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感恩節,有什麽來歷?

感恩節,有什麽來歷?

感恩節來歷: 感恩節是北美洲獨有的節日,始於1621年。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將它定為國家假日,並且規定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美國的感恩節。感恩節有四天假期。借著長假,很多人都會趕回家慶祝佳節,所以,美國感恩節的熱鬧程度絕不亞於中國的中秋節。 17世紀初,英國的清教徒遭到迫害。1620年9月,102名清教徒登上“五月花”號帆船,於12月26日到達了美國的普利茅斯港,準備開始新的生活。然而,這些移民根本不適應當地環境,第壹年冬天過後,只有50人幸存。第二年春天,當地印第安人送給他們很多必需品,並教會他們如何在這塊土地上耕作。這壹年秋天,移民們獲得了大豐收,11月底,移民們請來印第安人***享玉米、南瓜、火雞等制作成的佳肴,感謝他們的幫助,感謝上帝賜予了壹個大豐收。自此,感恩節變成了美國的固定節日。 感恩節食火雞: 感恩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屆時放假三天,合家團聚。在節日宴會上,有壹道必不可少的特色名菜——“烤火雞”。為什麽要在感恩節都食火雞呢?這要從感恩節的由來說起。1920年,英國壹批主張改革的清教徒,因理想和抱負不能實現而退出國教,自立新教,此舉激起了英國當政者的仇恨。這些清教徒們不堪承受統治者的迫害和歧視,先逃到荷蘭,9月初,乘船遠渡重洋,準備流亡美國。船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漂泊了65天,於11月終於到達了美國東海岸,在羅得島州的普羅維斯敦港登陸。當時,此處還是壹片荒涼未開墾的處女地,火雞和其他野生動物隨處可見。時值寒冬,來到陌生的地方,缺衣少食,惡劣的環境正在威脅著他們的生命。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當地的印第安人為他們磅去了食物、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並幫助他們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園。 這些英國人在安頓好新家以後,為感謝在危難之時幫助、支援過他們的印第安人,同時也感謝上帝對他們的“恩賜”,是年11月第四星期四,將獵獲的火雞制成美味佳肴,盛情款待印第安人,並與他們進行聯歡,慶祝活動持續了三天。此後,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都要舉行這樣的慶祝活動,除招待印第安人食烤火雞外,並在壹起瘵辦射箭、跑步、摔跤等體育競賽,夜晚還圍著篝火盡情歌舞,***享歡樂。1941年,美國國會正式將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從此,這壹節日在西方國家流行開了。那麽火雞是如何烹制的呢? 火雞即吐綬雞(Turkkey),又稱七面雞,本為野生,現已馴化為肉用家禽。全身被黑、白、深黃等色羽毛。頭、頸上部裸露,有紅珊瑚狀皮瘤,喉下有肉垂,顏色由紅到紫,可以變化。公火雞尾羽可展開呈扇形,胸前壹束毛球,母火雞重為8-9千克,年產火雞蛋50-80枚,每枚蛋重20-80克。目前飼養品種以“青銅火雞”和“白色火雞”為多。 火雞以其體形大,生長迅速,抗病性強,瘦肉率高而受人矚目,可與肉用雞媲美,被譽為“造肉機器”。火雞肉不僅肉質細嫩、清淡,而且在營養價值上有“壹高二低”的優點。壹高是蛋白南含量高,在30%以上;二低是火雞肉在國外被認為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理想保健食品,同時,火雞肉也是益氣補脾的食療佳品。目前,世界上有許多國家以火雞肉代替牛肉、豬肉、羊肉和鴨肉。 寂寞&*燃燒!2009-11-26 21:02 妳覺得這個答案好不好?