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使君皆白首,休誇少年風流。佳人斜倚合江樓,水光都眼凈,山色總眉愁。 抒情 , 感慨憂愁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春天過去了,壹直忙忙碌碌,如今再想尋春,也不可能了。縱然還有三分春色,那壹分惆悵也無法免去。雨打榆莢零落,柳絮染塵成球,被風吹得到處翻滾。
我和知州您都是白發老人了,再不要說以前的年少風流往事了。美麗的歌女斜靠在合江樓邊。水光清涼,山色美麗,總是讓人情不自禁為之感嘆。
創作背景 宋哲宗紹聖三年(1096年)暮春。是時,東坡61歲,在惠州貶所宴飲州守詹範時,有感於仕途之變,便作下了這首詞。 賞析上片,惜春傷春,無須“貪忙”,“追遊”。與密州時作的同詞牌名的上片完全壹樣,惜春。面對同樣的春,產生著同樣的心情。那時,朝廷政治鬥爭激烈,詞人回避,自求外任。而今,在貶所惠州,也是壹個春季過去了(“九十日春都過了”),即風華正茂的時候過去了,我閑置無所事事了(“貪忙何處追遊”),無須“貪忙”、“追遊”了。緊接著點化運用葉道卿《賀聖詞》詞:“三分春色,二分愁悶,壹分風雨”而言春暮人愁(“三分春色壹分愁”),日暮西山,人命危淺了,只是詞人未看到日後還有“風雨”,哪怕是“壹分風雨”,未想到日後又要謫貶儋州;但他很快意識到,大自然的春天很快消失,自己的青春很快消失,如“雨翻榆莢陣”,如“風轉柳花球”,沒有多少留戀,有的是終身遺恨。
下片,嘆青春不再,人生暗淡。詞人此時處境惡劣,心境淒涼,深感自己夕陽黃昏,硬是把棺材準備好了。正因所處社會環境、政治經濟地位發生變化,自然他的思想感情、心理觀念隨之也發生變化,藝術欣賞及其作品的意境發生變化,所以他把密州時作的同詞牌的詞的下片作了修改。盡管它反映了詞人對人生的依戀和青春的惋惜之情,可意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仙境不見了,西王母、東皇太乙在東坡心中,早已消失了,再不是什麽美好、理想、幸福的形象,更不是什麽長生不老的象征了。“我與使君皆白首,休誇年少風流”,惜青春已逝,風流不再。我們已是蒼顏白發,還談什麽昔日風流。這意味著壹代人的結束。“佳人斜倚合江樓”,唯有我那朝雲,病魔纏身,“斜倚”而立,留戀著“合江樓”外的水光山色,哪怕它們是凈眼中的水光(“水光都眼凈”)和眉愁中的山色(“山色總眉愁”)。正是詞人在惠州感情上發生了變化,審美移情發生了變化,所以山光水色也變得“愁”容起來;從而暗示著詞人晚年人生暗淡無光了。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壹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壹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蘇軾
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題輿何俊發,遂結城南期。築土按響山,俯臨宛水湄。胡人叫玉笛,越女彈霜絲。自作英王胄,斯樂不可窺。赤鯉湧琴高,白龜道馮夷。靈仙如仿佛,奠酹遙相知。古來登高人,今復幾人在?滄洲違宿諾,明日猶可待。連山似驚波,合沓出溟海。揚袂揮四座,酩酊安所知?齊歌送清揚,起舞亂參差。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吹。別後登此臺,願言長相思。——唐代·李白《九日登山》九日登山
唐代 : 李白
展開閱讀全文∨ 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
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
題輿何俊發,遂結城南期。
築土按響山,俯臨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彈霜絲。
自作英王胄,斯樂不可窺。
赤鯉湧琴高,白龜道馮夷。
靈仙如仿佛,奠酹遙相知。
古來登高人,今復幾人在?
滄洲違宿諾,明日猶可待。
連山似驚波,合沓出溟海。
揚袂揮四座,酩酊安所知?
齊歌送清揚,起舞亂參差。
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吹。
別後登此臺,願言長相思。 ▲ 飲酒抒情時運,遊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獨遊,欣慨交心。邁邁時運,穆穆良朝。襲我春服,薄言東郊。山滌余靄,宇曖微霄。有風自南,翼彼新苗。洋洋平澤,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載欣載矚。稱心而言,人亦易足。揮茲壹觴,陶然自樂。延目中流,悠想清沂。童冠齊業,閑詠以歸。我愛其靜,寤寐交揮。但恨殊世,邈不可追。斯晨斯夕,言息其廬。花藥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橫床,濁酒半壺。黃唐莫逮,慨獨在余。——魏晉·陶淵明《時運》
時運
魏晉 : 陶淵明
時運,遊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獨遊,欣慨交心。
邁邁時運,穆穆良朝。
襲我春服,薄言東郊。
山滌余靄,宇曖微霄。
有風自南,翼彼新苗。
洋洋平澤,乃漱乃濯。
邈邈遐景,載欣載矚。
稱心而言,人亦易足。
展開閱讀全文∨時運,遊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景獨遊,欣慨交心。
邁邁時運,穆穆良朝。
襲我春服,薄言東郊。
山滌余靄,宇曖微霄。
有風自南,翼彼新苗。
洋洋平澤,乃漱乃濯。
邈邈遐景,載欣載矚。
稱心而言,人亦易足。
揮茲壹觴,陶然自樂。
延目中流,悠想清沂。
童冠齊業,閑詠以歸。
我愛其靜,寤寐交揮。
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贊美 , 自然 , 抒情 , 社會惆悵周郎年少,正雄姿歷落,江東人傑。八十萬軍飛壹炬,風卷灘前黃葉。樓艫雲崩,旌旗電掃,熛射江流血。鹹陽三月,火光無此橫絕。想他豪竹哀絲,回頭顧曲,虎帳談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別。吳蜀交疏,炎劉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遺恨,秦淮夜夜幽咽。——清代·鄭燮《念奴嬌·周瑜宅》念奴嬌·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歷落,江東人傑。八十萬軍飛壹炬,風卷灘前黃葉。樓艫雲崩,旌旗電掃,熛射江流血。鹹陽三月,火光無此橫絕。想他豪竹哀絲,回頭顧曲,虎帳談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別。吳蜀交疏,炎劉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遺恨,秦淮夜夜幽咽。 懷古 , 寫人 , 贊美 , 抒情曠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