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初讀《左鐮》

初讀《左鐮》

? 作為《晚熟的人》的開篇之作。《左鐮》當之無愧。它像是壹塊作者用心鍛造的鋼,劃開了讀者們被圖文、視聽磨礪得粗糙無比,很難被文字觸動的心門。

? 壹、兩個角度

? 文章壹開篇的《小引》,是從散文家的角度,真誠地向讀者致歉,跟讀者解釋自己壹直不斷地寫鐵匠的兩個原因。最後總結為“壹個人,特別想成為壹個什麽,但始終沒成為壹個什麽,那麽這個什麽也就成了他壹輩子都魂牽夢繞的什麽。”這樣的小引真誠、幽默,很別致。我們原本想聽先鋒文學作家講故事,卻在最初聽到了作者用最真誠的文字講述他本人最真實的故事。而下文進入小說家角度,作者則躲在故事背後,用文字不動聲色地敘述。這樣的壹種安排有點像我們去享受美食前,先與廚師見了壹面,那這個美食於我們而言,就不僅僅是美食而已,而在享用美食的同時,保有壹份特別想要探索的心思。

當然,這篇小引,作用不僅僅止於此。裏面敘述的經歷:跟著張師傅學打鐵,曾代筆給他兒子寫過信。後來當兵的時候居然遇見了張師傅的兒子。雖是現實卻充滿了戲劇性和魔幻。這讓我們覺得,後面的小說部分的田奎和歡子的另類重逢並不意外,很真實。妳失去的壹切都會以另外壹種方式歸來。

? 現實和虛構驚人的相似。讓讀者在驚訝之余,陷入深深的思考。

二、壹個傳統的開頭

? 讀小說,讀者很在意開頭,開頭吸引人,就會繼續讀下去。所以作者們都是精心設計開頭。而這篇文章的開頭看似拙,實則巧。每壹個村莊的村頭都有壹棵大樹,這是新聞集散地,故事就從這裏開始。這樣的開頭,似乎司空見慣,但就像古典詩歌的意象壹樣,約定俗成的內涵,能幫助讀者迅速地理解運用了此意象的意思。這樣的開頭能給讀者壹個信息:好戲即將上演。能幫助讀者迅速醞釀好聽故事的心理。這樣的開頭,壹個場景中可以讓幾乎所有人物依次登場,為下文埋下伏筆。

三、兩種語言節奏

? 語言是文章血肉,這篇文章的語言比較筋道。全文的語言幾乎沒有生僻字,且口語化,多用短句。這樣讀者讀起來非常過癮。比如開頭,對於鐵匠團隊的介紹,從外形到性格到幹活分擔的活計,兩百多字,二十六個句子就搞定,給讀者壹個背景的介紹,不做過多展開。因為讀者更願意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

人物的語言也是極精練且有表現力,感覺像壹把把鋼刀砸過來壹樣。比如田千畝的出場,作者只用了壹個詞語“陰沈著臉”來到鐵匠爐前,壹個妳我都用過很多次的詞語,卻讓讀者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有時候人物的壹句話就能讓我們讀出他的性格。比如主人公田奎的最後壹句話“敢!”。壹個字就表現了壹個突然失掉壹只手的少年,面對人生巨大的災難,勇敢面對,最後變得堅毅成熟、敢於擔當的高貴模樣。

? 但是文章的語言全是這種風格,卻也會有閱讀疲勞的,作者深諳此道。文章中語言的簡潔和鋪陳交叉而行。首先我們來看作者描寫打鐵的場景,語言有鋪陳恣肆的特點。開頭寫講生鐵打制成鋼的過程,作者不厭其煩地來回寫動作,用反復也用比喻,這樣沈浸式的描繪,像是壹架攝像機,讓讀者看得津津有味。作者還用聯想,還結合聽覺,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本段結尾處還用“我”壹樣的小孩對“老韓們”的思念作側面烘托,使得本身對打鐵壹無所知的讀者也不禁向往起來。

? 而恣肆的表達在第六部分達到高潮。“爐膛裏的黃色的火光和砧子上白得耀眼的光,照耀著他們的臉,像暗紅的鐵。三個人站成三角形,三柄錘互相追逐著,中間似乎密不通風,有排山倒海之勢,有雷霆萬鈞之力,最柔軟的和最堅硬的,最冷的和最熱的,最殘酷的和最溫柔的,混合在壹起,像壹首激昂高亢又婉轉低回的音樂。”小說寫到此處,因為“左鐮”,少年田奎的故事發展和鐵匠們打鐵故事匯聚,人物的命運與鐵塊的命運已經融合到了壹起。作者克制的情感,在此處宣泄。用了六個“最”。用了沖擊視覺的顏色:“爐膛裏黃色的火光”“和砧子上白得耀眼的光”“像暗紅的鐵的鐵匠們的臉”。用了成對出現的反義詞組成氣勢恢弘的排比。這樣緊張的節奏將情節推向高潮。作者由此水到渠成地揭示小說的主題:“這就是勞動,這就是創造,這就是生活。少年就這樣成長,夢就這樣成為現實,愛恨情仇都在這樣壹場轟轟烈烈的鍛打中得到了呈現與消解。”讀者們的壹直被調控著的情感也在此刻得到了釋放,松了壹口氣的同時也有恍然大悟的快感。

? 接下去則又是簡潔的結尾,用壹個“敢”字,讓故事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經歷磨難之後的田奎和歡子相逢之後,會有這樣的未來……

? 在時而緊張時而淡然的語言節奏中,讀者的心被抓得牢牢的。

? 當然本文的可讀性還不僅僅於此。臨到寫時方知讀書太少。

(插圖來自《左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