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秋之風土

秋之風土

 塔斯特村的文化宣傳石。

 幾年前,遍地是石頭而得名的“石頭村”,如今依托 旅遊 資源,打造特色民宿,不僅讓村民脫貧致富,“石頭村”還成為吉木乃縣壹張別樣的 旅遊 名片。

 “石頭村”塑像。

  民宿突出石頭文化

 “石頭村”,本名塔斯特村,距離吉木乃縣草原石城景區僅有7至8公裏,這裏曾因生活貧困,遍地是石頭,故而得名“石頭村”。近年來,吉木乃縣推動 旅遊 產業發展,“石頭村”抓住機遇,依托草原石城景區的 旅遊 資源,打造特色民宿,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民宿村。

 走進“石頭村”,隨處可見石頭裝飾的房屋,石頭鋪就的小院。石頭塑像,石頭制作的文化宣傳石,形態各異,神韻不壹。

 塔斯特村遠景。

 據塔斯特村第壹書記王軍介紹,塔斯特村是吉木乃縣於2016年規劃建設的新村,4年前,在阿勒泰地區提出發展全域 旅遊 時,“石頭村”位於阿勒泰地區“千裏畫廊”西環線上區位優勢凸顯,於是,村領導開始琢磨能否搭乘“ 旅遊 ”的順風車,讓“石頭村”改吃“ 旅遊 飯”。

 草原石城景區位於吉木乃縣托斯特鄉冬牧場。既是牧場,必是萬畝草原。但與眾不同的是,景區內有壹馬平川的平原,也有深遠幽長的峽谷。這裏有巨大獨立的石像,也有連片綿延的群石。壹步壹石、壹石壹景,“石”情畫意渾然天成,儼然大地上的奇石博物館,令人驚嘆。

 民宿重點突出“石頭文化”。

 “依托草原石城景區 旅遊 資源,打造特色民宿,民宿重點突出‘石頭文化’,把本地的自然風光、 歷史 文化融入其中,”王軍說,為了引導村民發展特色民宿,村裏還請人對 旅遊 文化設施進行了規劃設計,相繼成立了民宿合作社和石頭村文化 旅遊 有限公司,由石頭村文化 旅遊 有限公司統壹對特色民宿進行管理和經營,“開民宿的村民,呆在家裏就能享受 旅遊 紅利”。

 50歲的彭金濤以前是壹名電焊工人,1年多前,在村領導的引導下,開始經營民宿。為了突出自家民宿的特點,他用碎石在家門口鋪出壹條小路,中間還用紅褐色石子擺出“石頭村”三個字。和彭金濤家的民宿風格不同,牧民阿達力別克·胡那夫亞經營的是壹家哈薩克族風情的民宿,走進他家的民宿,墻上、炕上隨處可見手工藝品,餐桌上也擺放著包爾薩克、酥油等特色 美食 。

 塔斯特村組織開民宿的村民學習制作手工藝品。

  深挖特色民俗文化

 特色 旅遊 業,需要特色代言產品。塔斯特村組織開民宿的村民學習手工藝品葫蘆的制作手藝。邀請吉木乃縣葫蘆繪畫雕刻制作人到村裏,手把手教,面對面講,讓村民學得好、學得透。壹方面傳承了葫蘆繪畫雕刻制作的手藝,另壹方面也讓手工藝品成為吉木乃縣的特色 旅遊 產品,讓村民增收致富。

 據王軍介紹,“石頭村”在大力發展特色民宿的同時,還推出特色鄉村 美食 、民間傳統藝術表演等。"我們鼓勵村民開農家樂,推出特色餐飲,比如,新疆特色 美食 或不同口味的鄉村土菜等。“王軍說,特色餐飲還能帶動當地手工藝品、奶制品、牛羊肉、有機小麥等相關產品的消費。

 塔斯特村道路寬廣,房屋整潔。

 “石頭村”還成立了文藝表演隊,邀請民間藝人向遊客表演民間傳統藝術:阿肯彈唱、狗熊舞和天鵝舞等。其中, 阿肯彈唱多是演唱傳統的敘事長詩和民歌;對唱,有兩人對唱,也有多人對唱。對唱的特點是即興創作,具有賽歌的性質,把雄辯和唱詩結合在壹起,既富生活氣息,又生動活潑。

 狗熊舞,又叫“阿尤畢”,表演者在歡快的冬不拉樂曲伴奏下,將狗熊的憨態可掬演繹得淋漓盡致。“天鵝舞”則是根據天鵝覓食、嬉戲等情景動作編排的舞蹈,動作多用頭、頸、肩、臂、臀、眼的運動姿態來表現,舞蹈動作詼諧靈活,風貌傳神。據悉,阿肯彈唱和狗熊舞已分別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通天洞遺址資料圖。

  遊客體驗考古文化

 2018年,“石頭村”附近的草原石城景區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景區內的通天洞遺址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是新疆境內發現的第壹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通天洞遺址周圍也發現有多處不同時期的古代遺存,如薩爾闊拉墓群、克孜勒吐育克墓群、森塔斯石人墓、松樹溝闊克拉薩墓群、庫熱薩拉山頂墓群以及克孜勒闊拉巖畫等。

 通天洞遺址周邊區域以“草原石城”之名開放,遊客在草原石城景區 旅遊 ,除了觀賞景致,還可以在考古發掘現場外圍進行參觀。

 如今,“石頭村”借助通天洞遺址 旅遊 招牌,在新推的篝火晚會中,特意穿插了很多通天洞遺址 歷史 文化方面的推介,“今後,我們計劃在石頭燒烤園裏,向遊客推介用石頭加工的石刀、石盤等器具。”王軍說。

 塔斯特村新建的“多咪屋”特色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