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炎炎夏日了,室外溫度很高,而且太陽又很猛烈,這時家長們外出前都會做好防曬工作,避免寶寶中暑。但其實除了中暑,還有壹種病癥叫做小兒暑熱癥。寶媽們了解小兒暑熱癥嗎?
小兒暑熱癥的病因
也許很多的寶媽都在追求預防小兒暑熱癥的方法,但是想要預防最先就要了解小兒暑熱癥的病因。最首要的原因當然是因為夏日的溫度很高,寶寶因為高溫熱曬而引起了小兒暑熱癥。
暑熱癥出現於盛夏季節,多見於我國南部及中部奇熱地區的嬰幼兒,6個月以下和3歲以上少見。表現有長期發熱、口渴、多尿、少汗或無汗等癥狀,壹般在秋後自然痊愈。其原因按中醫理論,即小兒感受暑氣後,蘊於肺胃,灼傷肺胃之陰津,陰津受損,內熱熾盛,則發為高熱,口渴多飲。暑熱易於傷氣,氣虛下陷,氣不化水,水液下趨膀胱而小便增多。肺主皮毛,又司腠理開合,肺津為暑熱所傷,化源不足,水液不能敷布,肌腠毛孔閉塞,故汗聞或出汗甚少。
簡而言之,由於孩子身體發育還不成熟,中樞神經系統存在發育不全的情況,因此,孩子的汗腺在散熱方面就存在缺陷,要是孩子的身體沒有及時出汗散熱,那麽就很可能出現身體溫度和外界溫度不協調的情況。家長們要註意,小兒暑熱癥並不是由於寶寶感染了病菌而發燒,另也有人叫它“夏期高體溫癥”。
小兒暑熱癥的癥狀
又到了天氣炎熱的夏天,小孩子由於身體發育還沒有成熟,很容易因為天氣炎熱而中暑或得小兒暑熱癥。那要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得了小兒暑熱癥呢?當然,家長們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小兒暑熱癥的癥狀。
1、發熱。首要的病癥就是發熱,而且家長們要留意這種發熱不是普通的發熱。多數患兒表現為暑季漸漸起病,隨著氣溫上升而體溫隨之上升,可在38~40℃之間,並隨著氣溫升降而波動,發熱期可達1~3個月,隨著入秋氣候轉為涼爽,體溫自然下降至正常。很多寶寶發熱規則是從每天清晨開始,日間體溫逐漸升高,下午漸降,到傍晚時最低,至次日清晨又開始升高。但有的寶寶發熱並不規則,可能忽高忽低。另外,在房間溫度低時或把寶寶帶涼爽之處體溫會很快下降恢復正常。
2、口渴,多飲,多尿。其次,寶媽還可以特別留意壹下寶寶的飲水量。患兒口渴逐漸明顯,飲水日益增加,24h可飲水2000~3000ml,甚至更多。小便清長,次數頻繁,每日可達20~30次,或隨飲隨尿。
3、少汗或汗閉。患兒雖有高熱,但汗出不多,僅在起病時頭部稍有汗出,甚或無汗。
4、病初壹般情況良好。發熱持續不退時可伴食欲減退,形體消瘦,面色少華,或伴倦怠乏力,煩躁不安,但很少發生驚厥。
小兒暑熱癥吃什麽好
當寶寶患上小兒暑熱癥時,食欲或多或少的都會減退,飲食就會變得很重要。那麽,小兒暑熱癥吃什麽好呢?這時給寶寶吃壹些清暑泄熱,益氣生津為主的食物,比如荷葉冬瓜粥、綠豆粥等。下面,我們就來了解壹下幾種美食的具體做法吧!
1、荷葉冬瓜粥
首先要要準備新鮮的荷葉兩張,然後將荷葉洗凈後煎湯500毫升左右,並濾後取汁備用。第二步就是準備冬瓜250克,去皮並切成小塊狀,後加入荷葉汁及粳米30克,最後煮成稀粥,可根據口味加入白糖適量。早、晚都給寶寶喝壹次。
因為冬瓜可清熱生津、利水止渴,荷葉清熱解暑。所以其非常適用於發熱不退,口渴,尿少的寶寶。
2、益氣清暑粥
寶媽需要準備的材料有西洋參1克,北沙參10克,石斛10克,知母5克,粳米30克。做法如下,先將北沙參、石斛、知母用布包加水煎30分鐘,去渣留汁備用。再將西洋參研成粉末,與粳米加入藥汁中煮成粥,加白糖調味,早晚服用。西洋參益氣養陰,北沙參、石斛、知母養陰清熱止渴。因此,其適合人群有發熱持續不退,口渴,無汗或少汗的患兒。
如何預防小兒暑熱癥
其實小兒暑熱癥是可以預防的,那麽,到底要如何預防小兒暑熱癥呢?其實很簡單,最主要的就是要夏天給寶寶穿衣服的時候要註意透氣這壹原則。
1、為孩子準備透氣衣物。夏天天氣炎熱,孩子身體散熱機能又存在不足,建議爸爸媽媽們為孩子們準備比較透氣散熱的衣服。比如可以選擇棉麻類型或者是純棉布料的衣服,這些布料的衣服吸汗性強,也比較透氣。衣服也不能夠太緊繃,盡量寬松壹些穿起來比較舒服。
2、為孩子洗澡。想要防治小兒暑熱癥,為孩子的身體降溫是關鍵的。建議給寶寶洗澡的洗澡水的溫度最好設置比體溫低三度即可。而且孩子待在澡盆裏,體溫也會下降壹些。
3、為孩子準備降火飲品。天氣熱,火氣大,體溫高,媽媽們可以準備壹些比較降火的食物,比如食用西瓜子或者是綠豆湯等等。在飲食方面,盡量要清淡壹些比較好。
4、設置好孩子的房間溫度。想要防治小兒暑熱癥,需要將孩子處於壹個溫度適宜的環境。最好房間的窗戶打開,更通風透氣壹些。
5、聽從醫生指導服用解暑藥物。要是孩子還是不舒服,我們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壹些解暑的藥物,藥物的食用量要控制好。我們也可以選擇壹些比較益氣的藥膳,藥膳的副作用小,還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