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老虎和豹誰最厲害

老虎和豹誰最厲害

食肉目貓科豹屬的 1種,又名金錢豹。廣布於亞洲和非洲各地,在中國幾乎各省都有分布。世界有20多亞種,中國有 3亞種:華南豹(P.pardus fusea)、華北豹(P.p.fontanieri)和東北豹(P.p.orientalis)。

體形似虎,但比虎小,體長1~1.5米,體重約50千克,最重可達100千克;尾長近1米;全身橙黃或黃色,其上布滿黑點和黑色斑紋。雌雄毛色壹致。

棲息於山地、丘陵、荒漠和草原,尤喜茂密的樹林或大森林。無固定巢穴。單獨活動。白日伏在樹上,或臥在草叢中,或在懸崖的石洞中休息,夜晚出來遊蕩。動作靈活,善於攀樹和跳躍,膽量也大,敢於和虎同棲於壹個領域,能攻擊體型較大的雄鹿或兇猛的野豬等。主要獵食中、小型有蹄類動物,如麂、麅、麝、羊等,也吃小型肉食動物,如貍、鼬等,偶爾捕食鳥和魚。

冬春發情,妊娠期3個月,春夏季產仔,每胎2~4仔,幼仔1年後即離開親獸。壽命10~20年。

豹是珍貴的觀賞動物,毛皮艷美,為婦女的高級衣料。現各國都已列為保護動物。

. 豹廣泛產於中國,也廣泛產於亞洲,因此有中國豹,有亞洲豹;它也廣泛產於非洲,所以也有非洲豹。但是,歐洲就不產豹,澳洲(有袋類動物的老家)也不產豹;南北美洲就更不產豹了。

2.中國豹最早從漸新世中期即已出現,這表示這種動物至少已生存過50萬年了。

--------------------------------------------------------------------------------

豹的體型極像虎而小,是中大型貓科動物。肩高約0.9米,體長約壹米,體重50千克。僅尾長就60厘米。豹的顏色鮮艷,有許多斑點和金黃色的毛皮,故名金錢豹。

棲息環境

豹的棲息環境多種多樣,從海拔100米的低地到海拔3000米的高山都有。

捕食

豹可以說是完美的獵手,矯健身材,靈活,奔跑時速可達65公裏。即會遊泳,又會爬樹。性情機敏,嗅覺聽覺視覺都很好,智力超常,隱蔽性強,這些是老虎獅子都辦不到的。

繁殖

3~4月份發情交配,6~7月份產仔,每胎2~3仔。性成熟7歲

亞種

亞洲豹子(或稱金錢豹)

華北豹

東北豹

華南豹

遠東豹

非洲豹子(或稱花豹)

中非豹

南非豹

剛果豹

山地豹

北非豹

現狀:瀕危

估計數量

全世界20萬只。

瀕危因素

因毛皮鮮艷而被大量捕殺

因會襲擊家畜而被處以“害獸”的罪名被大量捕殺。

保護措施

豹已被列為中華人民***和國壹級保護動物,嚴禁捕殺。

--------------------------------------------------------------------------------

藏名音譯: 薩蔔思

別 名:金錢豹 文豹 豹子

英文名:Panthera pardus

學名:Panthera pardus

主要特征:體型與虎相似,但較小,為大中型食肉獸類。體重50千克左右,體長在1米以上,尾長超過體長之半。體重90-140kg。頭圓、耳短、四肢強健有力,爪銳利伸縮性強。豹全身顏色鮮亮,毛色棕黃,遍布黑色斑點和環紋,形成古錢狀斑紋,故稱之為“金錢豹”。其背部顏色較深,腹部為乳白色。

分布:西藏的吉隆、聶拉木、定日、波密、邊壩、昌都、江達、芒康、貢覺、察隅、墨脫等地。以及廣東山地森林地區。

習性及生境:棲息地海拔高度為2000-3500m。常生活在亞熱帶森林、灌叢、熱帶雨林、溫帶針葉林的山地中。豹棲息環境多種多樣,從低山、丘陵至高山森林、灌叢均有分布,具有隱蔽性強的固定巢穴。豹的體能極強,視覺和嗅覺靈敏異常,性情機警,既會遊泳,又善於爬樹,成為食性廣泛、膽大兇猛的食肉類。繁殖時爭雌行為激烈,3~4月份發情交配,6~7月份產仔,每胎2~3仔,幼豹於當年秋季就離開母豹,獨立生活。

