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湖北最聞名的地方是哪?

湖北最聞名的地方是哪?

楚風遺韻 湖北是先秦時期楚國的地域,與中原文化並列為華夏文明二大源頭的楚文化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早在先秦時期,這裏的文明已經相當繁榮,楚地制作的青銅器、絲織與刺繡、漆器已經達到了相當精美的程度;帶有鮮明楚文化特點的哲學、藝術以及宗教已經發展得較為完備。 現今,湖北存留的大量文物和遺跡都足以標記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先民們所創造的文化高度。壹直到今天,湖北的文化藝術仍帶有深深的楚文化烙印,它與嚴肅深沈的中原文化有所不同,它是張揚而絢爛的。 荊楚魚席 “千湖之省”湖北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鄂菜以“水產為本,魚鮮為主”的特色,以團頭魴、鮰、 鱖、鳡、鯽、青魚、鱔、烏鱧、春魚、甲魚等10大名貴淡水魚作為烹飪原料,擁有數百種風味魚菜,幾十種風味魚席,魚氽技術冠絕天下,成為華夏食苑中壹朵瑰麗的奇葩。 現今的湖北魚席主要有兩種類型,壹種是單料全魚席,即整桌宴席只 用壹種魚品作主料,冷碟、熱炒、大菜、羹湯,甚至面點,都要用到這種魚品,如武漢魚席、漢川鱧魚席、江陵鱔魚席、沔陽青魚席、鱖魚席等;另壹種是魚菜和其他水產品為主料,禽、蛋、肉、奶、蔬、 果、菌、筍等為輔組成的宴席,如大中華魚席、老通城魚席等。 單料魚席工藝精湛,多料魚席富於變化。魚類等水鮮原料的質地大都柔軟細膩,含水量大,對火候的把握要求高,多不適用燉、煨等時間長的 烹調方法。做菜受到壹定的限制,廚師就要在技法上多動腦筋,變換花樣,多用剞花、氽炸、茸糊、塑型等,如壹尾鱖魚通過特殊的刀工處理,可以變幻出松鼠、金獅、葡萄、菠蘿等圖案或魚丸、魚糕、魚片、魚絲、魚、魚粥等菜式,不僅“形變”而且“味變”,使整個魚席異彩紛呈。 湖北小吃 四季美湯包、談炎記水餃、武漢熱幹面、武漢面窩、黃州燒梅、東坡餅、江陵八寶飯、雲夢魚面、老通城豆皮、武漢豬肉幹、武漢香腸、武漢肉棗、豬油餑餑、麻烘糕、蓮藕糯米粥、燉蓮子、炒良鄉栗子、沖糯米粉、武漢酸白菜、沙市甜獨蒜頭,鹹酥餅。 1、武昌魚 武昌魚產於鄂城和武昌縣境內的梁子湖。該湖湖面遼闊,直通長江,江水可倒灌。由此使湖水水質好、餌料豐富,便於武昌魚的生長繁殖。 武昌魚屬鯿魚的壹種,又名團頭魴。體形呈扁平狀,重壹市斤左右或二、三市斤,肉質嫩白,含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屬名貴淡水魚菜。又因為現代有毛澤東"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詞句,使武昌魚更為聞名遐邇。用武昌魚可以烹制出數十種不同風味的魚菜,如清蒸武昌魚、花釀武昌魚、蝴蝶武昌魚、茅臺武昌魚、雞粥奶油武昌魚、紅燒武昌魚、楊梅武昌魚、白雪臘梅武昌魚等,其中尤以清蒸武昌魚燴炙人口,清香撲鼻,肉嫩味鮮,已是馳名中外的上等好菜。 2、老通城豆皮 坐落在漢口鬧市區的老通城酒樓,以特有的傳統風味小吃豆皮而享譽國內。迄今,許多高級政府官員、首腦人物都品嘗過。豆皮以糯米、雞蛋、鮮肉丁、鮮蝦仁等為主要原料,做成壹厘米厚、小塊見方的式樣。用油煎好,盛於盤中。吃起來外皮香脆內裏酥軟,美味可口,油而不膩。國內只武漢所獨有。 3、小桃園煨湯 漢口蘭陵路小桃園煨湯專門經營各種煨湯。這裏的老廚師搜集民間煨湯技術的精華,再加以匯總,改進和提高。這樣,這裏煨的湯質馨甜鮮美,別具壹格。幾十年來,他們煨湯的著名品種有:雞湯、甲魚湯、八卦湯、鴿子湯、排骨湯、牛肉湯等。煨出的雞湯、,只見湯清肉嫩、芳香樸鼻。引人食欲。八卦湯和甲魚湯,湯色清香,入口肉嫩骨離,美味可口。鴿子湯,不為壹般家戶人家所有,旅遊者和常住武漢的居民,都可去嘗個新鮮。 4、青山麻烘糕 武漢市青山區鴻興食品廠獨家生產的青山麻烘糕,是湖北省著名的特產。這種麻烘糕,選用上等糯米、黑芝麻、桂花和棉白糖精制而成。糕點呈長方形薄片,白線邊,黑麻芯,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口特點,又有雲片糕甜潤易溶的風味。目前分聽裝、盒裝、袋裝等五種規格,是旅遊攜帶的理想食品。 5、洪山菜苔 洪山菜苔是蔬菜品種中的上乘佳菜,與武昌魚並稱為楚天兩大名菜。洪山菜苔主產於武漢東部的洪山區,視為園蔬珍品。菜苔生長期在冬春季,以春節前後食用最佳。紫紅的莖,滾圓肥嫩,爆炒起鍋,菜鮮味美,常食不厭。洪山菜苔炒臘肉,色、香、味俱佳,是武漢壹帶居民十分喜愛的菜肴。近些年來,武漢人出差到北方城市,也把洪山菜苔作為饋贈親友的佳品。 6、孝感麻糖 湖北孝感地區的特色地方名產孝感麻糖,被美食家評價為香、甜、薄、脆、老少鹹宜的風味佳品,早已聞名於全國。 麻糖生產據記載始於明朝,距今有四百余年歷史。其生產過程分三步,以糯米和麥芽為原料生產出飴糖;把芝麻褪殼加工成熟麻仁;再把飴糖、麻仁匯聚、拌合、切片、包裝。 孝感麻糖每片呈月牙形,飴糖和褪殼芝麻拌合極勻,片片極薄,甜香可口,風味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