完善答案 滿意答案感恩節的由來要壹直追溯到美國歷史的發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們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處在饑寒交迫之中,冬天過去時,活下來的移民只有50來人。這時,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給移民送來了生活必需品,還特地派人教他們怎樣狩獵、捕魚和種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移民們終於獲得了豐收,在歡慶豐收的日子,按照宗教傳統習俗,移民規定了感謝上帝的日子,並決定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邀請他們壹同慶祝節日。 在第壹個感恩節的這壹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歡聚壹堂,他們在黎明時鳴放禮炮,列隊走進壹間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誠地向上帝表達謝意,然後點起篝火舉行盛大宴會。第二天和第三天又舉行了摔跤、賽跑、唱歌、跳舞等活動。第壹個感恩節非常成功。其中許多慶祝方式流傳了300多年,壹直保留到今天。 最初感恩節沒有固定日期,由各州臨時決定,直到美國獨立後,感恩節才成為全國性的節日。 1863年,林肯總統把感恩節定為法定假日。到1941年, 美國國會通過壹項法令,把感恩節定在每年十壹月的第四個星期四。 每逢感恩節這壹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凡,人們按照習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禱,城鄉市鎮到處都有化裝遊行、戲劇表演或體育比賽等。分開了壹年的親人們也會從天南海北歸來,壹家人團團圓圓,品嘗美味的感恩節火雞。 加拿大感恩節的由來 加拿大和美國的感恩節不在同壹天,加拿大議會將感恩節列為法定假日稍晚於美國。但加拿大的第壹個感恩節要比美國早40年,加拿大感恩節的慶祝活動是在十月的第二個星期壹。與美國人緬懷清教徒先輩定居新大陸的傳統不同,加拿大人主要感謝上天給予的成功的收獲。加拿大的感恩節早於美國的感恩節,壹個簡單的事實是,加拿大的收獲季節相對於美國早壹些,因為加拿大更靠近北部。加拿大的感恩節通常被認為受三個傳統習慣的影響。 其壹是來自歐洲傳統的影響。從大約2000年以前最早的壹次收獲開始,人們就已經慶祝豐收,感謝富饒的大自然給予他們的恩施和好運。當歐洲人來到加拿大後,也將這壹傳統帶入加拿大,並對後來加拿大感恩節的傳統產生影響。 其二是英國探險家慶祝生存的影響。在清教徒登陸美國馬薩諸塞的40年之前,加拿大就舉行了第壹個正式的感恩節。在1578年,壹位英國探險家命名馬釘法貝瑟(Martin Frobisher)試圖發現壹個連接東方的通道,不過他沒有成功。但是他在現今的加拿大紐芬蘭省建立了定居點,並舉行了壹個慶祝生存和收獲的宴餐。其它後來的移居者繼續這些“感恩”儀式。這壹次被認為是加拿大的第壹個感恩節。 其三的影響來自於後來的美國。1621年的秋天,遠涉重洋來到美洲新大陸的英國移民,為了感謝上帝賜予的豐收,舉行了3天的狂歡活動。從此,這壹習俗就沿續下來,並逐漸風行各地。在美國革命其間,美國壹批忠於英皇室的保皇黨遷移到加拿大,也將美國感恩節的習慣和方式帶到了加拿大。1750年慶祝豐收的活動被來自美國南部的移居者帶到了新四科舍(Nova Scotia),同時,法國移居者到達,並且舉行“感恩”宴餐。這些均對加拿大的感恩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879 年加拿大議會宣稱11月6日是感恩節和全國性的假日。在隨後的年代,感恩節的日期改變了多次,直到在1957 年1月31日,加拿大議會宣布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壹為感恩節,在這壹天感謝萬能的上帝保佑加拿大並給予豐富的收獲。 美國是在1863年,由總統林肯正式宣布感恩節為國定假日。