三香(蔥姜蒜)三椒(辣椒胡椒花椒)三料(醋豆瓣醬醪糟),在很多菜肴上交替使用,創造了七滋八味,尤其是麻辣,酸辣,椒麻,紅油的味道,也是我們深深迷戀的味道。

但也許因為川菜盛行太廣了,不僅在國內,甚至在紐約都能吃到非常正宗的川菜,所以真的來到當地的時候,好吃是依舊好吃,反倒沒有很多驚喜,都在意料之內。(奇怪的是,我明明待了四天,每天也都撐得走不動,但算下來也還有好多沒吃到)

但重慶實在很特別,這個城市魔幻的構造,包容的品格,隨性的生活方式,友善的人們,以及,多滋多味的 美食 ,都很讓人喜歡。

這樣復雜地形卻有這樣豐富的生活,走在路上,常常腦海會冒出“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這種bgm……

因為山城構造,密集的樓群,都說重慶有小香港之稱,在對貧富階層的壹視同仁和 美食 選擇的豐富上也有壹些相似性——站在路邊端碗吃面或是板凳面莊(壹家出名面店,店外是壹高壹低的板凳搭出的桌椅),走在繁華中心的棒棒(挑夫),以及藏在街頭巷尾的美味。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味道。

比起香港的疏離回避,重慶明顯親切大方很多。

畢竟豪邁爽氣堅韌潑辣,才是江湖人自帶的屬性。

文章前部分川菜來源參考了:

四川日報 2013年7月12號版

川菜文化網

四川 美食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