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瀟湘,詩畫湖南!
湖南 旅遊 資源豐富,山水秀美,目前有張家界、崀山2處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湘西紅石林2個世界地質公園、城步南山1個國家公園、張家界森林公園等9處國家5A級景區。
近日傳來喜訊,2020年湖南省十大特色文旅小鎮在長沙正式授牌,湖南 旅遊 又新增十大特色文旅小鎮!它們分別是: 龍山縣苗兒灘鎮、鳳凰縣山江鎮、江華瑤族自治縣水口鎮、漵浦縣北鬥溪鎮、桑植縣洪家關白族鄉、新寧縣崀山鎮、炎陵縣鹿原鎮、資興市黃草鎮、長沙縣開慧鎮、石門縣壺瓶山鎮。
這是湖南省自2019年以來第二批授牌的特色文旅小鎮,湖南將把特色文旅小鎮打造成湖南的亮麗名片,以 旅遊 項目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精準脫貧,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龍山縣苗兒灘鎮
苗兒灘鎮,位於湘西州龍山縣南部,代表景點是國家3A級景區 惹巴拉 ,這裏的土家族傳統村落古色古香,少數民族風情濃郁,民族特色明顯,有 土家語山歌、土家族擺手舞、土家族毛古斯、土家族梯瑪歌、土家織錦、打溜子、咚咚喹 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
惹巴拉景區位於龍山縣苗兒灘鎮的洗車河與靛房河交匯處,距離龍山縣城75公裏,由撈車河村的彭家寨、惹巴拉、梁家村的梁家寨三個土家族村寨組成。惹巴拉景區的景觀主要集中在撈車河村,這裏的居民中,土家族占到95%,是壹個 歷史 源遠流長,文化積澱豐厚,風景優美秀麗的土家族聚居古村寨。
惹巴拉有悠久的 歷史 ,1988年4月,在撈車河拿卡畢、壩嘴考遺址出土了商周時期的刻劃紋陶片,紋輪、網墜、石飾品等文物。2010年在撈車河的河岸邊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出土了石斧、陶防輪等文物,證明早在八九千年以前這裏就有人類活動。
苗兒灘鎮以惹巴拉景區為 旅遊 主體,相繼建設了 惹巴拉宮影視城基地 、 土家織錦公園、農業觀光園 等 旅遊 設施。 旅遊 的發展,給當地農民帶來了致富增收,是真正的產業扶貧項目。
鳳凰縣山江鎮
山江鎮,位於湘西州鳳凰縣西北部,是典型的苗族聚居鎮。這裏的苗族村落和民居,苗族的祭祀、婚喪、節會、絕技、銀飾、服飾、刺繡、鼓舞、醫藥、飲食等苗族文化絢爛多姿,有著濃郁的苗族特色。
山江鎮目前有國家級傳統村落4個、 歷史 文化名村2個,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1處,是武陵山片區的苗族文化 旅遊 中心、國家苗族文化保護傳承的中心,也是全國苗族文化尋根遊目的地。
山江苗寨雖比不上貴州西江千戶苗寨的規模,但自有壹番苗寨村寨的風味。
江華瑤族自治縣水口鎮
水口鎮,位於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自然生態景觀獨特,以瑤族高山瑤建築風格為主,融合了瑤族文化特色,形成獨具特色的瑤族文化集鎮。
水口鎮民間習俗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濃郁,民族歌舞十分盛行,當地“穿瑤服、講瑤話、唱瑤歌、跳瑤舞、知瑤禮”的氛圍濃厚,素來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漵浦縣北鬥溪鎮
北鬥溪鎮,位於懷化市漵浦縣,人口壹半皆為瑤族,曾獲得湖南省美麗鄉鎮、湖南省康養特色小鎮、湖南省生態鄉鎮、湖湘風情文化 旅遊 小鎮等榮譽。
鬥溪鎮的古村落保存完好,其中光明村和茅坡村是全國傳統村落。花瑤民族化底蘊深厚,史稱九溪瑤洞, 花瑤挑花被列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
桑植縣洪家關白族鄉
洪家關白族鄉,位於張家界市桑植縣城北部。湖南各少數民族中,白族相對較少,這裏是湖南省最大的白族聚集區,也是賀龍元帥的故鄉,中國的民歌之鄉。
洪家關白族鄉建有國家4A級景區 賀龍紀念館 ,還有桑植烈士陵園、美麗鄉村等景點。
桑植白族的杖鼓舞,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洪家關白族鄉將紅色文化、白族文化和 旅遊 有機融合,先後建設國家長征文化主題公園、魚鱗寨紅色研學基地、紅色體驗園等壹批紅色 旅遊 項目, 旅遊 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
新寧縣崀山鎮
