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皇帝向戶部借10萬兩銀子,首輔大臣:不借,去世後就被抄家

皇帝向戶部借10萬兩銀子,首輔大臣:不借,去世後就被抄家

縱觀 歷史 發展長河,無數 歷史 事件都曾告訴我們,大多數直言不諱的人在紛繁復雜的 社會 環境中,都因為不懂得趨炎附勢,不懂得圓滑處事往往都得不到壹個好的下場。尤其是在皇權至上的古代,稍微壹個不小心便會被皇帝責罰,重則還是誅殺九族的悲慘命運。

但即使是這樣,也會有出淤泥而不染且秉公執法的人,他們壹心只為天下百姓,無愧於心。明朝時期,萬歷皇帝向戶部借10萬兩銀子,身為首輔大臣的他斷然拒絕了皇帝的要求,待到他去世後就被抄家,其命運簡直是可憐可悲。

嘉靖四年(1525年),湖北荊州壹戶書香門第的家庭迎來了壹個新的生命,此人喚作張居正。因為家庭的緣故,他的父母對他的教育很是上心,為了日後能夠更好地生活,所以他們嚴格要求他學習。自幼聰慧的他十分懂事,知道父母的期望所在和用心良苦,所以他學習十分努力。努力自然是有回報的,他雖然年紀小,但是十分有才,被大家視為是神童,文采驚人。然而大家只知道羨慕他的成績,卻不知道在這背後是多少日夜的艱苦學習。

小小年紀誦讀史書,立誌成為為國家做貢獻的人,天生我材必有用,而他把抱負寄托在了朝政上,希望有朝壹日能為天下蒼生謀取福利。有了目標之後,他便是朝著這個目標不懈地開啟了奮鬥。1537年,年僅12歲的他便參加了科舉考試,雖然沒有上榜,但他卻有了經驗。此後蟄伏三年苦讀,於1540年他再度參加科舉考試,這壹次沒有辜負他的努力。入官之後的幾年,他壹路摸爬滾打,進入了翰林院,而為官之路也不是他想象的那麽輕松。

在官場中,短短的時間便讓他知道了官場當中的爾虞我詐,本是昔日好友的兩人也可以在壹瞬之間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為的不過是自己那些既得的利益罷了,多年的友情瞬間坍塌也無所謂。1550年,因為見慣了官場的種種爭奪,忍受不了的他托詞生病,停職休息了三年。在這段時間中,他遊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看到了黎明蒼生的生活,得知百姓生活實則不易。不忍心的他心中又燃起了烈火,自己當初不就是為了給天下百姓造福嗎?如今卻在此惆悵若然,夢想還未實現,他怎麽能就此罷休。於是壹番權衡之下,他再度回到了朝堂之上。

這壹次,他是有備而來。為了天下百姓安生,他甘願付出壹切,不計代價。所以在他為官期間,他壹直把百姓利益放在最前面,為了改善民生,他不惜與朝廷的眾多暗黑勢力相對,直言不諱,甚至經常向皇帝提出意見。漸漸地,他的才華被人看見,官位也壹路上升到了內閣首輔,形同宰相。

他用自己的方式為百姓謀福利,只要是他認為不正確的便會提出來,為此得罪了不少官場中人。不過他不怕,就連皇帝有什麽不對的地方,他也會提出來。皇宮的光祿寺是專門用於款待皇親國戚的地方,各種 美食 應有盡有,而光祿寺的開銷是壹筆很大的錢財,每年國庫都會撥出很大壹筆用於此機構。封建 社會 年代,皇帝權力至高無上,想要什麽都是唾手可得,生來就是錦衣玉食的皇親國戚們自是不懂人間疾苦,只要想到什麽,便會伸手向光祿寺要,哪裏會想到百姓的生活問題?時間壹長,這朝廷便出現了危機,國庫虧空。

皇帝眼看光祿寺不夠錢財,各路妃嬪又不縮減支出,於是便向戶部提出借錢10萬兩銀子,以廉潔出名的內閣首輔大臣張居正聽到此事後,斷然地拒絕了。百姓所交賦稅不是為了給皇家揮霍的,所以之後他做了許多革新,希望能夠解決皇家鋪張浪費的行為。為此,他提出了很多建議,甚至希望皇帝能夠以身作則,減少不必要的開支,給大臣百官做個好榜樣。

因為他擁護百姓,所以百姓也十分愛戴他,皇帝也不敢動手做什麽,只是當他因為操勞過度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朝廷上的小人便在皇帝面前讒言,希望對張家滿門抄斬,而昏庸的皇帝毫不在意張居正之前的豐功偉績,將他的家眷孩子已等都給處決了,就連他在世時所提拔任用的官員,大多也被削去職位或棄市了。

張居正壹生為民,死後卻不想家人會因此而殞命,為朝廷風險壹生卻不曾得到壹點庇護,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是他的無奈還是可悲?他壹生光明磊落,不畏強權,不惜對抗朝廷奸人,保持初心做人做事,這種精神值得後世學習。

參考資料:

《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