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高1.60公尺,幅壹公尺,幹粗三公分,表面呈灰白色。枝條向上伸展而略披張,著生角度50-60度間,枝葉頗密,著生角度60-70度。葉厚而脆,呈濃綠色,葉面光滑,葉緣肉翻成瓦筒狀,葉尖端鈍,葉長9.1公分,幅3.6公分,成橢圓形。葉脈細而隱,數7對,鋸齒淺而疏,二八對。萌芽力強,花甚多,花朵小,冠徑2.5公分。花瓣乳白色,大四片,小二片,長1.4公分,幅1.3公分。花絲纖細而短,長九厘米,在三分之壹處分三裂,子房密生細小茸毛,花萼五個,長、幅均四公厘,花托長1.2公分。果實多壹二室,果皮綠褐色,果粒較奇蘭為大,長1.57公分,幅為1.6公分,多圓形,色呈暗灰。此種茶,抗病力似較弱,調查地點數株,多罹患煤病。
妞註
肉桂在民國時期並沒被大規模種植,文中調查記載在調查地點也只有數株。肉桂品種的出現很突兀,只有在《崇安縣新誌》裏面才有記載,因其品種香氣而得名,也有別稱‘玉桂’ 。其地點,當地人多說在馬枕峰,而並非馬頭巖。《崇安縣新誌》系民國二十七年左右產物,由當時縣長劉超然修編。劉超然,字萬裏,福建晉江人,日本明治大學畢業生,1938年任崇安縣長。 鄭豐稔、字筆山,福建龍巖人,歷任福建省議會議長、福建省高等審判庭庭長、廈門大學文學院教授職務,曾經纂過福建八個縣的縣誌。通過編撰人組成,以及時代背景。我推測肉桂茶系清末民初武夷山品種。歷史並不長,在當時也並不受幾大茶行的追捧。只是在建國後,被大規模推廣。在八幾年的時候曾經連續獲得國家級以及省部級的金獎,受到茶科所的重視。現在武夷山的茶原料70%的組成比例被水仙、肉桂分而得之。作為高香型茶,肉桂也是武夷花名茶的重要拼配原料,有的十幾萬,幾萬的茶喝起來就是肉桂品種,只是改了它名,另稱呼而已。雖然同為肉桂,但由於植株以及地點不同,葉張的表現也不同,有的極小,也曾見過如手掌大小的肉桂,只能從葉緣來辨識其品種。
至於新近幾年流行的牛欄坑肉桂,卻大有舊時百姓門前燕,飛入非常王謝家之感,大概卻是拜三坑兩澗之所記,硬是被活生生定了“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的血統出身。終究,壹塊彈丸之地,扡插種植了許多品種,根系不深,品質難免受影響。但只要用了這種出身論邏輯,最後也壹定要分出至尊至貴,於是,更甚者把牛肉按照肥牛的分法,也分個等級,不同等級的不同價格。其不同凡品者,坊間相傳有澳洲神戶肥牛的那種感覺。稀缺性的價值壹旦被過於炒作,滿足的,其實便是人的占有欲望了。稀少並不足以促成尊貴的理由,貴名卻可以,拿破侖用過的鏡子,慈禧太後的痰盂,等等。但再尊貴的名聲,難免也會有門前冷落鞍馬稀之時。
有時候在巖茶這件事兒上,喝到這種程度大概就要做到‘糊塗’二字,縱使妳再懂得品味其中品種滋味,總還要拼配些人情世故在茶裏,才不至於喝茶喝到沒朋友。就像,我問劉峰許多品種的問題,他都會如實回答我。我會繼續問:那為什麽事實這樣他卻那樣。劉峰壹般都會回答:那個人很好,對我也很好的。然後例舉那人的諸多好處。可能涉及到事實總是與人情違背,恰好中了‘無完人’的詞眼。所以在我的‘茶典’裏,但凡脫離實際邏輯,但又莫名火熱的茶我都歸類為‘無完人’類,因為我們還是人類,還存在人性的各種……就避免不了。此處應該響起李宗盛大哥的《凡人歌》來收場。既然不是仙,難免有雜念。寬容笑笑,說句‘好茶’ 皆大歡喜。