現狀:為國家壹級重點保護動物。

虎的身型巨大,體長約119-290cm,亞種當中體型以東北虎(P.t.altaica)為最,而蘇門答臘虎(P.t.sumatrae)體型則最小。虎的體毛顏色有淺黃、桔紅色不等。它們巨大的身體上覆蓋著黑色或深棕色的橫向條紋,條紋壹直延伸到胸腹部,那個部位的毛底色很淺,壹般為乳白色。生活在俄羅斯東部和中國北部的東北虎在幾個亞種當中體毛最長,那是為了抵擋北地的嚴寒。壹般來說,所有的虎,冬天的毛都會比夏天長,體毛顏色和花紋也會比較淺。虎的頭骨滾圓,臉頰四周環繞著壹圈較長的頰毛,這使它們看起來威風凜凜。雄性虎的頰毛壹般比雌性長,特別是蘇門達臘虎。虎的鼻骨比較長,鼻頭壹般是粉色的,有時還帶有黑點。它們的耳朵很短,形狀如半圓,耳背是黑色的,中間也有個明顯的大白斑。虎的四肢強壯有力,前肢比後肢更為強健。它們的尾巴又粗又長,並有黑色環紋環繞,尾尖通常是黑色的。

老虎屬食肉動物,捕獵多種類的動物為食糧,壹般習慣在黎明至日落期間捕食,主要以大型哺乳動物如豬、鹿、羚羊、水牛及印度野牛為食物。老虎能捕食比本身體型更大的獵物,壹頭重約壹百至二百五十公斤的老虎可捕獵壹頭重達九百公斤的印度野牛。野外的老虎每壹次能進食四十公斤的肉類,在未受騷擾的情況下,它們壹般在捕獲獵物後的三至六天內重返捕獵地點享用剩余的美食,直至食物所余無幾才罷休。老虎跟其他貓類不同之處,在於它們善於遊泳,以往曾錄得壹頭老虎遊泳長達二十九公裏。

老虎是捕獵能手,但捕捉獵物時往往有九成機會失手,由此可見,在自然條件下,老虎並不會導致獵物絕種,更不會對獵物的群落數量造成任何重要的影響。然而,隨著人類不斷破壞老虎的棲息、砍伐及燒毀植物,及捕殺老虎賴以維生的動物,老虎的存活遂備受威脅。

本世紀初,全亞洲相信***有十萬頭老虎,但其後數量便縮減達九成之多,迄今只余下少於七千頭野生老虎。捕殺老虎作商業用途、其食物數量減少以及棲息地喪失,均是老虎面對的主要威脅。老虎的將來系於現有的棲息地能否得以保存,及人類可否全面遏止非法捕殺的危機。

壹直以來,獵人為搜集虎皮、制做標本及裝飾物而不斷獵殺老虎,也有以老虎身體部分研制中藥材。十九世紀末及本世紀初,射殺老虎更成為壹項運動,壹九壹壹年,短短十壹天內在尼泊爾便有三十九頭老虎被同壹群人射殺。在中國,老虎被視為“害獸”,“除害”更可獲賞金。由四十至七十年代三十年間,***有三千頭華南虎因而被獵殺。以往,獲取虎皮是老虎被殺的主要原因,近年殺虎卻是為了獲得虎骨制藥,殺虎取骨的問題備受各方面的關註。

以往,傳統中藥業認為老虎身體各部分也可入藥作醫療用途,惟至今大部分入藥用途也不再通行,近年中醫主要使用老虎的肱骨作為醫治風濕的藥物,同時,虎骨搗碎成粉末可制成藥丸、膏藥或浸制虎骨藥酒。自壹九九三年開始,《中華人民***和國藥典》已刪除以虎骨入藥。然而,含虎骨的藥物仍在不少亞洲、歐洲及北美國家廣泛出售。

