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18本書,品味“匠人”精神

18本書,品味“匠人”精神

鞋匠、木匠、鐵匠、豆腐匠…“匠人”本是指這些工藝高超的手工藝人。“匠”是壹門生活的手藝,而“匠人”則是擁有這門手藝的人,透過雙手不斷地錘煉、磨礪,為的是對技藝和品質的至高追求,更是對“心”的歷練。匠人易得,而匠心難獲,真正獨具匠心的“匠人”鍛造,是伴隨著身體的痛苦和疲倦,而內心卻平靜而享受的過程。

何為匠人?或許正如《壽司之神》中所說:“壹旦選定妳的職業,妳必須全身心投入到妳的工作中去,妳必須愛自己的工作,妳必須毫無怨言,妳必須窮盡壹生磨練技能,這就是成功的秘訣。”

推薦幾本這樣獨具匠心的書,壹起走進這些或偉大或平凡,卻實實在在存在於我們生活,並影響我們生活的“匠人世界”。

匠 人

[美]理查德·桑內特?著

李繼宏?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匠人》要探討的是壹種基本的人性沖動:純粹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盡管匠人這個詞讓人聯想到壹種隨著工業社會的到來而消失的生活方式,桑內特卻認為,匠人的領域遠遠大於熟練手工勞動的範圍;今天的程序員、醫生、父母和公民都需要了解匠人精神的價值所在。

《匠人》從古羅馬的制磚工人到文藝復興時期的金匠,從巴黎的印刷社到倫敦的工廠,都是他筆下探討的對象。從前那些匠人的生活和他們的匠藝也揭示了壹些使用工具、安排工作和思考材料的方法,進而為我們如何利用技能來指導生活提供了各種可行的方案。

造物有靈且美

[日]赤木明登?著

蕾克?譯

浦睿文化 / 湖南美術出版社

造物,往往能夠讓妳完全關註於當下,整個造物的過程,因為妳打心底的熱愛和創造的自由讓妳可以心無旁騖。妳在不自覺間表達自己的心境,從心底享受制作它的過程。當物體從零散雜亂變得美麗有形,就會有壹種滿足的成就感產生。

真正的造物者總是從容的,沒有愚昧的執著,而是對著生活隨波逐流。造物者的內心大都純粹,所以才有壹份手作的堅持。

“我只是從日常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事開始做而已。不勉強自己,不為難自己,慢慢地壹心壹意做好當下力所能及的事就好。和到手的絲線與布匹面對面、心對心就好。”

《造物有靈且美》中的手藝人大抵都是如此。正因為這份從容,才能完全專註於當下,制作出自然質樸而又充滿靈氣深刻打動人心的作品。

匠人

申賦漁?著

浦睿文化 /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壹幅失落的鄉土中國縮影

壹條流淌著近600年往事的時光之河

瓦匠、篾匠、豆腐匠、紮燈匠、木匠、剃頭匠、修鍋匠

雕匠、花匠、鐵匠、雜匠、裁衣、教書匠、秤匠、織布匠

正在雕零的鄉村,漸漸失傳的手藝,他們的命運傳奇正壹點點被遺忘.

講述申賦漁的家鄉--申村中壹個個手工藝匠人及其家族的命運故事.從這些故事中,展現了蘇北壹個幾萬人大村的鄉土、生活變遷,追憶了作者失落的故鄉。申村的興亡衰落,既是時代變遷,也是人世間的因緣際遇,令人嘆息,深覺悲涼。

紙上中洲:艾倫·李的《魔戒》素描集

[英]艾倫·李?著

黃麗媛?譯 ?李佳澄?校

世紀文景

艾倫·李受彼得·傑克遜之邀與插畫家約翰·豪壹起到新西蘭為《指環王》三部曲電影做概念設計。這項工作原本計劃耗時六個月,結果卻延續了整整六年。而在開拍前,他花了大約九個月的時間來研究奇妙的精靈世界。

在這本收錄了逾150幅素描及設定圖,包括從未面世的《指環王》電影概念原稿、專為本書創作的新繪畫作品的畫冊中,艾倫·李希望讀者能看到的,卻是“更深入了解這片風景和故事的願望,而不是只看到瞬間的、直觀的動作。”

感動,如此創造

[日]久石讓?著

何啟宏?譯

中信出版社

曾有人用壹句話來概括這本書:“壹位大師的誕生。”然而這位大師的誕生,並沒有任何的傳奇色彩。我們只是看見他為了保持健康的身體而堅持運動,每天進入錄音室壹直努力到深夜,會因為失敗而沮喪,因為成功而喜悅。壹頁頁讀下去,久石讓的身影逐漸清晰,厚實,觸手可及。不是高高在上的音樂家,不是性情古怪的藝術家,他只是壹位對工作兢兢業業,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

“現在,我認為從事創作工作應該沒有結束的壹天。這輩子,我希望都能當個創造者。”

尋訪行家

[德]加布裏艾勒·格特勒?著

丁娜 吳鵬飛?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世界之大,必然有著各種各樣的行業、形形色色的人和五光十色的生活方式。

有時即使充滿了好奇,對別人職業生活的窺探也還是僅限於從幕後眺望舞臺那般隔岸觀火的程度。那麽妳可以翻開這本《尋訪行家》,跟隨著這名眼光銳利、心態卻客觀平靜的女記者,走進數十位不同行業中行家的住宅與工作場所,傾聽他們的職業和人生故事。

戀上書:壹本書是如何做出來的?

