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為什麽國內那麽多人崇拜日韓明星?我十分不解

為什麽國內那麽多人崇拜日韓明星?我十分不解

因為文化差異...歐美的確主導著流行趨勢,不管音樂還是市場還是什麽,但是歐美跟亞洲的文化差異也是明顯的,他們標榜個性、自由等等,當然我也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對,只是亞洲人表達東西的方式要含蓄很多,歐美那麽直白的表現不太容易引起***鳴。

我也喜歡很多歐美明星,像比較早的Beatles、Queen、Cyndi lauper ,後來的Green Day、Linkin Park、Black Eye Peas、Katy Perry...但是僅止於聽聽他們的音樂,對人壹點興趣都沒。曾經很喜歡Five的歌,但是對他們公開攻擊當時的那些男團(後街、西城那些),說那些是垃圾,跟Westlife交惡,甚至兩邊人打起來...這種事很不能理解。現在依然喜歡Five的歌,不過對他們本身Fun不起來。其他歐美明星也都這種感覺,個性張揚,可以喜歡他們,但是上升到的追星就算了,更不要說玩朋克那些,壹個個腦子都不正常了,話說前兩天還跟人說起來Nirvana的主唱Kurt Cobain...說起來玩朋克的是不是都自我了結...

亞洲本土明星在文化上就比較有認同感,在他們的行為言行上比較不會有隔閡,這樣容易從他們身上看到打動妳內心的東西,這不是單純憑音樂、演戲等等這些能做到的。寶冢女人們的優雅、氣質是很多人的夢想,而傑尼斯直接就說Idol是給人帶來夢想帶來歡樂的職業。還有很多創作歌手,與其說是聽他們的歌,不如說是感受他們想表達的感情。這又要提壹下歐美那邊了,太多歌詞都太簡單粗暴,猶記得第壹次聽Britney Spears的《3》,當時囧的我...說回亞洲明星的問題= =|| 我飯的Idol會說為了重要的人壹定要變強,就真的從各方面看到他的改變;會盡可能的努力寫日記,說只要有人看我就寫,雖然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或者流水賬,很多時候都成了美食日記;會把夏天的大樹、傍晚的晚霞...照下來跟大家壹起分享,也會說說坐電車碰上的有意思的事情;手機用很多年,後殼壞掉就用膠布沾壹沾接著用,但是也幹過用LV大包裝大米的囧事;還會傻傻的問:如果妳們喜歡我是因為我的臉,那我毀容了妳們還會不會喜歡我?妳可以感覺到他雖然不認識妳,但是他在努力回應妳的喜歡,用他能想到的任何方式,可以感覺到他對妳的尊重。我想這是歐美明星跟亞洲本土明星的差別吧?歐美的文化底蘊註定他們張揚個性,努力表達自我,而不是去關心喜歡他們的人是怎樣的心情。

當然上面是就我的角度說的,另外個人覺得還是亞洲人比較符合亞洲人的審美,就像歐美人覺得亞洲人的臉都長的壹樣,同樣亞洲人對歐美人的臉也不是那麽感冒。

最後,個人感覺說日韓音樂差...韓國的幾乎沒聽過不敢說,最起碼日本並不是單純學歐美的。J-POP有不少人聽不慣就是因為跟歐美主流有差異性的。但是也不能就簡簡單單的說他們音樂水平就低吧?先不說久石讓、喜多郎這些音樂大師在國際上都是壹流的水平,日本漫畫家畫的《凡爾賽的玫瑰》被寶冢搬上舞臺,傳遍世界各地,還被歐美拍成電影...就說V系(視覺系)雖然起源於歐美,但是真正被打上V系的標簽還是在日本,之後再從日本傳播到歐美以及其他國家地區(可以百科視覺系),甚至Yoshiki覺得麻煩就買下美國最大的錄音室,MJ都找他借過錄音室...這種事也是有的...

就拿我來說,我很喜歡的壹個作曲家梁邦彥,是個韓裔日本人,喜歡他是因為他有些配樂有很明顯的中國元素,那些配樂有的大氣磅礴,有的婉轉悠揚...