到今天為止,在書中記錄的品種章節已經全部完結。明天即將進入第二節:繁殖 章節。
在整個品種的考據過程裏,明晰了武夷茶品種的種類以及來源。這些對於喝茶人來說算是“守中”的基礎,但做到“守中”並不容易,作為消費者很容易在消費過程裏對商家說出的名稱陌生而導致的好奇,或者不懂不好意思說帶來的各種困惑。這都屬於正常的消費現象,古來有之。因為五音不全,從來不怎麽關註樂器,最近跟在施宏身邊,看他撫琴,也偶爾摸摸古琴。發現從古琴到古箏到現在新型古箏,琴弦越來越多,表述的也越來越具體,但越具象越無神,無味。茶也壹樣。如果不能活絡心神,其實莫不如省去煩惱,喝水罷了。有人問,為什麽我可以用連續的時間深入到茶裏。只能用梁文道的文章中的幾段來回答。
因為餐桌上的藝術「是很文明的,壹切講究節制,為的是更完美的人際溝通。喝酒可以放松神經使人健談,促進桌上的氣氛,但絕對不能讓人變成野獸。」所以壹個人要是自己吃自己喝,除了只是滿足很動物的食欲之外,又還有什麽意義呢?
但是我們總有被迫要孤獨進食的時候,壹個人中午趕著去快餐店和茶餐廳填飽肚子還不算問題,要是去家不錯的館子晚餐又怎麽辦呢?美國的M.F.K.Fisher是美食界教母級的作家,上個世紀的四十年代,她曾經在荷裏活做編劇,常常遇上壹個人在高級餐廳吃飯的尷尬。其實她長得好看,又是個知名食家,為什麽要自己孤伶伶地用餐呢?我們印象中的食客總是飯局不斷,不愁沒伴,原來事實不壹定如此。Fisher的問題就是她太會吃,很多人不敢請她***餐,怕她會挑剔餐廳的東西不行,或者嘲笑自己點菜點酒的品味。
所以,費雪小姐要不是自己在家煮食,就只好去餐館挑個好位子自己躲起來偷嘗美食的愉悅。久而久之,她發展出單身女子吃飯的心得。主要就是去的地方別太多,摸熟壹兩家館子,讓侍者們知道妳的習慣,給妳安排壹張好桌子。好桌子的定義是遠離吧臺,別讓那些喝酒的男人以為妳是等著上釣的獵物。而且這張桌子的位置又不能是餐廳裏的目光焦點,否則妳壹個人肯定會成為滿堂食客的焦點。可是妳選的位子還不能太隱蔽陰暗,因為妳總得有足夠的照明去看雜誌和書吧。Fisher回憶那段寂寞的夜晚,發現自己真是讀了不少東西。-----梁文道《獨食情人節》
李曙韻老師的書裏說,愛喝茶的人要有茶湯的對手,以免陷入主觀偏執。我倒是沒有茶湯的對手,但是這麽些許年裏,每當我陷入主觀偏執,都會找到兩個人讓他們來治愈我,壹個是對精品咖啡頗為精道的大貓,另壹個就是葡萄酒方面的專家黃小山了。作為男性,大貓總是在我對技術上的問題執著的時候,舉歐美各種例子來讓我旁通。黃小山則是女中豪傑,每當我脆弱的時候她總會不痛不癢的戳中我的重啟按鈕。在他們倆的帶領下,喝了許多極品的咖啡以及葡萄酒。 有時候人類語言的產生不知道是進步還是倒退,如果不著言語,只是味道之間的妳來我去,是多有趣兒的事情。就像我拿出1964的茶,她的1964的酒,品嘗同為蒼穹下的1964頗多***通之處;就像帶著明顯白花香的某泡茶跟 埃斯梅拉達的咖啡味道若有若無的相似。這種味蕾的語言,要更沈默,卻因沈默而異常默契。
(林馥泉·虎妞 本文轉自掃葉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