壹九九七年十二月,世界自然基金會贊助舉行壹個突破性的會議,席間集合了傳統東亞藥業人士、藥商及研究學者,與環保人士***同商議在東亞藥業中,使用其他動物骨骼取代虎骨的情況。會上研究人員就多個野生及飼養品種虎骨的功效進行闡釋,並期望中國能盡快以其他材料取代虎骨,然而,取代的物料必須避免危及另壹種野生動植物。

打擊老虎身體部分非法貿易活動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使用者的保護意識。使用者認識到貿易限制後,便須遵守有關法例。首先需要使他們理解老虎身處的狀況,鼓勵他們加入救虎行列,包括禁上使用老虎身體部分及衍生物。

隨著老虎棲息地內的人口不斷增加,住宅、農業及其他人類活動促使老虎的棲息地減少。不僅面積縮減,甚至以往的野生地區也變得零散不全,難以作為老虎棲息地。現時,全球五千至七千頭老虎分散為超過壹百六十個細小群落。部分分布地因受人類砍伐柴木及捕獵老虎的獵物而備受破壞,導致老虎的數量可能因不斷減少以致無法繁殖。目前,華南虎的棲息地分布零散,雖然已有壹些積極的救亡計劃,準備把部分細小的棲息地連系成主要的保護地區,但恐怕仍未能趕及在這些老虎亞種完全絕跡前成功實行。

人類捕獵野生生物,導致老虎的食物減少,對老虎造成嚴重的威脅,在大型的保護區內情況也不例外。研究顯示假如每平方公裏內獵物數目低於二至五頭動物的標準,老虎便難以成功繁衍下去。壹九九壹年,世界自然基金會資助壹項華南虎的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在保護區內並無老虎被殺,但在區內捕殺豬支及鹿,卻對老虎的生存構成威脅。老虎食物數量減少同樣是其他保護區內的重要問題。同時,在保護區內放牧家畜,不但導致牲畜與野生生物爭奪食物,而且老虎及獵物藏身的植被也大幅減少,這些牲畜也可能間接傳染疾病與野生生物。由於老虎的食物減少,老虎的分布便越見零散,隨著人類活動影響保護區及鄰近地區的生態,老虎的數量也將減少。

保護老虎必須全面遏止捕獵老虎及其身體部分的貿易活動,更須保存現有的老虎保護區。為確保這些美麗的生物能持續繁衍下去,必須擴大保護老虎的行動,識別大型的「老虎保護地點」,包括主要的棲息地及完整的獵物群落是切實執行保護工作的第壹步,其後還需要推行創新的管理規劃,以平衡地區內居民與老虎兩者需求產生的矛盾。凡此種種,均是人類踏入二十壹世紀必須面對的重大挑戰。

虎基本上是奉行單身主義的夜行動物,不過在有些遠離人類的保護區裏,這些家夥們白天也出來溜達。在寒冷的北部居住的虎有時在白天也得出動四處捕食。它們通常捕食大型哺乳動物,包括各種野鹿、野羊、野牛、野豬,有時也捕捉各種小動物,像鳥類、猴子、魚等等。據說它們連昆蟲和漿果也吃,為了幫助消化,它們也會偶爾啃點草。有時饑餓之極虎也會捕食人類家畜,甚至殺人(吃人的虎經常是那些老弱病殘,無法對付健康動物的可憐家夥,而這種慘劇通常只有在人類進入虎的領地後才會發生),因此遭到某些人類的憎恨。如果食物吃不完,它們也會把剩下的藏起來,通常是距離水源不遠的地方,等過幾天再來吃。

盡管虎是獨居動物,並有著自己的領地,公虎仍可能常和自己的配偶及孩子們待在壹起。成年虎,尤其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間很可能在壹段時間內(未知是否長期性)相互協作,***享收獲。虎利用在樹幹上抓撓以及噴灑排泄物來劃分自己的領地範圍,壹個公虎的領地內可能有不止壹只母虎,不過母虎之間的領地未必交疊。公虎對自己的領地嚴格捍衛,領地面積過大,就難免有人想占便宜。面對無恥的入侵者,公虎通常是奉行殺無赦政策,而且這樣也能減少自己未來的競爭對手。母虎壹般沒這麽無聊,即便它們的鄰居死了,它也未必會去開拓疆域。

