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清遠市中山公園的簡介是什麽?建造時間以及其特點是什麽?

清遠市中山公園的簡介是什麽?建造時間以及其特點是什麽?

清遠舊中山公園位於今之城市廣場西側,西至北門街,南至先鋒中路,北至府後街,面積約壹百五十多畝。此地原是清政府指揮衛衙門,1925年改建。舊址原有180多年樹齡的大榕樹五棵、白玉蘭兩棵、仁面樹壹棵、鷹爪蘭壹棵,還有不少喬木及廣榔等,這些都是清朝的遺物。所以公園壹建成就呈現古木參天、濃蔭蔽日的景色,加上新建的亭臺樓閣,更加掩映生輝。

公園正門朝先鋒街,向南有三個圓拱形的門,猶如壹座高大的牌坊。正門上刻有“中山公園”四個大字;大門背面有壹副楹聯:“清景宜人,恰當茅巷斜陽天湖擁月;遠山如畫,最好松崗聽雨筆架看雲。”這副對聯是鶴頂格嵌上“清遠”二字,內容函蓋清遠四景:茅巷斜陽、天湖擁月、松崗聽雨及筆架看雲。

園內正中,巍然矗立著孫中山先生的塑像,底座有碑刻《總理遺囑》。兩側栽種著兩株塔柏,塑像後是個種滿奇花異卉的花壇。其中有假山、魚池,噴泉飛濺,數十尾金魚嬉水,饒有雅趣。西側是中山紀念堂。這裏原是關嶽廟,經1931年改建而成為當時算得上的宏偉建築。正門有壹塊扁額,刻有孫文手筆“天下為公”;上端是“浩氣長存”的橫匾。首層是會場,二樓是國民黨縣黨部辦公處。

緊貼中山紀念堂東側建有壹座“民樂亭”。中央壹座六角亭,名曰:“陶陶亭”,興建於1926年。正後方有楊聖源撰寫的楹聯:“悠然見郭外青山,有摩詰詩心雲林畫意;珍重撫庭前綠樹,憶河陽花滿南國堂陰。”“躡屐重來,淺草平添朝雨綠;憑欄壹笑,好花多向夕陽紅。”陶陶亭後是壹片綠茵茵的草地,有幾塊嶙峋突兀的巖石點綴其間。其中有壹塊黃臘石,石上紋理酷似蟹形。傳說清遠洪水上漲時,“蟹”就向上爬,洪水退去又爬回原處。

公園最北面有壹座“景弦樓”,是由縣城商人捐資於1928年興建。中立《景弦樓記》:“中華民國紀元越有七載秋九月,附城商眾醵資築樓於清遠中山公園內,定名《景弦樓》……”陳鬥初為此撰寫壹楹聯:“景星數出國有道,弦月壹灣人倚樓。”“景弦樓”是兩層建築,樓上是圖書館,陳列著書籍報章供遊人閱讀;樓下擺放木椅,供遊人憩息。門前有口小池,池上有座橋,池中栽種著清香四溢的荷花。

解放後,人民政府倍感舊中山公園狹窄,遠遠不能適應市民休閑活動需要,便於1958年遷往東門塘南岸的豬屎崗及黎園、譚園、福昌圍等壹帶地段擴大園址。經過多年的經營,新中山公園園林景色更倩,並增加動物園、兒童遊樂場及活動廣場與之配套,成為市民、遊人鍛煉、娛樂及休閑觀光的好去處。每日晨光夕照,男女老幼到此進行各項有益活動,整個公園呈現出壹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舊中山公園遺址則用來擴建為清遠縣政府所在地,建市後改為清城區人民政府所在地。

公園東側建有壹座紀念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壹李文楷的六角亭。此亭建於公園1934年,亭中立有《烈士亭序》。序文是1935年大埔鄒魯撰,陳可鈺書,端州梁俊生刻。李文楷是我市源潭鎮高橋大隆鄉禾塘村人。1909年赴新加坡受雇於華人創辦的《中興報》、《南華日報》做工人。經接觸中興會革命黨人,接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痛恨清政府的昏庸、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心懷振興中華誌向,於1910年回國參加辛亥革命。

1911年2月28日,他加入攻打兩廣督署敢死隊,撤退時身負重傷,仍堅持掩護同誌,而至流盡最後壹滴血。李文楷烈士亭由於年久失修,碑文散失。後來隨著公園的遷址,在新公園內重建。烈士亭前開辟了體育活動場地,設籃球場、秋千架、浪橋、滑梯等。體育場邊有座六角亭,亭中有椅臺石凳。六角亭的正面楹聯雲:“雪景映花容,欣賞何妨舒醉眼;冰盤銷暑氣,吟哦且喜潤詩腸”。亭後又壹聯:“楊柳樓臺,惠蘭庭院;芰荷池沼,芍藥欄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