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小凡的《藥都人物》,個個非凡

小凡的《藥都人物》,個個非凡

齊帆齊微課? 第103篇? 2349字, 累計185724字

《藥都人物》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2018年7月編輯出版的小小說精品系列之壹。藥都亳州是壹片山巒險峻、清流縱橫、有山有水的奇絕之地。藉地之毓秀、物之華寶、市之繁榮,千百年來不僅出了老子、莊子、華佗、曹操、張良、陳摶、花木蘭等偉器英華,其市井中亦多有奇絕之人,舉不勝舉。

作者楊小凡,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生於安徽亳州,對自己的家鄉“仰其事,笑其趣,慕其名,感昨日風華”,遂將民國以前人人事事以小說筆法寫下來,冠名曰《藥都人物》。

楊小凡是中國作協會員,曾發表作品400多萬字,著有長篇小說《酒殤》《窄門》《天命》《樓市》,中短篇小說集《玩笑》《歡樂》《流逝的面孔》《龍灣筆記》等。作品曾獲得中國報告文學獎、安徽省政府文學獎、《中國作家》優秀作品獎、魯彥周文學獎、滇池文學獎、冰心圖書獎等。

《藥都人物》收錄的68篇小小說,全部是寫藥都人物的,作者同時通過細膩的筆觸在描寫這些傳奇人物的過程中,把藥都亳州的歷史典故、?市井傳奇以及三教九流的人生悲喜劇也繪聲繪色描寫出來,讓讀者在欣賞他的小小說作品的同時,也能領略到古城亳州民俗文化的魅力。

楊小凡在這些小小說塑造了許多民間藝人形象。其中我認為寫得最為傳神的有李壹刀、穆鍋盔、千金虎、花臉汪、壹經綢、楊鳳章?、梁聞山、等等?。

那些走街串巷、?靠壹雙巧手謀生的能工巧匠,憑著他們絕妙的手藝與不卑不亢的人格,傳承了 中華民族博大精深 的民間工藝。這些人?“已經不是簡單的手藝人、生意人了,他們憑借著驚鬼神、超凡俗的技術手段與心計,?把自己從普通而呆板的日常生活中超脫出來,?躍入縱橫天地、生死之間無遮無礙的‘道’的大境之中”。

《穆鍋盔》描寫亳州有名的小吃鍋盔,還原了藥都亳州的美食文化。

小說以極為簡練的語言向讀者展現了鍋盔的制作過程: “凈手”,“再凈手”,“穆鍋盔取壹面塊,揉了堆、堆了揉,反復壹百零八遍,面塊熟了,正好成壹圓球,再用梨木面杖忽地旋了壹圈,面餅正好厚足壹寸?、徑三尺?;然後,只見他抓壹把芝麻,手腕壹旋,芝麻薄薄地蓋了壹層。?此時,平底大鍋下碳火正白。?”

小說所描寫的 穆鍋盔 技藝高超自不在話下,民間藝人精彩技藝與精神堅守更讓人敬畏。?“穆鍋盔有兩條規矩:壹是,火候不到,任妳買家催待急要也不出鍋;二是,每天只賣三餅,任妳達官富商勢力再大出錢再多也決不多做。?”

清朝宮中八位禦廚來藥都聽說穆鍋盔世上獨有,就想嘗嘗。由於錯過了時間,第三個鍋盔賣完了,任姜家大管家如何討好,“穆鍋盔看都不看他壹眼”,?丟壹句話,“明天請早”,“說罷,扭身進店”。

穆鍋盔把自己的規矩奉若神明,講的是“人無信不立”的古訓。“規矩大如天”,不因任何人而破了規矩,?既是壹種堅守,更是對自身技藝的壹種承諾,正如穆鍋盔對徒弟所說的,“妳還年輕,規矩改了,穆鍋盔就不是穆鍋盔了!”這也是穆鍋盔讓人敬畏的地方。

