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冬季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的美食來啦!

冬季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的美食來啦!

冬季食材並不是很豐富,但就是有壹些千百年來都吃不膩的菜品,讓妳忍不住食指大動。今天我們就來看壹看冬季飄香勾魂的這些舌尖上的美食誘惑,它們看似平凡卻有不可小覷的營養價值,小心不要口水滿地哦!

禦寒必備—羊肉

羊肉歷來被當成秋冬季節的重要食品,深受人們歡迎。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氣補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禦寒能力。羊肉還可促進消化酶的產生,保護胃壁,有助於消化。對壹般風寒咳嗽、黃肌瘦、氣血兩虧、病後或產後身體虛虧等虛狀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最適宜於冬季食用。

羊肉熱量比牛肉要高,比豬肉的肉質要細嫩,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而且比豬肉和牛肉的脂肪、膽固醇含量都要少。相對豬肉而言,羊肉蛋白質含量較多,脂肪含量較少。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以及鐵、鋅、硒的含量頗為豐富。此外,羊肉肉質細嫩,容易消化吸收,多吃羊肉有助於提高身體免疫力。

馳名中外的冬令美食—淡菜

淡菜不是蔬菜,它是貽貝科動物的貝肉。因加工時未加鹽,蒸熟曬幹的貝類而得名。它也叫青口,又名殼菜,雅號“東海夫人”。北方俗稱海紅,是馳名中外的海產食品之壹。目前人工養殖的貽貝從芝麻大到能收割,在海中要長兩年。初冬是貽貝收獲的旺季之壹,亦是品嘗鮮淡菜的好時節。

淡菜是大眾化的海鮮品,收獲後不易保存,歷來是將其煮熟加工成幹品保存。《舌尖上的中國2》裏就記錄了象山老人曬貽貝幹帶去臺灣探親的橋段。據記載,明嘉靖時嵊山諸島上采獲“殼肉”的規模就已很盛大,其清香就已遠飄四方了。

身價不菲的茼蒿

茼蒿是冬季火鍋壹族的大愛,也是火鍋店裏盛行暢銷的時令菜。在中國古代,茼蒿為宮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當今,茼蒿已經進入千家萬戶,讓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壹嘗曾經只有貴族公卿才能享用的美味。

當然大家不是沖著“皇帝菜”的美名而來,而是因冬季本身可選的葉菜品種少,加之茼蒿有“蒿之清氣、菊之甘香”,味道十分獨特,食之鮮香脆嫩。因而,冬季茼蒿的需求量非常大,產銷矛盾也很突出,它也就成了火鍋店和普通家庭廚房的“寵兒”菜。

平凡而不被嫌棄—芥菜

芥菜與油菜、白菜壹樣是兩年生植物。芥菜全身是寶,種子磨粉稱芥末,為調味料;榨出的油稱芥子油;本種還是優良的蜜源植物呢。我們常知的芥菜多是做腌菜或芥末來食用。但是芥(jiè)菜家族中的芥(gài)菜(同字不同音),卻是作為新鮮蔬菜來食用的,它也是壹種味道辛香的冬季時令菜蔬噢!

吃芥(gài)菜,味道最妙的是它肥大可口的葉子。這種清脆的大葉芥菜,帶著壹股淡淡的“瓦薩比”的味道呢。如果和白菜比,用芥菜燒菜做餡的話,它沒有白菜那麽軟爛,但那壹股子辛香鮮脆的風味卻是白菜所沒有的。此外,芥菜幼嫩的花序嘗起來味道也不錯。芥菜這麽可口,是因它含有大量的刺激揮發油,但它不宜生吃,也不宜多吃。想在冬日品嘗這壹辛香的蔬菜,需懂得適可而止。

“金衣白玉,蔬中壹絕”—冬筍

冬筍是壹種富有營養價值並具有醫藥功能的冬令美食。它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其所含的蛋白質中,至少有16種氨基酸是人體需要的。食用冬筍不僅能幫助消化和排泄,起到減肥、預防大腸癌的作用。它還對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有壹定的食療作用。

春節前後,正是吃冬筍的最好時節。冬筍各有吃法,葷素皆宜。由於含天冬酰胺,它配合各種肉類烹飪會更鮮美。它既可生炒,又可燉湯,其味鮮美爽脆。根據冬筍的部位,有不同的烹飪方法如:筍尖嫩,爽口清脆,適合與肉同炒;筍衣薄,柔軟滑口,適宜與肉同蒸;筍片味甘肉厚,適合與肉燉食。

小人參—蘿蔔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蘿蔔在我國民間有“小人參”的美譽。還有壹句俗語:“吃著蘿蔔喝著茶,氣得大夫滿街爬”,更加形象地表達了吃蘿蔔的好處。多吃點爽脆可口、鮮嫩欲滴的蘿蔔,不僅開胃、助消化,還能滋養咽喉,化痰順氣,有效預防感冒。

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蘿蔔營養豐富,除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蔗糖、果糖、多縮戊糖、粗纖維、維生素C、礦物質和少量粗蛋白外,還含有多種氨基酸。蘿蔔所含的纖維木質素有較強的抗癌作用,生吃效果更好。它的維生素C含量比梨高8~10倍。大白蘿蔔是很多家庭冬季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菜肴,除了煲湯、炒菜,白蘿蔔還有很多新吃法和藥用療效呢。

雖然茼蒿被譽為“皇帝菜”,芥菜全身是寶,淡菜馳名於海內外,但它們都非常親民。寒冷的冬天,它們這些寵兒菜也走上千萬尋常人家的餐桌,溫暖著百姓的口腹,馨香著大眾的舌尖。

(本文出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2016年1月刊《冬季飄香 舌尖誘惑》壹文,作者:康火南,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