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謝霆鋒VS陳奕迅:香港樂壇“歌神”之爭始末

謝霆鋒VS陳奕迅:香港樂壇“歌神”之爭始末

大家好,我是馬港真,壹個姓馬的廣東人。

昨天我忽然想到壹個問題: 謝霆鋒的音樂作品,是否超越了陳奕迅?

這看起來完全不具備可比性,甚至有點博眼球,壹個“ 美食 ”博主怎麽能和歌神相提並論!

但如果是曾經看過壹本叫做《當代歌壇》雜誌的讀者,曾經聽過磁帶、CD的聽眾,就會和我壹樣,思考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先說年齡。

謝霆鋒是1980年出生的,陳奕迅的1974年出生的。

雖然二人的年齡上差距有6歲,不過他們都是在 1996年 左右發行的第壹張唱片。

確切地說,謝霆鋒更早。

他在1995年,15歲的時候就跑到日本去學習音樂,流浪、睡街頭、遭人白眼是常有的事。

當然這並不是因為窮,要知道他可是四哥的兒子。

這個“真人秀”得到了TVB的全程拍攝,是為了他的初出茅廬做準備。

而在日本學習期間,他創作了人生的第壹首音樂作品《估計錯誤》。

歌就像是酒,需要壹些時間沈澱。

判斷壹首歌是否是好歌的標準很簡單,過壹段時間再聽。

比如有很多洗腦神曲,當下聽覺得很燃,過了幾個月又聽就俗了,那就不是好歌。

比如有些歌過了十年、二十年再聽依然回味,那就是經典。

這首《估計錯誤》雖然到不了經典級別,不過開場27秒的solo能聽得出beyond樂隊的味道。

以下的資料搜集了關於謝霆鋒、陳奕迅從1996年到——2002年,在音樂上的蛻變之路,並做壹下小小的PK。

·

1996年 陳奕迅勝出

陳奕迅是靠著TVB舉辦的歌唱大賽冠軍的身份出道的。

在1996年發行了第壹張專輯《陳奕迅》。

但其實這張專輯並不很“陳奕迅”,畢竟對於壹個剛出道的歌手,唱片公司也沒有找準他的定位究竟是什麽。

只能不斷地用各種風格的歌曲嘗試,看壹看這個“冠軍”的熱度能不能蹭點銷量。

整張專輯的歌並沒有被流行起來。

只能說對於陳奕迅的死忠粉絲來說是個小寶藏,因為有《時代曲》《傷信》這樣被玩味的作品。

這兩首歌都屬於略帶遺憾、傷感的情歌類型,渲染分手之後男主的內心獨白。

可是,那壹年的陳奕迅只有22歲,讓壹個年輕小夥駕馭苦情歌,只有唱法上的技巧,並不能特別“紮心”。

·

而那壹年的謝霆鋒正式簽約英皇 娛樂 ,老板出席了,成龍大哥到場支持。

從這裏就能看出,二人並不是在同壹起跑線上。

陳奕迅雖然是冠軍,家境也不錯。但相比謝霆鋒的背景,還是輸了。

同時在顏值這壹塊...也略遜壹籌。

由於在1996年謝霆鋒沒有發片,所以這壹年,陳奕迅勝出。

·

1997年 謝霆鋒勝出

這壹年的陳奕迅發行了第壹張國語專輯《壹滴眼淚》。

其實這是壹張撲街專輯,目的是為了攻下臺灣、內地市場而唱了國語。

裏面的歌曲還是保險地用了中庸慢板情歌的風格,主打歌《壹滴眼淚》《拜訪》雖然算是好歌,但陳奕迅壹唱,總感覺是力道用得過猛。

聽起來就好像是壹個武林高手在打壹套花拳繡腿。

所幸,在那壹年陳奕迅又出了壹張名叫《與我常在》的粵語專輯。

憑借這張專輯裏這首同名主打歌,終於把他之前的頹勢挽救回來。

