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原院長夏延斌說,辣條是面粉加水、加鹽、加糖擠壓熟化出來,然後調味而成的產品,是農產品加工的零食。關於添加劑,只要按國家標準添加都不會對人身健康有影響,所以不能說辣條是垃圾食品。
近年來,在網絡文化的催化下,辣條被奉為“童年味道”的象征,以500億元年產值成為休閑零食中頭號“網紅”。
2019年3月15日,2019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3·15晚會曝光了危險的辣條,生產條件極不衛生,無任何衛生防護措施。工作人員承認,蝦扯蛋辣條成分除了面粉就是各種添加劑。
2019年12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加強調味面制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從統壹“辣條”類食品分類、加強原輔料和生產過程管控、倡導減鹽減油減糖等6個方面對加強調味面制品質量安全監管提出要求 。
辣條,起源於湖南平江,行業叫面筋,平江人叫麻辣,因為辣條壹開始就是麻辣味,麻辣才地道。辣條是以面粉為主原料,通過擠壓熟化,調味而成,非油炸、麻辣味的休閑零食。
湖南平江縣具有十分久遠的醬幹、麻辣醬幹、麻辣豆筋制作歷史,是平江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1998年湖南發生特大洪水災害,導致農產品損失嚴重,平江縣醬幹產業的主要原料大豆出現了大幅度的產能下降,直接對醬幹產業造成了毀滅性打擊。為了養家糊口,平江縣農民迫切需要新的出路,在這樣的情況下,平江縣三市鎮富有創新精神的平江人邱平江、李猛能、鐘慶元在探索中用面粉代替豆粉,改進生產工藝,采用單螺桿擠壓機械加工,加入辣椒、花椒、孜然、糖、鹽、植物油等佐料,創新發明了麻辣味的辣條,行業叫面筋,平江人叫麻辣。
行業現狀
2017年,據鄭州市平江商會統計,河南調味面制品企業從2000年的4000多家減至2009年末的1000多家,2017年全省僅剩236家,年產值卻由2009年的80多億元上升到2017年的225億元。
2015年至2017年,全國有15個省份***計131家辣條生產企業的195批次產品上了食藥監部門的黑名單。這些問題企業中僅有49家擁有註冊商標。而不合格產品中,安賽蜜、糖精鈉、甜蜜素這3種甜味劑出現了64次,占32.82%。根據國家關於食品添加劑的規定,糖精鈉不能用於調味面制品。
2017年8月21日,重慶市衛生計生監督執法局表示,新修訂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調味面制品》將從9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標準對辣條生產進行了標準化要求。
國標出臺
2019年12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加強調味面制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從統壹“辣條”類食品分類、加強原輔料和生產過程管控、倡導減鹽減油減糖等6個方面對加強調味面制品質量安全監管提出要求。
此次發布的公告中明確,今後,辣條統壹按照“方便食品,調味面制品”生產許可類別進行管理,生產企業要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的相關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不得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還要求辣條生產企業改善產品配方,減鹽減油減糖。
根據“GB 2760-2014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辣條生產企業將不得使用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和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甜蜜素的使用量也將有嚴格限制。這也意味著,不僅辣條可能會“變味”,南北標準不統壹帶來的異地監管困境也有望得到破解 。
椒爺辣條這個品牌的還是比較受歡迎的,本人覺得很好吃,吃起來也很放心,所以說是個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