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消失的路邊攤

消失的路邊攤

高考前夕,晚自習放學,在校門口的路邊攤買了5塊錢炸雞柳,那時候我對身邊的朋友說,等工作賺錢了,咱倆過來買100塊錢的雞柳,加辣加孜然,壹頓吃個夠。

工作後第壹年,我如約而至,可是校門前的路邊攤卻消失無蹤,100塊錢吃夠炸雞柳的願望落空,隨之有關校園的記憶也感覺缺了壹角,不再完整。

大學時候,室友失戀,我們晚上十點去路邊攤喝酒擼串,室友邊喝邊哭,邊哭邊吃,燒烤攤的老板娘還多送給我們半打生蠔,以慰室友失戀破損的心。我對老板娘說,等我失戀我也來,記得也送我半打生蠔。

後來我沒失戀,燒烤攤老板娘卻不來了,據說那段時間城管抓的嚴,所有路邊攤都跑到江北去練攤了。

工作後,租的第壹個房子樓下就是夜市,道路兩旁布滿了路邊攤,來自東北的烤冷面,來自魯迅故鄉的臭豆腐,來自西安的涼皮,來自海南的椰子,以及土豆餅、關東煮、烤面筋、麻辣燙、酸辣粉...

對它們,我是如數家珍。剛剛工作時的囊中羞澀,都被溫暖地包容在了這些 美食 裏,它們物美價廉,管飽管夠,每天不重樣,讓我對這個城市有了壹絲好感。

出租屋沒人會為我亮壹盞燈,但路邊攤的光火就足以讓我溫暖。熟人熟客,路邊攤老板見面打聲招呼,說壹句“老樣子”,讓我有了回家般的親切感。

後來搬家,最不舍得的就是樓下的路邊攤,把搬家的消息告訴常光顧的攤位老板,做壹次鄭重的道別。

偌大的城市,我早出晚歸,他們晝伏夜出,搬離了這裏,我去哪裏找他們,他們又怎麽能壹直記得我。

當然,對於路邊攤的記憶,除了溫情,還有狼狽。

在出租屋裏就能感受到煙熏火燎,濃重的油煙,吵鬧的人聲,久久不會散去。偶爾會從夢中驚醒,原來是喝醉的食客們在爭吵或者打架,驚擾到了自己。

第二天清晨,會看見成堆成堆的垃圾,散落在各個攤位上,對於清潔工來說這些工作量無疑是繁重的,清理過後的馬路,攤著厚厚的油漬汙漬,它和白雲藍天、周圍高大亮麗的建築顯得格格不入。

還有,夏天食物不易保存,冬天個人腸胃脆弱,在路邊攤吃完拉肚子也是常有的事兒,至於路邊攤的衛生情況,只能睜壹只眼閉壹只眼,追求性價比和效率的路邊攤,妳還能奢望更多嗎,這就是妥協。

路邊攤壹方面卻是為市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另壹方面是壹定程度上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難度。

練攤的攤主和食客是朋友,和城管人員那就是老鼠遇見貓,遠遠看見城管,大家丟下手裏家夥,推車就跑,壹旦被沒收了飲食車,走流程贖回來至少半個月,攤主們壹天都不想耽誤。

現在全國各地為了市容市貌,食品安全等問題,都在取消路邊攤,蘇州觀前街,上海彭浦夜市、吳江路、壽寧路相繼被拆,被譽為上海灘最後壹條宵夜聖地的昌裏路也在去年4月宣布全面關停。

附近住戶們拍手稱快,而完全感受不到路邊攤弊端的吃貨們則是壹片哀嚎。

其實,我們需要夜市,需要路邊攤,正如漂泊在外的人需要城市裏的溫情,晚歸的人需要壹碗好吃又不貴的熱湯面,路邊攤是本地人兒時的回憶,是外來人感受溫馨的地方。

路邊攤宜疏不宜堵,不能簡單地壹刀切,城市換來了清潔,卻失去了人情味,這樣的城市也留不住人心。

就像壹位朋友說的“城市治理應該有制度,但也該有溫度。”

有沒有壹種方式,在有效管理的前提下,容許他們的存在?靜安雕塑公園持證上崗的民間藝人就是壹種可參考的方式。

我們欣慰地看到,不少城市已經把路邊攤做了升級改造,攤位還是那個攤位,味道還是那個味道,但有了更合理、更規範的經營指導意見,對攤主們有約束,對食客們也有了保障。

壹刀切解決不了路邊攤的“臟”,反而切斷了城市和人們連接的臍帶。

包容,也是城市的壹大重要使命,看似不怎麽合規的煙火氣,承載的豈止是壹口吃食,更是城市裏彌足珍貴的人情味。

遺憾的是,路邊攤、大排檔註定在消亡,在消亡之前,請再留壹口味道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