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狗肉洗凈,斬件成塊(重約25克),香料裝進紗包內;鍋洗凈燒熱,下茶油50克,放入姜塊,下狗肉日王火煸幹水分,放入香料包,烹米酒,加冰糖、清水500克,加蓋用中小火燜至狗肉皮脆肉爛,取出香料包,倒入攪成蓉的腐乳塊及汁水,轉大火收汁煸吞,撤胡椒粉、味精即可上。 -------------------------------------------2、某酒家副經理的復雜版: 靈川狗肉熟而不爛、香而不焦、油而不膩、酸而不寡。從選料、配制、烹調均獨樹壹幟,各方面都很講究: 首先是選狗:以毛色論優劣,其順序為壹黃二白三花四黑。即黃狗肉質量最好,白狗肉次之,其余類推。年齡以壹歲左右較佳。狗的重量以十公斤左右為宜,此時狗的肌肉豐滿,肉質細嫩。而且以公狗為上品。 其次是宰狗:以木棒敲擊狗的鼻梁使之到地,然後放血刮毛,再用幹稻草燒盡細微狗毛。為什麽用稻草燒呢?因稻草有增香增色之作用,故用之。燎盡洗潔之後,再將狗開膛取出五臟。若五臟取得完好,壹般不用沖洗腹腔,以保持肉味鮮美。砍狗肉時,要刀刀均勻、塊塊帶皮。 第三是烹煮:狗肉下鍋後不放水,幹煮幹燜, 先大火煮沸爾後小火慢燜。這裏煮狗肉有個訣竅,是用柴火煮狗肉,煮出來的狗肉味透肌裏,濃香壹體。壹般煮狗肉用姜片、茶油、三花酒、鹽外,還配放草果、八角、丁香、陳皮、桂皮、豆蔻、沙仁、甘草等十余種香料。香料以紗布包裹,煮時只取其味而不讓香料散入狗肉之中。狗肉上桌前淋少許桂林腐乳汁,撒少許胡椒粉,吃起來更是豐腴爽和,鮮醇可口,滿口余香,通體舒泰。 最後是吃法:“狗肉下鍋宜文火, 邊吃邊翻吃下面,六七成時落豆腐,七八過後酸菜行,若吃米粉加狗湯,狗油炒飯味更香”。這是吉昌酒家根據多年經營狗肉生意所得出的口訣。具體程序是擺壹張矮矮的火盆架,在中間放個爐子和壹口小鐵鍋,將燜得顏色黃爽爽的狗肉放進鐵鍋中,用紅紅的炭火加熱,待狗肉爆出壹些油來,食者便可下筷,盡品其味。吃至大半,再將白嫩嫩的水豆腐和黃鮮鮮的酸芥菜加入,食起來更是油而不膩、酸而不寡,滋味綿長。吃至最後,倒入狗肉湯,加上生米粉,或者選擇狗肉炒飯。 為什麽靈川狗肉能夠脫穎而出? 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烹調方法與眾不同。眾所周知,花江狗肉是經過鹵制而成,有湯的調和,它不失為壹種風味,但沒有了鮮甜味,營養價值損害比較嚴重;朝鮮族白切狗肉,雖然保持了營養和原味,但沒有香味可言。而靈川狗肉是幹煮幹燜,既保持了原味,又註重了營養,還增色增香,而且葷素搭配合理,采取營養均衡原則。據專家論證,靈川狗肉的烹調為目前最理想的烹調方法。有詩贊曰:“地羊引出洞中仙,美味招來雲外客”。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程思遠品嘗後欣然命筆:“奇香美味,堪稱壹絕”。俗話亦說:“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狗肉香,佛跳墻”。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狗肉可以安五臟,輕身、益氣、暖腰膝、壯氣實,補五勞七傷、填精髓……冬令時節,諸君多吃宜矣! (本文作者為:國際餐飲協會中華名廚委員會委員、中國食文化叢書編委會編委、中國烹飪協會會員、《東方美食》雜誌特約記者、吉昌酒家副經理羅書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