《與我常在》是對於陳奕迅風格裏程碑式的作品,這首歌唱的是壹名失戀男子的怨氣。

老子對妳這麽好,什麽都為妳著想,妳卻還是要離開我。

這句說的是失戀男子對著鏡子,撫摸自己,他認為自己對於女主的愛是過勝的。

除非女主能換位思考,才能體會他的來之不易。

其實這首歌有壹點“精分”“細思”“古怪”的成分。

但這剛剛好就是最合適陳奕迅的鬼馬風格,火爆全港,也為陳奕迅作品貼上了第壹個標簽。

·

只可惜,那壹年的謝霆鋒發行了第壹張專輯《My Attitude》。

那壹年,他才17歲,未成年出道多少是因為替父還債。

而唱片公司也看上了謝霆鋒這棵搖錢樹,畢竟曝光度、顏值擺在那裏。

這張專輯裏的歌謝霆鋒是沒有參與制作的,作詞作曲都是壹些知名音樂人。

但其實在對於謝霆鋒的定位上,唱片公司已經很明確了,壹個有點壞壞、叛逆的年輕小子。

歌曲《壹窩蜂》《壞習慣》《萬有引力》《初生之犢》《壞習慣》都是那個味道。

用個不太恰當的比喻,

謝霆鋒早期的音樂和韓寒的文學作品,是屬於同類,壹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對於世界的咆哮。

由於定位清晰,制作精良,這張專輯登上當年銷量第三的寶座。

憑借這張專輯,謝霆鋒斬獲勁爆新登場男歌手、最有前途新人獎金獎、最受歡迎新人獎金獎、叱咤樂壇生力軍男歌手銀獎等獎項 。

同年12月,推出壹首叫做《無聲仿有聲》的粵語歌。

不得不說,這是壹首極度震撼的作品,特別是在高潮處先是吶喊、再到質問、再到咆哮,處理得天衣無縫。

當年的二人最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就是《無聲仿有聲》和《與我常在》,這是兩個小歌王風格的第壹次PK。

·

1998年 謝霆鋒勝出

陳奕迅推出了《我的快樂時代》

這是他第壹次在專輯制作時加入自己的意見,他和公司談判,說想要指定柳重言做他的音樂人。

柳重言不負眾望,整出了如同《紅豆》壹般講述戀人執手相老的、細水長流的《天下無雙》。

如同電影《甜蜜蜜》般反映大時代小情人的《黃金時代》。

兩首歌叫好又叫座。

同時陳奕迅親自作曲《反高潮》,希望以跌宕起伏的旋律來展現他對媒體極度不滿的態度 。

值得壹提的是,這張專輯的封面和內頁是在陳奕迅上過的小學裏拍攝的,因為小學時代是他最快樂的時代。

這是壹張很“陳奕迅”的音樂專輯。

·

而那壹年的謝霆鋒推出了《Horizons》專輯,翻譯成中文有地平線、界限、範圍的意思。

他在音樂中不斷嘗試更多叛逆元素。

《開放日》、《前前後後左左右右》來自於他主演的電影《古H仔之少年激鬥篇》、帶著年少不羈。

《 早知. 》如同壹個男孩第壹次失戀,放大情緒悲痛地走不出來。

《如果只得壹星期》又像是青年人對於“愛情究竟是什麽模樣?”的猜想,這首歌被改成國語《今生***相伴》後,登上了春節聯歡晚會。

而在那壹年末,謝霆鋒作詞作曲的 《末世紀的呼聲》 推出。

這首歌是他個人的內心寫照。

15歲那年父母突然離婚,他只身去日本學習音樂,風餐露宿。

這壹切都發生在壹個還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別人以為他是“太子”。

而他所擁有的壹切都是自己默默努力,所以就有了歌詞中:

