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了壹張覆盆子的圖片在朋友圈,青梅竹馬的發小回復說:長大了她才知道它的學名叫覆盆子。
我突然間很感慨,有很多陪伴我們長大的野花野果我竟然到現在才知道它們的學名。
1覆盆子
覆盆子,我們方言叫“泡泡”。在那個物質相對貧乏的年代,那絕對是我們這代小吃貨的上等美食。那種酸酸甜甜的味道也不是我女兒吃的德芙巧克力所能比擬的,當然她現在也吃不到這樣的美味。
記得小時候每年覆盆子成熟的季節,課余時間我們這群放養的孩子都會去山上摘這些“泡泡”吃,常常都是滿載而歸,臟兮兮的小臉在春風裏幸福得像綻開的花朵。
有時候大人去山上田間勞作,也會順帶給我們摘上壹鬥笠,看到壹堆紅瑪瑙似的“泡泡”,瞬間幸福感爆棚。
上半年和發小登武夷山,看到山邊的“泡泡”藤,我們又狠狠的回味了壹下“泡泡”的味道。
2紫雲英
紫雲英,我壹直只知道它叫“草籽花”,今年有幸知道了它的學名,似乎有點高端大氣。柔弱的莖幹上頂著壹朵紫紅色的花,在夕陽西下的田間地頭獨自綻放,引來幾只小蜜蜂嗡嗡飛舞著采蜜。
小時候總喜歡把紫雲英編成花環戴在頭上。那時候雖然有壹根烏黑的麻花辮,卻沒有太多的頭飾戴,印象中就是那種綢布做的大紅花,現在想想那是有多醜啊!
當然有時候也把茉莉花和梔子花插進發間,聞著那陣陣散發出來的清新的花香真是心醉神迷!
可是這兩種花比較高貴,不是隨便就能摘到的,相對來講草籽花就很平民化。於是常常和小夥伴們去田間地頭編花環,往頭上壹戴就是小公主了!
現在看到紫雲英還是歡欣雀躍,可是卻沒有編花環的心情了!
3小雛菊
小雛菊是我去年在朋友圈“重金懸賞”,然後壹同學告訴我的。小雛菊曾經陪伴了我初中三年時光,可我壹直不知道它叫什麽,我總是把它叫做路邊的野花,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它本來就是我在學校的路邊采的。
每年春天,學校的圍墻邊就開滿了小雛菊。那壹大片的小雛菊開的如此熱烈奔放,像異域的女子般風情萬種。在春風裏搖曳多姿,淡雅素靜,散發著馥郁的氣息。
那時候每晚在燈下奮筆疾書,聞著淡淡的花香,確有文思泉湧下筆如有神的痛快淋漓之感,或許那些年那些獲獎的作文,也應該有壹半是小雛菊的功勞吧?盧仝“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我大概也是如此吧?
4
時光如此匆匆,我們漸漸的長大、成熟,漸漸的迷失在俗世中。滾滾紅塵中,我們疲憊不堪的生活著,我們漸漸的忘卻過去,可是在我們心裏,總有那麽壹個角落還遺留著我們的過去。不經意間的壹朵花壹顆野果子就會把我們帶回到過往歲月,觸碰到那些柔軟的溫情的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