虎不喜歡炎熱的天氣,因為它們缺少汗腺,夏季到來之後它們總會四處找樹蔭躲著。由於遊泳技術高超,它們更是十分熱愛遊水,炎熱地區的虎特別喜歡在水塘泡澡嬉戲。不過它們的爬樹本領就遠比不上遊泳技能了,估計這是體型太大太重所致。

地理分布

老虎的分布範圍可按棲息地及獵物的分布情況而不同,以印度的分布地為例,面積只有五百至壹千平方公裏,範圍最大的分布地位於西伯利亞東部,約有壹萬零五百平方公裏。

虎原本有8個亞種,目前已被人類滅掉3個:

P.t.balica:巴厘虎,印尼巴厘島,1940年代滅絕;

P.t.sondaica:爪哇虎,印尼爪哇島,1980年代滅絕;

P.t.virgata:裏海虎,裏海地區,1970 年代滅絕。

剩下的5種虎分布在印度、東南亞、我國以及我國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總的來說虎是林棲動物,只要不遠離水源,它們在林地邊緣的沼澤、草原也能適應。在我國,虎有4個亞種生存,即孟加拉虎,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雲南西部;印支虎,主要分布雲南西雙版納、廣西西南部;華南虎,我國特有亞種,因此又被稱為中國虎,分布於我國南方地區,經過20世紀50-60年代驚天地泣鬼神的打虎運動以後,基本等同滅絕;東北虎,吉林省琿春縣。

繁 殖

老虎在三至六歲開始繁殖,全年也可進行交配,但主要集中在十壹月底至四月初,懷孕期約需壹百零三天,每次可生產二至五頭幼雛。雌老虎每兩年至兩年半繁殖壹次,並須肩負哺育幼雛的責任,小老虎在十八至二十八個月後便可開始獨立生活。迄今壽命最長的野生老虎約有十五歲半,人工飼養的最多可長至二十六歲。

虎沒有固定的繁殖期,不過它們常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間四處尋找自己的心上人。這種時候女士可能有好幾個傾慕者追求呢,當然,只有比武獲勝的壹方才能贏得美人的愛情。母虎的孕期大約有93-112天,每次通常產下2-3個寶貝,最多可能會生下7個!寶寶們通常在6-14天後睜眼,20天左右學會走路,5-6個月斷奶,長到壹歲大的時候就能和媽媽壹起狩獵了。雖然可以自力更生,孩子們通常還會和媽媽待著,直到2歲左右。東北虎可能成長的比較慢,甚至有年輕的孩子在媽媽身邊待四年的記錄。壹般當媽媽有了另壹群寶寶的時候,這些大孩子就會離開母親了,當然,也有極個別的家夥可能仍然賴著就是不肯走。年輕的母虎壹般在36-48個月性成熟,而公虎需要48-60個月。圈養記錄中,壽命最長的虎活了26年。

保護級別

IUCN紅皮書:東北虎、華南虎、蘇門達臘虎被列入嚴重瀕危名單;其他兩個亞種被列為瀕危名單。華盛頓公約CITES:所有亞種列入附錄I。

虎與中國傳統文化

虎是中國文化傳統的壹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它壹直被當作是權力和力量的象征,也壹直為人們所敬畏。虎在中國生肖中排位第三,並被認為是世上所有獸類的統治者,出生於虎年的人被認為是英勇的、樂觀的,也是寬容的、慷慨的,他們能夠長壽而且善於領導而非服從。

虎前額上的花紋構成中國的"王"字,事實上,中國的"王"字就是因了老虎而來的。虎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國人巧妙地以它前額上的花紋作為壹個漢字,意思是統治者。如今,這個字已成為了百家姓中的壹個了。虎是壹種極具陽剛之氣的動物,它具備勇敢與威嚴,虎也被人們認為是山大王,傳說它能夠驅除壹切邪惡。在戰爭年代,虎頭被繪制在戰士的盾牌上用以嚇阻敵人。

