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貝殼小島征文‖『品味人生』東北粘豆包

貝殼小島征文‖『品味人生』東北粘豆包

貝殼小島征文‖『品味人生』期待 妳的精彩……

文:蘇香飄飄

圖:網絡(侵刪)

提起豆包,沒吃過的壹定記得電影裏的壹句臺詞:別拿豆包不當幹糧。

粘豆包是以前東北人冬天的壹道常見主食。

記得當時,我家也是每年做豆包的。

那是臨近年關時,媽媽用自家種的小黃米,沒有小黃米或者數量很少就得去買些。把小黃米去磨米作坊磨成黃米面,然後在黃米面裏要兌少量的玉米面,兌多少,媽媽是有經驗的。兌多了,豆包就不粘了,兌少了,豆包粘在壹起就沒型了。

把兌好的黃米面和玉米面用大盆和上,放在熱炕頭上,蓋上簾子,捂上被子醒發壹宿,醒發好的面有時沿著盆沿往下流,這就是充分醒發好了。

媽媽還要煮豆子,就是紅小豆。也是壹大鍋。煮得爛爛的,把多余的水淘掉,然後用勺子搗稀碎,拌上糖精,那時還用不起白糖。晾涼豆餡,用手攥成雞蛋大小的壹小團壹小團,備用。

包豆包是個技巧活,但是對於那時東北的婦女來說,這是從小父母包教包會的活。往往壹家人或者有鄰居加入,圍坐炕上,在面盆裏取壹小塊面,團圓,壓扁,把團好的豆餡放裏面,然後用面把餡嚴嚴實實包裹在裏面,不留壹點空隙,再團圓,壹個豆包就包成了。

豆包的備料裏還有壹個重要東西,那就是蘇子葉。春天的時候,家家都會種上壹壟蘇子,秋天把蘇子葉用線穿起來,掛在房梁上晾曬幹,蘇子籽留作下年種。

包豆包前,把蘇子葉用溫水泡開洗凈,攥幹水分,這時的蘇子葉很有韌性,輕易不破。把包好的豆包放在蘇子葉上,放在用稭稈釘的蓋簾子上,這才算完工。如果家裏蘇子葉不夠用了,也可以用玉米葉或幹白菜葉代替應急。蘇子葉或玉米葉白菜葉主要作用是防止豆包粘在壹起,豆包太黏,蒸熟了會粘在簾子上拿不下來,有了蘇子葉可以輕松拿下豆包,而且蘇子葉白菜葉可以直接食用,玉米葉不能食用,所以人們還是對蘇子葉情有獨鐘,蘇子葉這種植物有種與眾不同的味道,與粘黃米小豆餡料搭配壹起,味道發揮其極致。所以,人們覺得只有用蘇子葉的豆包才正宗,對味。

包好的豆包放在大鍋裏,用柴火蒸熟。數九寒天,外面就是天然的大冰箱,蒸熟的豆包拿到外面凍上就可以了。記憶中,起豆包的活是爸爸的,我和媽媽還要繼續包豆包,準備下壹鍋。

竈臺上,爸爸彎腰埋在熱氣騰騰的大鍋上,竈臺旁邊有壹碗清水和壹個蓋簾子,爸爸右手拿著壹個小木板,沾了壹下清水,迅速去鍋裏在壹個豆包的前後左右四面都插壹下,與其他豆包分離,這樣起了壹個豆包,用左手扶著放到簾子上,完好的豆包就端端正正地坐在了簾子上,等著下壹個夥伴的到來……

想吃豆包時,就去袋子裏取出凍豆包放在簾子上,下面燉上豬肉酸菜粉條子,是東北人的家常美味啊!

夾壹個豆包放在碗裏,蘸上紅糖,甜甜的,糯糯的,還有豆香,再夾壹口豬肉酸菜粉條子,謔!謔謔!酸香軟糯,大塊朵頤,天下美食不過如此啊!

後來東北地區引進水稻種植,開始有了江米面,就是南方的糯米。豆包就出現了兩種顏色,黃色和白色。

無論是哪種顏色的豆包,東北人都有壹種豆包情結,每年都要吃幾次的。雖然不是家家去做豆包了,但是如果想吃,到集市上就可以買到。

說到豆包,中午就吃它了,冰箱裏正好凍著幾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