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廣東東莞這有什麽特產

廣東東莞這有什麽特產

東豐龍眼

觀音綠荔枝

東莞荔枝

廣東省東莞市的地理位置是位於該省的中南部區域,海拔為30到80米之間,當地地貌癥狀是以丘陵臺地、沖積平原為主,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22.7℃。

東莞米粉是廣東省東莞市的特產。東莞米粉以道滘米粉最為出名。東莞米粉可湯可炒可蒸著吃,香滑、細膩、柔韌、不斷,很有特色。莞是漁米之鄉,米粉是它的壹大特產。

鮮蝦荷葉飯

早年荷葉飯以東莞太平鎮制作的最為著名,因這壹代盛產荷葉和優制的絲苗白米。鮮蝦荷葉飯清淡爽口,有荷葉的清香味,向來為廣州各茶樓酒家著名的點心食譜之壹。

松糕年二十五炊松糕,祈求來年高升。松糕亦用糯米粉做,將糖粉和入糯粉中,棲入松糕格內。到壹半時,放人花生米碎與糖粉。然後再棲滿糯粉,蒸熟。新鮮時松軟香甜,美味可口。

鹹丸鹹丸是東莞人在冬至、除夕、元宵都吃的。表示合家團圓之意,東莞鹹丸用料精細、講究、糯米粉制作,隨意捏成團,不加餡。用雞作,佐以魷魚、蝦米、冬菇、臘肉碎粒、鹹菜鮮甜美味,是東莞傳統美食。

豬紅粥莞城賣豬紅粥,數東門和陽橋頭那間最出名。早晨,遠近群眾都慕名前去品嘗。

中堂槎滘魚包中堂槎滘魚包由魚肉做成的表皮包著魚肉餡料,距今有七、八十年歷史。

碌堆碌堆以糯米粉加糖漿,做成團,中空,吹以氣,表面沾些芝麻,油炸而成,形似禾碌(沙田柚)。

荷葉飯荷葉飯又稱荷包飯,以荷葉包裹米飯和肉餡蒸制而成。荷葉碧綠,飯團松散,飯粒軟潤而爽鮮,有荷葉的清香。

冼沙魚丸冼沙魚丸是地道的東莞水鄉菜。魚丸是東莞的傳統美食,尤其以高埗鎮冼沙村的魚丸最為出名,也就是洗沙魚丸。

萬江龍船飯龍船飯是東莞水鄉片的常見食品,其來源是賽龍船,萬江龍船飯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壹種。水鄉每年端午都要賽龍船,劃龍船的小夥子要在船上吃飯,船會晃動,夾菜不方便,所以就把菜和飯混到壹起,就成了現在的龍船飯。另壹方面劃船的人要吃飽吃好才有力氣,龍船飯裏蝦米、魚丸等水鄉特產是必不可少的,其它的配料不同的地方不盡相同,多是雞蛋、燒鵝、查哨、豆角、香菇等,反正以好吃為宜。

虎門麻蝦

另外呢當然要數海鮮了。我們東莞臨江面海,水產特別豐富,海鮮也是我們這裏飲食的壹大特色了。東莞除了出名的膏蟹,還有重殼蟹、賴尿蝦、石斑魚等等。  清人《竹枝詞》有雲:“西風報道明蝦美,還有膏黃蟹更淝”,此為“食家”之語。 麻蝦,形似彎月,細長勻稱,大者如食指,有透明感,呈褐色而名。

虎門膏蟹

宋人蘇東坡曾戲稱蟹為 無腸公子 ,古人有 把酒持螯 ,細嚼慢斟之雅興。每年秋風起,正是 九雌十雄 的品嘗膏蟹和肉蟹的最佳時節。蟹宴席上,斛杯交錯,鐵螯相鉗,如此品蟹把酒,閑逸中淺斟低酌,亦是人生壹樂事。

糖不甩

這“糖不甩”的由來 , 據傳還跟八仙有關哩。 清朝道光十九年 , 東坑鎮壹帶吸食鴉片之人甚多。初春二月二 , 由於流毒泛濫 , 民不聊生 , 趕往東坑過“賣身節”受財主雇傭的男丁精壯無幾,大都是面黃肌瘦 , 勞力退減。上天大八洞神仙呂洞賓聞說後連忙打制治癮靈丹,普渡眾生。但良藥苦口,再者私自下凡,乃冒犯天條。於是呂仙人把仙丹藏於熟糯粉丸內 , 配以糖漿煮成甜滑、可口的“糖不甩”( 取之“糖粉粘丹不分離”之意 )

蟛蜞醬,道滘人俗稱蟛蜞鹹扒,含有豐富的鈣、鐵等礦物質和天然維生素,有補血養顏之功。用蟛蜞鹹扒蒸豬肉,是佐膳佳品,坐月婦女常食有補養的功能,炒豆角放上少許蟛蜞醬,色、香、味壹流,與眾不同。

道滘禾蟲

道滘的禾蟲肥大著稱,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道滘人的制法是將禾蟲放落清水中洗凈,隨手放入缽頭內(陶制品),加上適量於蒜蓉、精鹽、生油、雞蛋(現在大多數不用蛋了),用筷子搗勻,禾蟲成了膏,蒸熟後,用文文火烤,加熟油,待烤至微黃,香氣四溢時,撒上胡椒粉,即可上席。

厚街臘腸歷史悠久,自明清以來歷久不衰。  厚街臘腸色、形、味獨特,形狀不同壹般,呈橢圓形,紫醬色,比鴿蛋稍大,芳香可口。

莞香{Aquilaria sinensis}別名:牙香樹、女兒香,為瑞香科沈香屬喬木,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是在中國樹木中唯壹以東莞地方命名的樹木,歷史悠久,宋朝已普遍種植,歷來是東莞的地方特產,近幾年東莞市十分重視發掘地方特產,將莞香作為標誌性植物大量繁育推廣種植,久違的莞香不久將“香”遍莞邑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