在中國的傳說中,人們相信虎是極其有力的動物,它們能驅除家庭的三大災難:火災、失竊和邪惡。虎畫經常被掛在墻上並正對著大門以使惡魔因害怕而不敢進入。乃至在當代中國,也有兒童戴著虎頭帽、穿著虎頭鞋用以驅邪,還有的人睡虎頭枕以使自己更加強壯。在虎年,孩子們的頭上都寫上了紅色的"王"字看似能增強他們的精力與活力。在早期的中國,老虎是主要的動物神靈,人們認為它能驅除旱災,還有人相信壹頭虎在500年後將變得雪白,然後還能再活1000年,當它們死後,它的靈魂將滲透入地下變為琥珀,這便是"琥珀"壹詞的由來,意思是"虎之魂"。虎是高尚威望的象征,在早期的中國法庭上能見到"回避"、"肅靜"的字樣。虎符:虎形的木塊是表示由帝王直接下達的軍令的標誌;古代的強盜首領也將虎皮鋪在自己的座位上以顯示自己的至高地位。帶虎字的中國成語:龍騰虎躍、虎虎生威、如虎添翼。

虎的形象和稱謂曾經出現在歷代的歌舞和戲劇中,如元朝雜劇《虎頭牌》,清朝傳奇《虎囊彈》、昆曲《虎囊彈》、京劇《虎牢關》、《臥虎溝》、《胭脂虎》等,不勝枚舉。其中兩個表現人與搏鬥場面的最為激動人心。壹個叫做《東海黃公》,是在漢代長安附近流行的壹種"角抵戲"。晉朝葛洪在《西京雜記》裏對此有頗為詳細的記載:"東梅人黃公,少時為未能制蛇禦虎佩赤金刀,以絳繒束發,立興雲霧坐成山河,及衰老氣功羸憊,飲酒過度不能復得其術。秦末有白虎見於東海,黃公乃以赤刀往厭之,術既不行,遂為虎所殺。三輔人遂以為戲。漢帝亦取以為角抵戲馬。"看來這裏對虎的威力還是誠惶誠恐的,因為象東海黃公那樣有武功、有法術的人仍然沒有鬥過虎,終於枉送了性命。由古典小說《水滸傳》改編的京劇和其他地方戲"武松打虎",也是表現人虎搏鬥的,但結果恰與《東海黃公》相反,武松打死了虎,成為打虎英雄。在我國有關虎的語匯中也有不少含有貶意的,如"為虎作倀"形容本身受了虎害,又被驅使去害別人的勢利小人的醜惡品質;"狐假虎威"則勾畫出了壹幅仗勢欺人的奴才嘴臉。在我國民間童話中,還有壹個廣泛流傳的《老虎學藝》的故事:盡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樣地走來走去,但有壹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會上樹。因為在很早以前,虎什麽本領都沒有,只好拜貓為師,學習各種本領。熱情的貓很快就教會了它縱、跳、躥、撲等諸般技藝,但也發現了虎兇狠殘暴的本性,就在傳授的過程中留了壹手。當虎覺得自己已將貓的本領完全學會之後,便壹反常態,恩將仇報,竟然猛撲過來,要把貓壹口吃掉。貓卻不慌不忙,敏捷而靈巧地縱身爬上了樹梢,免遭暗算。虎蹲在樹下無計可施,便又央求貓把上樹的方法傳授給它。貓則不再上當,虎也就終於沒有學會上樹的本領。宋朝大詩人陸遊在《劍南詩稿·嘲畜貓》自註中寫道:"俗言貓為虎舅,教虎百為惟不教上樹。"這個故事辛辣地諷刺了那些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小人。至於以虎為地名、人名,繼而演繹出的故事傳說、趣聞逸事,就更是數不勝數。

而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文化中的虎年,則是每隔12年就要到來的歡樂節日。由於我國是世界上有影響的大國之壹,人口位居世界第壹,隨著人口的不斷遷移,幾乎世界上每壹個角落都可以找到華人的身影。他們所到之處,也必將或多或少地帶去壹些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的十二生肖文化就是絕大多數遠離故鄉的海外華人所難以丟棄的,同時也逐漸為世界其他民族所接受。因此,近年來這種以十二種動物命名年的習俗,不僅在亞洲各國和俄羅斯等的影響越來越大,也悄然傳到了歐美各國,尤其是有關虎年的來歷和各種傳說,各種媒體都樂於廣泛地進行宣傳,使虎年成了虎名副其實的"本命年"。