通常美國感恩節的典故總是離不開清教徒和著名領袖布雷德福、102名同伴、重180噸長90英尺的木制帆船五月花號、科德角灣、普利茅斯港、印第安人和酋長馬薩索德。這些是美洲新英格蘭第壹個永久性殖民地的歷史見證。 兩國的感恩節之間有許多相似性,譬如裝滿花果谷物象征豐饒的山羊角(cornucopia)和南瓜餅(pumpkin pie)。加拿大感恩大餐的餐桌上的食物通常也與地域和時間的變化而不同,有些是鹿肉和水鳥,有些是野鴨野鵝,但目前主要是火雞和火腿。 埃及人的“感恩節” 古埃及的收獲節是為了紀念他們的莊稼神Min而舉行的。他們的收獲季節是春天,所以這個節日在每年春天舉行。節日中,古埃及人首先舉行遊行,過後便是節日宴會。同時,音樂、舞會、體育競技等也是他們的慶祝項目。 古埃及人在慶祝玉米收獲時,常常假裝哭泣而且悲痛欲絕,這是為了欺騙他們認為存在於玉米中的“精神”。他們害怕收割仍在生長的玉米會使這種精神發怒. 希伯來人的“感恩節” 猶太人也要慶祝收獲,他們的節日叫Sukkoth,每年秋天舉行的Sukkoth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Sukkoth開始於希伯來月歷中Tishri(猶太人的某個月份)的第15天,Yom Kippur(猶太人壹年中最神聖的壹天)後的第五天。 在維持8天的Sukkoth節日中,猶太人用樹枝架起小屋,以此來回憶他們祖先禮拜的聖壇。這些小屋都是暫時的,樹枝沒有插入地下,屋頂用茅草覆蓋著,便於光線進入。屋裏懸掛著水果和蔬菜,包括蘋果、葡萄、玉米還有石榴。節日的第二天,猶太人便在星光下的小屋中舉行他們的節日宴會。 希臘人的“感恩節” 古希臘人信奉很多神,他們的玉米女神(實際上是所有谷類的神)叫Demeter ,他們每年秋天舉行的Thesmosphoria節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女神的。 節日的第壹天,已婚婦女們(可能是把懷孕和莊稼的生長聯系起來)搭起壹座座蓋滿樹葉的小屋,裏面放上用植物做的長椅。第二天是他們的齋戒日。第三天便舉行宴會,並以玉米種子、蛋糕、水果和豬為禮物供奉女神。 [編輯本段]中國的“感恩節” 國內有人建議在中國也設立感恩節。西方的感恩節雖有其宗教內涵,但完全可以吸收其積極成分,融入傳統美德中,並賦予新的涵義,設立有中國特色的“感恩節”。借鑒西方節日,設立中國感恩節,讓孩子學習換位思考,理解父母;讓成年人互相體諒,人際關系更和諧。 每年11月的最後壹個星期四是美國的感恩節,感恩節是美國人獨創的壹個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在這天家人團聚在壹起,品嘗感恩節火雞和南瓜餅等美食。有大學生倡議,在中國大學生中設立自己的感恩節,在這天向自己的朋友、師長表達愛意和謝意,聯系周圍實際,讓他覺得這很有道理。 其實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樂於助人、知恩圖報,“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壹度傳為名句。中國教育更多關註分數和升學率,加之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人的溺愛導致孩子覺得別人的關懷是理所當然,不少學生不懂得感謝、感激,只知道索取;甚至對太過關心自己的家人產生逆反、厭煩情緒。 在成年人之中也存在不知感恩、忘本的情況,壹切只從利益出發。在壹個文明的社會,知道感謝,懷有壹顆感恩之心是很必要的;這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要求,可促進社會各成員、群體、階層、集團之間的關系相處融洽、協調,促進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信任、幫助。 因此不少人建議在中國也設立感恩節,讓學生們學習換位思考,珍惜朋友,理解父母;讓成年人暫停麻木冷漠的心,真誠地去體貼關心別人。西方的感恩節雖有其宗教內涵,但完全可以吸收其積極成分,融入傳統美德中,並賦予新的涵義,設立有中國特色的“感恩節”。

滿意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