[日]松田哲夫?著 /?[日]內澤旬子?繪

林韶安?譯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戀上書》是壹本與書互相認識的旅程日誌。作者松田哲夫先生是壹個徹頭徹尾的“愛書狂”,不單愛“讀書”的書,更愛作為“物件”的書。

由拆書開始,到做假樣書、切紙、裝楨、油印……松田哲夫壹步壹步展示做書的過程,配合著插畫師內澤旬子的細致描繪,閱讀的過程頓時成為了壹次對書籍本身的敬禮。

閱讀《戀》不僅知道了書的制作,更體現壹個人對壹件對象的尊重可以到達怎樣的壹個程度。作者評論說:這是壹趟書籍世界的奧德賽之旅;讀者評論說:這是壹部人與書的愛情小說!

去妳的,生活

[英]喬迪·格雷格?著

屠珀?譯

新星出版社

作為壹生之中最重要的事業——繪畫,盧西安又是怎麽理解的呢?

從他在《相遇》裏寫的這段文字裏可以看出,“藝術從生活脫離出來完全的自由,這個獨立自由是必須的,因為壹幅畫作如果想要打動我們,它不能提醒我們關於生活,它必須自己有自己的生命,而正是這個生命才反映出了生活。”盧西安曾經對自己有很強的期許,“我希望如果我集中精神到壹定程度,那種強烈的審視本身就可以給畫作汲入生命力”。

盧西安做到了他所希望的,而他也長久的在我們心裏保持了生命力。藝術是不朽的,盧西安·弗洛伊德也是不朽的。

李安傳:十年壹覺電影夢

張靚蓓?編著

中信出版社

不是要教導妳怎樣去生活,怎樣去拍電影,怎樣去面對迎頭而來的困難。因為生活是不需要教導的;學電影不能靠壹本書;而對於接踵而至的磨難,我們根本不知道它要何時才算完。

所有的都是際遇,偶然又是註定,李安的壹句話,做電影的“形勢比人強”,他所得到的壹切,是命運的使然,也是自己堅持到底的結果。其中變幻無數,壹個三十多歲還沒有立業的男人,誰會知道他現在的沈穩睿智能在柏林威尼斯奧斯卡上熠熠生輝呢?

堅持著有好戲上演,或許堅持落得啼笑人間,無論如何,這便是人生。

榜樣: 他在亞洲創造了壹種新電影傳統,而現在整個亞洲地區有多個電影人在踐行這壹傳統。

無人是孤島:侯孝賢的電影世界

[美]詹姆斯·烏登?著

黃文傑?譯

復旦大學出版社

這本專著的目的,不僅是提供壹個侯孝賢直至今日的創作生涯的概況,而且試圖解釋它為什麽會以其特有的方式呈現的大量原因。

中國文化像任何成功的文化,是壹種集體生存的充滿韌性的方式。既然臺灣在這裏如此重要,那麽本書主要依靠中文的臺灣資料,因為島外幾乎不理解關於侯孝賢和臺灣電影的本土話語。然而,最重要的是,本書試圖表明在侯孝賢的創作生涯中,臺灣是多麽的不可或缺。

做飯

汪曾祺?著

江蘇文藝出版社

汪曾祺是壹位把口腹之欲和高雅文化之間的距離拉得最近的人,他自稱喜歡逛菜市場:“到了壹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壹種生之樂趣。”

讀汪曾祺的書,感覺親近,汪老對美食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如同跟摯友聊天壹般,和妳壹壹道來。汪老對生活,套用個流行詞,真是有壹種情懷。熱愛生活,歸根到底,便是“講究”二字。講究不是壹種物化的追求,不必苛求於特定的標準,應該是壹種心境,壹種人“格”。

壹日壹花

[日]川瀨敏郎?著

楊玲?譯

浦睿文化 / 湖南人民出版社

425種來自山野的花草,勾勒靈魂記憶。

在東日本大地震後,川瀨敏郎從2011年6月開始的壹年,用古老、質樸、布滿歷史痕跡的器皿當做花器,依據時節到山野裏找最當令的花葉,融入花器中,並持續在網上連載“壹日壹花”專欄,廣受好評後匯編成這壹冊精美的圖鑒。

366個作品野趣中充滿了寧靜和雅致,在“空”和“寂”中給人壹種生命的啟示。在《壹日壹花》中,川瀨敏郎著力於詮釋“最高的技巧即沒有技巧”,在不著痕跡中傳達“素”之花極致的自然姿態。

