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廈門民俗學會近年的調查,目前廈門的小吃大約有200多種,制作售賣小吃的攤點、酒樓、餐廳僅在島內就有2600多家,許多黃昏之後才出現的流動攤販尚不計算在內。這麽龐大的數目,只能選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最負盛名的攤點、酒樓簡略介紹了。
最有名和最普遍的廈門小吃有;土筍凍、燒肉粽、五香、芋包、韭菜盒、芋棗、章魚、油蔥馃、鹵豆幹、鹵鴨、蠔仔粥、面線糊、炸棗、糖蔥餅、薄餅、沙茶面、魚丸、蠔仔煎、麻籽、貢魷魚、"翻煎"豆幹、加滋螺、花螺、芋馃炸、蠔仔炸、馬蹄酥、炒馃條、面茶、蝦面、燒豆花、花生湯、炒面線、炒米粉、豆包仔馃等等。
土筍凍是用生長於海邊灘塗的壹種名叫"土蚯"的無脊椎軟體小動物加工制作的,晶瑩剔透,柔韌嫩脆,鮮甜爽口,尤其是沾上各種佐料,更別具風味。據說,制作上筍凍的"黑土蚯",全國只有廈門、海滄、安海壹帶沿海灘塗才有,而以廈門百谷港出產的品質最佳。可惜圍海造地,芫當已不再成港,現在的土筍凍只有靠高浦、海滄、安海等地提供原料了。
五香也是極為可口的美味。它用壹種專門的豆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荸薺、蔥等,包成如春餅的壹條條,再放下油鍋炸成焦黃,切成幾段,蘸佐料進食,香、酥、脆、鮮,妙不可言。
蠔仔煎則是選黑耳白肚(黑白對比越強烈,說明越新鮮)的"珠蠔",拌和青蒜、韭菜、地瓜粉,攤入油鍋,兩面煎透。講究壹點,還要在入鍋後,再攤上攪散的蛋,壹道煎熟。起鍋後,撒點胡椒,放數葉芫荽,吃時再蘸上芥辣、辣醬、香酷,簡直連舌頭都會壹起吞下去。
蝦面的主料是蝦和面,然而妙處卻不在蝦,也不在面,而在湯。先把蝦去殼水熟,撈起蝦仁,再用這湯熬蝦殼,熬了第壹遍後,把蝦殼過濾出來,搗碎,摻上冰糖再熬。然後和上熬過的豬骨頭湯,撒上蔥花、蒜末,方才成為蝦面湯頭。食時,將面攪熟。撈置碗中,放上幾只承熟的蝦仁和幾片豬肉,加上壹小匙蔥頭油及些許蒜泥,再舀進熬好的蝦湯,撒上胡椒,味道之鮮美,令人難忘。
糖蔥餅,過去有許多小販挑著擔沿街走巷叫賣,現在只有在"好清香"酒家才吃得到了。它是用特制的約五六厘米直徑的小春餅皮,包上壹小段專門煉制的油蔥糖和酸蘿蔔、蔥、蒜、辣醬、莽辣。入口後,甜、酸、辛、辣、鹹五味俱全,食欲大振。
沙茶面可算是當今廈門最普遍的小吃了,無論鬧市或深巷,幾乎無處不有。沙茶面的妙處,也是在湯頭。好的沙茶面湯,是用豬的大骨湯加上沙茶辣醬、花生醬等熬成的,又鮮又辣,別具口味。
芋泥、芋棗、芋包,則是把檳榔芋頭蒸熟,搗成泥,然後包肉、筍等,用蒸籠蒸過,即成芋包。什麽也不包,只加糖,搓成壹粒粒如大棗,再油炸,即成芋棗。若是加糖,油炒,則成芋泥。芋泥起鍋後,面上油多,很快就不冒煙,但內裏卻是十分燙,不知底細,就要吃虧。也有鹹芋泥,如南普陀素菜的"香泥藏珍",即把蘋泥包上各種菜,整碟或整碗蒸熟,邊上再撒些油炸過的酥脆可口的青菜葉絲,吃起來十分可口。
蠔仔粥或蟹粥的功夫,在於米要"粒粒清",不能煮爛。主要喝稀飯湯。
傳統中,壹種小吃總是和最受歡迎的某壹攤點的店名或主人名字連在壹起,如黃則和的花生湯,"好清香"的燒肉棕,"碰記"和"真好味"的魚丸場,"章記"的蝦面,關隘內治姐的美人薄餅,思明北路程阿樹的蠔仔煎,二舍廟陳漢益的炸五香,泰山口吳唇的韭菜盒,打錫箔巷葉棟梁和笛仔仙陳金水的土筍凍,福茂街口何金釵的沙茶面,海關邊王奕然的油蔥馃,思明北路貓車的貢魷魚,賴厝埕蔡淑貞的芋包,十六崎腳陳玲的麻嵫等等。
歲月流逝,數十年前的這些老字號能留存至今的已經不多。但後起之秀,層出不窮。尤其是80年代以來,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把小吃又推上了壹個新的高潮。