描寫藥都民間美食的作品還有《吳老翼》《酆少爺》《寧天泉》《面周兒》《楚羊肉》等。從這皯作品中我們感受到,吃不僅是壹種日常生活,更是壹種人生樂趣,壹種文化享受。?各種民間美食,其精美的味道,復雜的制作工藝,以及手藝人對自家規矩近乎苛刻的堅守,構成了他小說中獨特的飲食文化。

《李壹刀》雖是圍繞花戲樓的木雕展開描述的,但並沒有正面寫李壹刀的精妙絕倫的雕刻技術,而是通過壹系列的側面描寫展現出來的。?首先寫李壹刀對制作木雕“漫天要價”:用木渣況金銀,“粗活剔下的壹兩木渣給壹兩銀子,細活刻下的壹兩木渣給壹兩金子”,讓人倒抽壹口冷氣。?接著又描寫李壹刀光是磨刀就磨了壹百天。

?僅千余字的小說,卻是步步懸疑、步步驚奇。?李壹刀雕刻木雕用了整整四年的時間,?整個木雕作品,“九九八百壹十個人物,外加山石樹木?,殿宇亭榭?、瑤花異草、風雨雷電、飛瀑流泉、峰巒城樓、日月交輝?、文臣武將?、戰馬旌旗……全場靜得只有心跳的聲音。”

小說結尾寫李壹刀未收取任何報酬不辭而別的時候,更是令人贊嘆。?作家筆下的木雕大師李壹刀所表現出來不僅是精絕的雕刻手藝,更有他那視金錢如糞土的高尚人格。?這樣的民間傳奇藝人,不得不讓人堪稱技絕、義絕!

小說《天鬼劉》塑造了以耍魔術為生的壹對師徒形象:師傅天鬼劉和女徒弟劉英。?在民國亂世,師徒二人輾轉到藥都亳州表演魔術。小說設置了汪偽第二方面軍司令張嵐峰駐軍亳州的場景,在張嵐峰多番邀請下?,師徒二人不得不為大漢奸表演壹場魔術。各種樂器的聲音,各色人物的嘈雜狀態,喜事場景的精彩呈現,而?其道具也只是用了“壹只矮木架、五塊透明的玻璃、壹方紅毯”。

在《藥都人物》中,楊小凡塑造的民間藝人形象還有泥塑臉譜能人花臉汪,說書藝人金貴,剪紙藝人神剪宋,江湖醫生神針李等。在這些藝人身上,追求技藝的最高境界與堅持獨立的人格合二為壹。?他們雖是行走江湖的民間藝人,但是對人生的坎坷和變故,?也往往能勇於擔當、從容進退,頗具江湖義士風範。這些民間藝人雖然處於社會的底層,但在民族大義、大是大非面前卻能夠剛直不阿、堅持正義立場,稱得上“民間英雄”。

此外,《藥都人物》中還有大量描寫民間習俗的作品,如民間鬧社火、扭秧歌、藥行開市、紅白喜事風俗等,反映了 清末民初時期藥都亳州的社會生活狀況 。?通過描寫古老的藥都發生的民間習俗,作家最終旨在展現其中的人性、人情、人味。

?楊小凡微型小說所描寫的民間美食?、民間藝人、民間習俗,表現了他對亳州地區古老的社會文化生活的壹種理解。其中所展示的各色人物,作家給予了他們溫暖、尊嚴、堅強、樂觀和力量,體現了他“對底層人生困頓的關懷與悲憫、對心瑣人物的審美與凝望”,充滿了作家對於底層百姓的關愛、對世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對真善美的敬畏與追求。

閱讀《藥都人物》,不僅能通過了解清末民初時期藥都亳州的社會生活狀況,從而認識中華民族民俗文化民間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 細讀深研 ,還能學到不少作者高超絕妙的寫作技巧。

《藥都人物》個個都是非凡人物,值得小說寫作愛好者細讀深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