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腎藏之陽為壹身陽氣之根,所以在飲食上養陽,還包含有養腎陽的意思。關於這壹點,張誌聰在《素問集註》裏說:“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秋冬之時,陰盛於外而虛於內,故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從其根而培養之。”這裏的“從其根”就是養腎陽的意思,因為腎陽為壹身陽氣之根,春天、夏天人體陽氣充實於體表,而體內陽氣卻顯得不足,故應多吃點培養腎陽的東西,如諺語“夏有真寒,冬有真火”即是指此意。
南朝·梁蕭繹《纂要》 “壹年之計在於春,壹日之計在於晨。”深諳“有陽氣則生”的我們,怎能辜負順應天時、升補陽氣的季節--春天,俗話說:春夏補補陽,壹年保 健康 。《內經》也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語,陽氣養足,才能使這壹年陽氣長盛不衰,保證身體在四季中的健 健康 康。
這個季節的食材選擇要註意,既要能補陽,又不能傷陰。由於這個時節的 養生 目的是助陽養氣,所以飲食上不宜大補,在補陽的時候,也要註意溫補,可以食用壹些熱性比較平和的食物,比如,大棗、小米、山藥、蓮子、茯苓等。
中醫認為,暑為陽邪,容易耗氣傷津。天氣熱了,我們很容易出現唇幹口燥、食欲不振、心煩意亂等癥狀。所以,溫補陽氣的同時,還要註意陽氣抒發。溫度逐漸升高,每天飲水的頻率和飲水量都要適當增加,壹方面,可以幫助補充因為出汗等原因造成的體內水分的缺失,另壹方面也能幫助調節血液濃度。
所以,平時除了要註意飲食清淡以外,也可以多進稀食。將之前我們提到的溫補的食材做成粥品或者用來煲湯,都是很好的選擇,既能生津止渴,又能幫助清涼解暑,補養身體。同時,夏季容易食欲不振,人體大量出汗,壹方面排出毒素,壹方面也帶走了人體中的大量水分和身體必須的多種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為此建議註意攝入人體營養均衡,提振精神。
護肝養陽可以多吃以下食物:
蔥姜蒜
蔥姜蒜等沖味兒食物,不僅可以起到順養肝氣的作用,還可以對抗腫瘤,起到防癌作用。大蒜還具有很強的殺菌力,對細菌引起的感冒有壹定的防治作用,還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增進食欲,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
蔥能補陽散寒,它跟蒜壹樣,也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多吃小蔥能誘導血細胞產生幹擾素,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癌能力。另外,蔥、蒜中還還有微量元素硒,對胃腸道腫瘤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韭菜
韭菜自古就被譽為“春菜第壹 美食 ”,不僅因為其鮮美的口感,也是因為韭菜有溫補養陽的功效,多吃可以增強人體的脾胃之氣。另外,因為韭菜還含有比較多的纖維素,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緩解便秘。
從口味的角度看,韭菜和雞蛋這兩種食材搭配,最為合宜。雞蛋味淡,且有壹絲蛋腥味,和韭菜壹起炒,不僅會中和韭菜的刺激性味道,還能給雞蛋提鮮。從營養學看,韭菜中含有的纖維素比較粗,容易刺激胃,而雞蛋中的蛋白膜可將韭菜表面包裹起來,減少韭菜對胃黏膜的刺激;雞蛋吃多了有可能導致膽固醇升高,但韭菜中的硫化物則可以幫助降血脂。
豆芽菜
現在氣候幹燥,口唇容易幹燥,豆芽菜不僅味道鮮美,還有滋養潤燥、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抗春季上火現象,還能幫五臟從冬藏轉向春生,有利於肝氣疏通、健脾胃。
紅棗
紅棗又“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維生素含量非常豐富,它含有的維生素C比蘋果、梨等水果高。春天是升發的季節,可以多吃壹些紅棗,尤其是女性,可以起到滋陰補陽,補血的功效。
春夏養陽“內外”保暖
很多夥伴都會貪涼,天氣熱了,就開始肆無忌憚的吃冷飲。其實在春夏“養陽”的過程中,保暖很重要。比如近些年很流行的喝茶 養生 ,資深的茶客們都知道,夏天不適宜喝太多綠茶,反而應該適量的喝壹些紅茶或者烏龍茶,以幫助祛濕養胃。同樣的道理,夏天,即便覺得很炎熱,相比冰鎮的甜飲料,也更建議喝溫水來解渴。飲食上也要慎食生冷。特別是那些時常會感到手腳冰涼、容易腹瀉的朋友,夏天也要少吃西瓜,因為西瓜性涼。
另外,即便是夏季,也要做好身體的保暖。電扇、空調,都不宜持續時間過長,溫度過低。而且小養需要提醒的是,即便是很熱的時候,也不能用涼水沖腳,因腳低的汗腺較為發達,突然用涼水洗,會使毛孔驟然關閉阻塞,同時腳上的感覺神經受到涼水刺激後正常運轉的血管組織會劇烈收縮,會導致血管舒張功能失調,誘發關節炎和風濕病等疾病。熱水燙腳並不是只適合冬天的 養生 法,而是壹年四季適用,它能有效地促進腳的血液循環,消除下肢的沈重感和全身疲勞。所以,中醫認為“春天燙腳,升陽固脫;夏天燙腳,暑濕可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