有關虎的成語更是燦若繁星: 虎背熊腰、虎踞龍盤、虎口拔牙、虎尾春冰、虎視眈眈、 虎頭虎腦、虎嘯風生、 放虎歸山、 狼吞虎咽、如虎添翼、與虎謀皮、 風虎雲龍、虎體原斑、虎生文炳、虎豹之父、龍驤虎步、龍驤虎視、龍潭虎穴、羊質虎皮、羊入虎群、虎口余生、虎尾春水等等。

虎與人類文明

人類有關虎的文化淵遠流長。在阿穆爾河畔,蘇聯考古學家曾發現了具有6000年歷史的虎雕,並證明當時的人類曾將它視為崇拜的偶像。在印度神話中,女神德伽總是騎著壹只虎。中國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也將虎的造形看作是驅邪避妖、長生不老的吉祥物。

如果說現代的亞洲文化已不再將虎推崇為至尊,那麽將虎視為醫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的人卻大有人在。傳統醫學幾乎將虎體的每壹部分都視為具有珍貴的醫藥價值。人們認為,服用虎骨可以醫治風濕癥並使人長壽,虎須可增強體力,而用虎鞭浸泡的飲料則可以提高人的性功能。

作為擁有目前世界上虎的總數壹半以上的印度,政府已提出了壹系列保護措施。盡管如此,在過去的5年中,全國21個自然保護區裏,虎的數量還是下降了20%。在1989~1992年那場舉世聞名的大規模捕殺中,僅在印度的壹家自然公園裏就有20只以上的虎被偷獵者捕殺。盡管這個公園中有60多名保安人員晝夜巡邏,也是無濟於事的。僅僅幾年以前,印度還被人們普遍地認為是保護虎取得成功的典範。在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對於虎的瘋狂捕獵以及對於森林資源的無情毀壞以後,引起很多物種瀕於滅絕的嚴重問題,印度政府於1973年提出了保護虎的措施。

當時的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對此十分重視,親自主持制定了虎的保護規劃,發布了虎保護條例,並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規模巨大、防範嚴密的保護網。到1980年,虎的數量似乎有增無減。因此,壹名這項規劃的主要負責人曾宣稱:“在印度,虎決不會有滅絕的危險。”

然而在壹些虎保護區內,人們盲目樂觀,忽視了種種潛在的危險和信號。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人們越來越多地侵占著虎的棲息地,可是卻沒有任何法規對此進行幹涉。許多種為數不多的珍貴野生動物,始終是在壹些有關人員的想象中無憂無慮地生存、繁衍著。最明顯的例子是,人們對日益火爆的販賣黑市,沒能予以足夠的重視,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

在黑市上,虎的交易始終存在著。但是在1980年左右,這種交易對於虎的滅絕,似乎還夠不上明顯的威脅。然而在80年代末,隨著虎骨儲備量的耗竭,人們開始意識到捕殺虎將會帶來的嚴重後果。

目前,國際上保護虎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並陸續成立了很多有關組織,負責保護野生虎的生存和對非法捕獵的監督。盡管來自國際上的巨大壓力,使得虎的捕殺、販賣活動在壹定程度上受到遏制,但是虎的生存問題依然處於困境之中。因為隨著世界人口的激增以及人類活動範圍的加大,使得本來就已經很狹小的虎的棲息地變得越來越小,可用來充饑的食物也寥寥無幾。壹位專家說道:“對於虎的生存來說,人類的捕獵是壹種威脅,但是人口的增長也是壹種慢性的威脅。”人類與虎***同生存在這個地球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應該說,直至今日,地球的生存環境依然適宜於虎,虎也在不斷調節自己,以便更適宜於這個生存環境。但是虎的生存最終將會與人類發生沖突,而事實證明,人類是大自然中更強有力的殺手。

老虎絕對比豹強,現已有虎捕食豹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