崀山鎮,位於邵陽市新寧縣崀山境內。崀山景區是 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5A級 旅遊 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風景名勝區。
崀山,山之良者也,被譽為“丹霞之魂、國之瑰寶”。
崀山有最值得觀賞的六絕:天下第壹巷、鯨魚鬧海、將軍石、駱駝峰、天生橋、辣椒峰,每壹處都鬼斧神工,美景天成。尤其是辣椒峰,仿佛壹個樹立的辣椒,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
崀山鎮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巖鷹拳、崀山峒歌、打鼓堂 等。還建有崀山地質博物館,展現了崀山丹霞地貌從古至今的衍生發展過程。
隨著不斷建設和發展,崀山鎮的 旅遊 設施在不斷完善,崀山鎮目前已有精品民宿30余家、特色農家樂和家庭旅館200多家、文化演藝中心兩家、特色購物街區3處, 旅遊 配套服務日趨完善。
炎陵縣鹿原鎮
鹿原鎮,位於株洲市炎陵縣西部,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陵寢之地。
神農炎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中國人皆自稱炎黃子孫。炎帝陵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謁祖、祈福的聖地。
鹿原鎮的文化 旅遊 資源豐富,炎帝陵祭典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根親文化盛事”。另外,炎帝傳說 也是湖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資興市黃草鎮
黃草鎮,位於郴州市資興市南部,是東江湖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黃草鎮深入挖掘魚文化、移民文化、傳統農耕文化、瑤族特色民俗文化,深度融合東江湖 旅遊 和魚文化元素,塑造了東江湖(黃草)魚文化 旅遊 節品牌。同時開發 歷史 人文景觀,打造雷公仙景區和傳統古村落,發揚和傳承 黃草香火龍 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黃草鎮是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特色景觀 旅遊 名鎮、全國美麗宜居小鎮、湖湘風情 旅遊 文化小鎮。
黃草鎮依托東江湖風景秀麗的優質自然資源,挖掘 歷史 悠久的瑤族文化和庫區移民文化的資源優勢,積極開發極具特色的文化 旅遊 節,開展少數民族展演、香火龍表演、 旅遊 產品推介、瑤歌祝酒、精品線路采風等多項主題活動,為東江湖景區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礎。
不得不提的是,霧漫小東江是東江湖的壹絕,最佳觀賞時間是每年的4月-11月,清晨或傍晚,霧氣彌漫在東江湖的水面上,如夢似幻,恍如仙境,去東江湖壹定不要錯過霧漫小東江!
長沙縣開慧鎮
開慧鎮,位於長沙市長沙縣最北端, 歷史 悠久、人傑地靈,是毛主席的夫人和親密戰友楊開慧烈士的故鄉,也是中國第壹位女***產黨員繆伯英烈士的故鄉。
開慧鎮有省市縣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點)近40個,是國家級生態鄉鎮,2019年被評為湖南夏季避暑最佳 旅遊 目的地。
石門縣壺瓶山鎮
壺瓶山鎮,位於常德市石門縣西北端,因境內有“湖南屋脊”壺瓶山而得名。壺瓶山鎮留存有大量的土家吊腳樓,土家山歌、擺手舞、薅草鑼鼓等傳統民俗活動傳承至今。
壺瓶山鎮是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湖南省生態 旅遊 示範區、湖南省特色 旅遊 名鎮、湖南省第壹批美麗鄉鎮示範鎮。
壺瓶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號稱“湖南屋脊”,其主峰海拔2098.7米,是湖南的第二高峰,也是湘鄂兩省的分界山,神秘的北緯30度從這裏穿行而過。
壺瓶山被評為“新瀟湘八景”之壹,是湖南十大山嶽景觀之壹,因山頂四周高,中間低,形狀像壺口,故名壺瓶山。
2020湖南十大特色文旅小鎮風光秀麗,景色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民族特色濃郁,不管是賞景、休閑還是避暑,皆為佳處。不妨趁著暑期,去享受旅行的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