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碼1。自己的感情經歷(1)因為壹個閃光點開始了壹段感情。
我的第壹個男朋友是我大學同學。起初,我註意到他——他在壹門對我來說很難的課程中得了高分。當時他很崇拜理科很好的人,然後我就覺得他在那壹刻閃閃發光,接觸壹段時間後就在壹起了。
但是美好的時光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兩個人在壹起之前對彼此還不夠了解。喜歡交朋友,參加各種活動組織,性格也是活潑開朗的類型。他不反對我做這些事,但他無法融入我的朋友圈。不,不是他不能,而是他不想。我們分手了,因為我想把他介紹給我的朋友,但他不在乎這些,也不會和我討論吃什麽和去哪裏的細節。雖然他答應見面,但他忽略了後續事宜。我可能喜歡能在壹些事情上給我建議和指導的人。
我現在可能覺得這只是壹件小事,但當時兩個人都不成熟,我可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身上了。當時我還太小,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就因為這件事冷戰了。我只記得最後他說:他不想合群,他只想呆在他的烏托邦裏。當時我覺得他不重視我,也不重視我的朋友。此外,在此期間,我對他有了更多的了解,發現他很居家,喜歡玩遊戲,也在應付他的作業。各種因素綜合在壹起導致了後面的分手。
我知道這件事我肯定也有錯。那時候的我,可能有些自大,不願意低頭。此外,我們都沒有任何戀愛經驗,雙方在壹起之前也不夠了解,這使這段關系變得脆弱。
(2)因為自動過濾器而開始壹段關系。
當時,我們兩個在壹個特殊的場景中相遇。我們學校給學生軍訓的教官都是學生。大二的時候,我加入了這個組織,然後我認識了我的第二個男朋友。他帶過壹個班的學生,在很多方面都比我們這些新人有經驗。我們在教官訓練時相識,在軍訓時相戀。
他個子高,是北方人,所以他的體格看起來也很強壯。整個人感覺像個軍人,再加上他比我有經驗。後來,我知道他比我大三歲。我壹直對我的大男孩有好感,所以我自己手動過濾了他。我想他應該是那種在學習和生活中能起到指導作用的鐵血男兒,他經歷的肯定比我多。那時,他真的被崇拜了。我想我可能期望在那種無聊的訓練中獲得壹些刺激,所以我們兩個的進展相對較快,我們見面了差不多壹個月,然後就在壹起了。
談了半年多就分手了。我單方面提出分手,因為我覺得他不符合我給他加的濾鏡。事實上,當我看到它時,我可能會認為我是錯誤的壹方,因為我把濾鏡強加在他身上,但我在不清楚的情況下貿然與別人開始了壹段關系。事實上,如果我客觀地分析壹下,這段感情的失敗不僅僅是我的錯。
我承認我不夠了解他,我的濾鏡太重了,但我們戀愛期間肯定有過磨合。我們在壹起後,我發現他不是我期待和喜歡的那種性格。他不像北方男孩那樣英勇、果斷和粗心。他性格敏感,整個人非常脆弱。我經常覺得他有壹個blx,他需要人們壹直關心和照顧。我不能忍受他每天問問題。我不喜歡他的婆婆和大驚小怪。他喜歡撫摸自己。也許他認為他很喜歡我,但我沒有感覺到。他會問我為什麽我沒有他愛我那麽愛他。我不能給他壹個合理的解釋。兩人多次溝通無果,所以以分手告終。
NO2。前任如何影響我的擇偶標準?正如我之前所說,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在壹開始就知道什麽樣的伴侶適合我們。這個問題需要我們慢慢探索。
(1)關於年齡
其實我壹直想找個比我大的。我覺得大的那個會比我成熟。其實並不是。經歷過感情之後,我發現成熟和年齡沒有必然的關系。這可能還是取決於他的生活經歷和成長環境。
②關於身高
其實還是那句老話,年齡不是問題,身高不是距離。但我們會被世俗的看法打敗,但我們的生活不是給別人看的,自己開心最重要。
③關於綜合選擇
可能是我之前不夠成熟,沒有壹個具體的擇偶標準。從現在開始,我感覺每壹段愛情都是在迷霧中開始,又在迷霧中結束。
現在,我認為我們在進入關系時必須謹慎,不能被暫時的荷爾蒙沖昏頭腦。前期壹定要有足夠的了解。知道什麽?首先是兩個人的三觀。通俗點說就是兩個人能否合得來,對壹些事情的看法是否相似。我認為只有我們有話可談,這種關系才能繼續下去。不然過了那段曖昧期,他們豈不是無話可說?第二,我覺得是了解對方的性格。這需要滿足妳的要求,因為個性很難改變,妳必須和舒服的人在壹起。我喜歡和相似的人交朋友,和互補的人成為戀人。第三,我認為在另壹邊有壹個亮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壹個長期的亮點。例如,他情緒穩定,冷靜對待事情,或者他自我激勵,對未來有明確的計劃。
寫在最後其實所謂的擇偶標準只能給我們提供壹個大致的方向,並且只能說明擇偶的下限,而不能規定對方的方方面面。否則,沒有人能符合妳的標準。我們需要的不是壹份詳盡的擇偶標準清單,而只需要在大的層面上制定標準,比如三觀、性格互補、相互吸引。不能被條條框框的擇偶標準鎖住,祝大家都能擁有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