壹種潮流是將大眾化的小吃"宴席化",以"好清香"酒樓為代表。像"九龍盤",借成套餐具為媒介,將九種小吃組成壹道風味梅花拼盤,構思相當奇巧。同時將芋包、肉粽、油蔥馃、夾餅等小吃小型化精致化,使人們在小吃宴席上,壹次可以品嘗多種小吃。小吃宴,十二道菜,道道都是廈門街頭巷尾可見的風味小吃,但又較那些小攤點工料精致,風味更佳。
另壹潮流則是將小吃"家常化"。像芋棗、鹵鴨、五香、鹵豆幹、鹹馃等等,各菜市場都有許多攤點,專賣給顧客帶回家做家常飯菜。
無論是小吃的"宴席化"或"家常化",都表明廈門人對小吃的喜愛是何等深切。相信廈門的小吃還會再發展,發展得更豐富多彩,更令人難忘。
廈門小吃地址大全
從廈大西村坐2路或48路到思明南路的中山路站下,旁邊就是中山路步行街。
從思明南路這端開始逛....如圖,右手邊第壹條支路就是傳說中小吃匯聚的局口街,有出名的阿卿薄餅和紅記德的北仔餅和魚香夾饃。(突然發現中山路壹帶較出名的美食大都分布在圖中的右側支路裏)
在到局口街之前,還有壹條小巷子,叫局口橫巷。起先我還誤認為它就是局口街,橫巷1號是家廈門薄餅,老板是個蠻順眼的眼鏡JJ,她說阿卿在隔壁的局口街,讓我們先試試她的,再去阿卿那裏對比壹下。
兩家的薄餅都是1.5元/個,就像我們這的春卷。
眼鏡JJ家的貌似放了甜辣醬,口味重些;阿卿家的放了海苔,有特別的香味,料也蠻足的。我還是比較喜歡前者。
在局口街沒找到紅記德,有點遺憾....壹扭頭,看到對面街有壹輛葉氏麻糍的推車,但看賣麻糍的小弟,總覺得那模樣很不專業,還是打算等上鼓浪嶼後再吃。
再往前走,看到壹個賣冰激淩的推車,號稱“歐洲人自制的冰激淩”,有6種口味,我承認我是被老外帥哥吸引過去了,花6塊錢買了壹個小小的水蜜桃口味的冰激淩球,唉,真的很壹般啊........
走到大中路,看到大中沙茶面的招牌,好大好多個...貌似有兩家店面,不曉得是同壹家,還是像我們朱紫坊破店那樣為了競爭。沒進去吃,拍完照就走人了~~
陳佳甜品在鎮邦路65號(在中山路上看不到這家),要走進去壹點(詳看美食地圖),聽說這家不錯,特意拍了照,但當時興趣不大,也沒進去。
午飯還沒解決,趕緊殺進靠近輪渡那端的黃則和,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啊...好不容易找到位置坐下,看著五花八門的食物和擁擠的人群,突然不知道吃什麽好,先來碗花生湯(1.5元/碗)和壹個曲曲龜(1.5元/個)。
花生湯太甜膩了,喝不完,和5年前到這裏喝過的壹樣,還是那麽那麽甜!!!
曲曲龜名字真奇怪,樣子也奇怪,黑乎乎的壹坨,裏面是花生碎、芝麻之類的東西,我現在已經忘了,總之也是非常甜的東西!
也許還沒點到最好吃的吧,覺得黃則和壹般般。
對了,要買吃的還得先買票,真麻煩啊,我無比厭煩這樣的方式,吳再添也是這樣的。
月華沙茶面在鎮邦路78號,民立小學斜對面的小路進去。
壹定要看看我們可愛的面包說mm為我特制的美食地圖~~~無比可愛
面的味道還不錯,但沒有想象中那麽好,有點遺憾這次廈門行最終還是沒去品嘗烏糖沙茶面。
某人說,這就是黃面嘛,不要吃完了,留點肚子吃別的。
ps:這碗加了豆腐和羅漢肉的沙茶面是4元。
傳說中雅子泡芙又大又好吃,我尋尋覓覓....大概位置就在巴黎春天百貨的對面,露天的泡芙站。
果然很大個,但價格也不便宜,普通香草味的5元/個,抹茶味的要6元,我買了個5元的,再加壹杯抹茶雪泥(8元/杯)。
泡芙裏的鮮奶油冰冰涼涼,很好吃,不過吃壹個就好了,多了應該也會膩的。雪泥就壹般了,看起來挺漂亮,味道就是加了抹茶粉的奶昔吧。
逛著逛著經過三真丸子,我的攻略裏沒有,但貌似在網上搜索時有看到,拍張照,然後飄過~~~
大熱天的很容易口渴,走累了,壹擡頭看到福伯燒仙草,試試吧~~~我還蠻喜歡仙草的。廈門好多家福伯,廈大附近也有兩三家,不知道味道壹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