西文字 體

[日]小林章?著

劉慶?譯

中信出版社

在日本被譽為西文字體第壹人的小林章先生,是日本和西方兩個世界的字體大師,他通曉東西方文化、歷史、近代書法和字體設計。

無論是對於西方字體壹無所知(甚而是帶有偏見的如這位主席大官人)的門外漢,還是專業的平面設計者,這本書蘊含的巨大信息量足以讓每壹位讀者深入了解這個領域。正如腰封上宣傳的那樣,“以亞洲人的視角,告訴妳如何正確使用西文字體”。

東京下町職人生活

[日]北正史 / 澤田重隆?著

陳嫻若?譯

世紀文景

看這本《東京下町職人生活》便很被其中“以精純匠藝之心守護自己的行當和生活”的人打動。他們是鳶工頭領、藍染師傅、居酒屋老板娘、三味線師傅、豆腐店老板和做雕刻和鑲嵌的金匠。

說到的“名人”。此“名人”類似圍棋中“名人”稱號的那個意思,是真正出類拔萃的專家,而不是我們平時說的有名的人。師傅稱自己只是好手,而不是名人,“名人沒飯吃,好手吃得飽”,因為“名人會用‘這東西跟我不合’而爽快拒絕。他們真的身懷絕技,即使別人親自上門低頭相求,不中意的工作還是不做。他們把工作當作生命,只做自己熱愛著迷的工作,做這行沒有飯吃,心裏早有覺悟了。衣衫襤褸,做別人所不能做的事。……這種人所做的作品,也會留給世間壹個不可思議的驚嘆。

萬物有靈且美

[英]吉米·哈利?著

種衍倫?譯

中國城市出版社

年輕的鄉村獸醫哈利,每天開著壹輛冒黑煙的老爺車“南征北戰”。和惡犬貼身肉搏,隨時準備應對母馬的“無影腳”…各種讓人哭笑不得的“慘痛”遭遇層出不窮。在這裏他遇上有生以來最困窘的時刻,也享受到最溫暖動人的真情。作者以輕松幽默的筆觸,記錄鄉間行醫的點點滴滴,滿溢著獸醫生活的笑與淚,樸實的人情和土地的智慧。

哈利是個熱愛生活的人,他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並贊頌著生命的奇跡。他善於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中發掘美好,更重要的是他能夠把他的熱愛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傳遞給讀者。讓我們能夠同樣感受到生命、愛與歡笑。

京都文具小旅行

[日]中村雪?著

徐曉佩?譯

朱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京都的料理、京都的神社、京都的雜貨、京都的甜點、京都的楓葉、京都的建築、京都的咖啡…在體驗過這些之後,那些靜靜矗立在街角、商店街內的文具老鋪,正等著妳的到訪。悠閑而緩慢地…在街角文具店流逝的時光。

老板已經世卻仍然堅守小店的老婆婆、繼承曾祖父創立百年老店的第三代老板、守護文具店的百年抽屜、專賣紅白包袋的親切的老爺爺、常跑古董市集的店家、令人回憶起兒時好友的小店、已傳承十代的文具店等等,同時穿插京都街市風景的介紹,這是壹本結合了文具探訪和旅遊的私房書。

寫作這回事

[美]斯蒂芬·金?著

張坤?譯

上海文藝出版社

本書在斯蒂芬?金的人生和創作生涯當中還具有獨壹無二的重要意義:1999年6月19日,斯蒂芬?金在外出散步時遭遇車禍,傷勢危及生命。而這本回顧和總結自己的壹生和創作經驗的書還沒寫完,差壹點真成了斯蒂芬?金的蓋棺定論。

在鬼門關轉了壹遭後,斯蒂芬?金在髖部粉碎性骨折、仍身受巨痛的情況下重新撿起筆來,艱難地續寫《寫作這回事》,坦陳:“寫作對於我來說好比是壹種信念堅持的行動,是面對絕望的挑釁反抗。此書的第二部分就是在這樣的精神中寫成的。正如我們小時候常說的那樣,是我拼著老命寫出來的。寫作不是人生,但我認為有的時候它是壹條重回人生的路徑。”

寂寞: 用長達十五年的時間編制壹艘駛向彼岸的小船。他們甘於寂寞,卻也收獲著彌足珍貴的幸福…

編舟記

[日]三浦紫苑?著

蔣崴?譯

上海文藝出版社

懷才不遇的人、不得人緣的人、想換工作的人…

究竟要燃燒什麽,才能激發出真正的熱情?

玄武書房擬定出版壹部面向當代人的中型國語辭典《大渡海》,這項工作由閱歷頗豐且行事壹絲不茍的學者松本老師主持,誰知他最為器重的編輯荒木公平卻到了退休的年齡,選擇回家照顧病中的妻子。此時編輯部中僅有做事浮躁的西岡正誌和臨時工佐佐木。荒木和西岡多方物色,終於相中了營業部內不善於和人交往卻對詞語有著敏銳認知度,並且做事極為認真投入的青年馬締光也。浩瀚的詞語海洋,馬締與同事們用長達十五年的時間編制壹艘駛向彼岸的小船。他們甘於寂寞,卻也收獲著彌足珍貴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