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是臺灣的省會,這裏也是壹個綜合性的國際大都市,臺灣的特色美食令人羨慕不已,畢竟當年很多名廚都跑去了臺灣,這些天南地北的精英廚師遺留下來了寶貴的廚藝,下面給大家分享臺北有什麽好吃的特色美食推薦。
欣葉那邊就算了,最好不要去,專門賣給日本和中國大陸的觀光客,味道超級難吃,價格超級昂貴,還需要排長隊,真是令人厭惡。
永康街建議大家可以去壹下,雖然也是觀光客很多的地方,但是誠意還是有的,推薦永康牛肉面、思慕昔、高記、__食堂,鼎泰豐就算了,反正拿了米其林的也不是臺灣的店。
火鍋的話,推薦鼎王(這個不在永康街),臺北人很喜歡。
1、牛肉面
林東芳和永康都好好吃!
林東芳看起來是個路邊小店的樣子,要不是門口好多人排隊,差點就錯過了。
2、繼光香香雞
我覺得比豪大大雞排好吃,份量也沒那麽多。
國內壹些大城市也有繼光香香雞了。
3、糖村牛軋糖
作為手信帶回來送人不錯。
4、各式面包甜點也不錯
臺灣受日本影響,甜點方面都比國內做得要好,主要是材料好。
這是SOGO樓下的香帥香芋蛋糕
5、水果
在臺灣第壹次吃到釋迦,好甜!
後來回國到處找,50壹顆,貴也認了。
有段時間突然發現各個電視臺都在做美食節目。《舌尖上的中國》簡直掀起了全民追片的浪潮,從文青變身中年暖男的黃磊也有了新的身份——黃小廚,還有向來喜歡裝酷耍帥的謝同學也因為《十二道鋒味》瞬間魅力指數直線飆升。
原來美食才是最加分的道具啊。
綜藝節目壹茬接壹茬,但說到美食類的綜藝節目,有壹個不得不提,因為它在我的心中簡直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盡管當年的主持人吳宗憲早已逐漸淡出舞臺,可是江湖上依然有它的傳說~
它就是曾紅極壹時的《食字路口》,簡直是把臺灣的各色小吃結結實實地曬了個遍,從穿街過巷尋覓小吃的期盼,到把熱氣騰騰的美食塞進嘴裏的心滿意足,隔著電視都能把我的口水勾出來。
說實話,我對臺灣最直接最強烈的印象就來自於此。
根本不知道小清新、小文藝為何物,只知道臺灣實在是太好吃太好吃了。
永康街走九遍。
愛吃甜品的,思慕昔絕對會讓妳停不下來。不用擔心不好找,因為遠遠地就會看到排隊的長龍。如果妳跟我壹樣是芒果控,那麽我只能祝福妳沒有選擇困難癥,否則,就只能像我壹樣,每個都忍不住點壹份,然後把自己撐到走不動路。
永康牛肉面當然不可不試,盡管後來還出了許多很有噱頭的面館,但是這家依然很值得妳親自上門去點贊。
到了鼎泰豐的地盤,怎能不去嘗嘗地道的鼎泰豐?
無論多牛的美食,壹旦換個地方通常都會擔心水土不服,難免屈尊改良。
畢竟不管不顧地堅持自我實在需要太大的勇氣,哪怕是壹屜小籠包。
鼎泰豐的門臉是真小
我在門口來來回回經過了三次才發現。可是壹進門,立刻覺得裏面別有洞天。
還有胡須張的鹵肉飯、度小月的擔仔面
統統任性地吃起來!
總之,絕對不用擔心找不到合口味的,惟壹需要擔心的只有壹點,就是妳的胃太小了,真的太小太小了。
《北京遇上西雅圖》裏,文佳佳說,他也許不會帶我坐遊艇吃法餐,但他每天早晨會為了我跑幾條街,去買我最愛吃的豆漿油條。
看來,暖心暖胃的向來不是什麽大餐,而是簡簡單單的味道。比如,豆漿、油條。
真的吃貨向來都是勇敢的人,敢於直面迷宮壹樣的地圖,敢於直面看不到頭的隊伍。真的吃貨向來也是執著的人,執著地去找號稱“全臺最牛早餐”的阜杭豆漿,執著地排了壹個小時隊,只為了嘗壹嘗傳說中的豆漿油條。
這家阜杭豆漿位於華山市場的二樓,每天早上六點左右就開始排隊,隊伍從壹樓壹直排到二樓。到了二樓,即使是排隊也會讓妳開始覺得很興奮。因為妳可以看到他們制作油條、燒餅的過程,還可以看到那些比妳更早起來排隊,已經熱火朝天吃起來的同道中人。
等妳自己吃到熱氣騰騰的豆漿油條,瞬間就會忘記已經站酸的腳,也瞬間就理解了文佳佳的話。真正的幸福和美食壹樣,最簡單的總是最原汁原味。
夜市更是小吃的主場
寧夏夜市、師大夜市、士林夜市、饒河夜市數不勝數的夜市裏,充溢的是同樣數不勝數的小吃,將整個街道裝扮得香噴噴、熱騰騰。
從這頭吃過去,再從那頭吃回來,許多甚至連名字都叫不出的美食仿佛都在眼巴巴地看著妳,熱烈地期盼著妳吃上壹口,然後永遠記住。
左手壹把烤串,右手壹碗芋圓,再來壹份撒上酸梅粉的芭樂休息片刻。接下來,左手壹個胡椒餅,右手壹個鮮蝦蛋筒,再來壹份大腸包小腸再休息片刻。然後,再投入下壹場戰鬥。
如此循環往復,直至完全塞不下任何東西,才依依不舍地離開,走之前還忍不住憤憤地說,明日再戰。
所謂酣暢淋漓,就是這種感覺吧。
對於有鄉愁情結的人來說,臺灣是壹枚小小的郵票。對於無美食不歡的吃貨來說,臺灣是逛不完的夜市,吃不盡的美食,是很多很多美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