說這些只是想說,歐美主導流行,但是小眾並不壹定水平就非常低,沒有可取之處。跟隨流行還是接受小眾,並不說明妳的欣賞水平有什麽高低貴賤之分,打個不恰當的比方,現在喜歡流行音樂的明顯要比喜歡京劇的多,但是並不代表中國流行音樂水平就高。

歐美作為主導地位,他們水平更高可以同意,但是說他們那些明星本身要遠遠優秀我並不贊同。沒有話語權的壹方想得到大眾的了解很難,或者說是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內心空無壹物,沒有任何想法。

------------------------------

啊,最後補充壹點= =||

宇多田光的First Love被先後翻唱過兩個英語版本,傑尼斯在歐美,尤其歐洲,像瑞典意外的有不少飯,二宮和也去參加柏林電影節,走紅地毯有不少人叫他的名字他還嚇壹跳,沒想到在德國還有人認識他,傑尼斯完全自創的舞臺劇《Endless Shock》被百老匯邀請去演出,被他們婉拒了,不過好像說明年終於要登上百老匯舞臺了。清水翔太參與過席琳迪昂的專輯制作,參加美國某舞臺還被當地稱作百年壹見的天才...這些都是在歐美沒有任何形式的宣傳下的結果。如果真心要過去發展,雖然我不認為有任何打入歐美主流市場的可能性,但是也並不會是壹點成果也沒有的。

順便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的反戰兩部曲《父輩的旗幟》、《硫磺島的信》,個人更喜歡渡邊謙、二宮和也、加瀨亮、中村獅童他們那部《硫磺島的信》,很客觀的表現出來了日本(亞洲)同美國的觀念文化差異,當然人主旨是表現戰爭的殘酷和對人性的毀滅,不管是戰爭的哪壹方。

只是妳問這個問題讓我想起這部電影...

--------------------------------

看到whrnk同學的話,那我就再說說3吧...說實話我認同妳說的神曲系...這歌單純說音樂編曲這些我很喜歡,但是那歌詞...聽到123...壹直後面那些我除了囧真的沒有任何語言可以評價了...太多歐美歌都這樣,音樂很不錯,但是配上歌詞...包括錢婆的Tik Tok,我壹邊覺得這歌很有特點,挺不錯,壹邊覺得這歌是怎麽連續9周Billboard首位的(是9周吧?記不太清了,只記得挺長時間)。這也是為什麽聽了這麽多歌,歐美的還是喜歡Beatles的《in my life》,喜歡Black Eyed Peas跟Justin Timberlake的《where is the love》,喜歡2pac's的《Life Goes On》(其實這個說喜歡更多的是唏噓感嘆),喜歡《We Are The Would》、《Tears In Heaven》...那麽有限的幾首歌...太多都是對音樂的技巧運用,而不是用感情去觸動妳。就像劉若英雖然是翻唱天後,她有名的歌基本都是翻唱,而且她聲音條件其實並不好,但是她是把感情放進去唱歌,所以我喜歡她。歐美太少這樣子了,感覺只是炫耀他們水平高而已。

------------------------------------

囧...我又無恥的飄過來補充了= =||

只是突然發現LZ說的僅限於中國的日韓明星怎樣怎樣...想說並不是的,都是在整個亞洲的,前面說了壹部分在歐美的...其實之前有個日本歌手打入美國市場了的,是真正意義上的打入主流市場,當年在美國風頭很健,不過他那個算偶然,而且年代稍微有點早,所以我上面也說了,亞洲歌手想打入主流是不可能的,文化差異在那擺著,沒辦法。又話癆了,說回亞洲= =||

拿傑尼斯來說,在臺灣開CON,CON票都是秒切的,不管哪個組合。現在臺灣CON票銷售記錄還是J家V6保持的,去年KT在臺灣開CON因為刷票的人太多,網售癱瘓了兩個多小時。就前幾天山下智久香港CON票開賣,兩天兩場CON秒切,於是臨時通知決定加演兩場,第二天買票。10點開賣,中午12點的時候沒事我點進在線售票網站,加演的兩場也都賣光了,有HKer是提前兩天去排隊的,還有人雇菲傭幫忙排隊= =||當然妳也可以說場子小票少,不過四場加起來在紅磡開CON完全沒問題了,何況還有好多人沒買到票...還有不少新加坡大馬的飯求票的求同行的...

如果妳說臺灣香港都是中國人,都壹樣的話,韓國哈日也很厲害,不說J家在韓國的票也賣很快很火爆,就前兩年山下智久跟朋友私人去韓國玩,被韓國妹認出來,結果回日本的時候,機場被韓國飯堵得水泄不通,各種推搡,因為是私人性質沒有保全,他們三個擠出來都幾乎站不住,還有壹個差點吐出來。泰國更是壹直不少日飯,所以J家亞巡都有泰國場,去年KT亞巡趕上泰國政治局勢問題才取消泰國CON的

要說中國內地的話,個人感覺應該是哈韓嚴重,倒是沒多少日飯,日飯比歐美飯還小眾╮(╯_╰)╭

啊,倒是還挺佩服pink floyd,比如他們的《The Wall》比如他們的《Wish You Were Here》,不過也不算飯上,只是覺得歌詞很能觸動心靈,不過吸毒神馬的...又話癆了...抱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