這壹年二人的音樂作品其實都很有個人特色,也難分高下。

但從作品的豐富程度、標簽風格的突出程度,謝霆鋒略勝壹籌。

·

1999年 謝霆鋒勝出

這壹年的陳奕迅撲街得很徹底。

他發行了《天佑愛人》和《幸福》兩張粵語專輯,

從傳唱度上只有《幸福摩天輪》《時光倒流二十年》被熟知,但說到底這兩首歌也只是屬於好聽的小情歌罷了,沒有深度的震撼力。

而他在《幸福》專輯裏還翻唱了謝霆鋒的兩首歌。

作為陳奕迅這樣的歌手,唱什麽都好聽已經是必然的了,但“靈魂”的契合很重要,壹個好歌手最怕的,就是遇不到壹首屬於他的絕世好歌。

而這壹年的謝霆鋒,勝得毋庸置疑。

第壹張個人普通話專輯《謝謝妳的愛1999》 ,獲得臺灣唱片銷量榜冠軍,正版總銷量超100萬張。

粵語精選集《believe》大賣,其中功不可沒的是壹首名叫《非走不可》的歌曲。

這首歌的歌詞旋律就像是壹首“流浪情詩”,契合天生就憂郁、孤獨的謝霆鋒,正是好歌遇到了對的人。

·

2000年 平分秋色

這壹年,對於陳奕迅的歌神之路最為重要。

加入了新的唱片公司,推出《打得火熱》專輯,其中的那首《K歌之王》奠定了他在樂壇獨特的地位。

如上文所說,陳奕迅的音樂風格是鬼馬、另類的。

他不適合中庸情歌,適合有壹點古怪、有壹點“精分”類型孤獨患者的喃喃自語。

《K歌之王》是只有他能駕馭,別人無法駕馭的,後來的《浮誇》也是。

壹絲邪魅中的情深,觀眾聽過癮了,他也紅了。

·

但這壹年的謝霆鋒表現同樣出色。

他壹***推出了《零距離》《了解》 和《Viva》三張專輯。

《因為愛所以愛》的“那些想太多的人,有生之年都不會明白”

《活著Viva》“年輕就應該像威化壹般幹脆”

謝霆鋒的音樂是有態度的,不走流行,有點像樸樹、韓寒。

而他的很多歌如上面說的兩首也是他自己作曲的,所以他在“態度”音樂上更具有駕馭性。

換句話說,陳奕迅需要靠著林夢、黃偉文等人的輸出助力,唱大成之作的歌。

而謝霆鋒雖然自己壹人就能獨打壹方,但他的風格被定死在自己的人設上。只能走壹個小眾、搖滾的特定類型。

此時二人的音樂已經走上了風水嶺。

·

2001年 平分秋色

陳奕迅發行了《Shall We Dance? Shall We Talk!》專輯 ,憑借《Shall We Talk》,將路子走得更寬。

他的歌已經不是情歌泛濫的領域,而是加重了對於人生的深度思考。

有深度,更紮心,完全拉開了他與其他歌手的距離。

而謝霆鋒繼續做自己,監制推出了《玉蝴蝶》和《世紀預言》兩張專輯。

他的超高人氣,在“World Music Awards”(中文名:世界音樂大獎)獲得全球最高銷量之亞洲最暢銷歌手”獎 。

同時也是華人歌手中能獲得此類獎項的最年輕記錄保持者。

至此,本來香港樂壇的兩派歌神就成立,他們各有風格,壹個能唱大氣的歌,壹個能給音樂最酷我、真我的態度。

無奈就是碰上了倒黴的2002。

·

2002年 陳奕迅勝出

在那壹年,謝霆鋒負面消息纏身,由於“頂包案”宣布退出 娛樂 圈。

雖然在壹年之後,他就復出了。

不過從復出開始,他的音樂作品就進入了瓶頸期。

主要原因還是他的音樂變得很雜,壹方面受到分分合合女友王菲的影響,他的歌京味腔濃厚。

二來,他也長大了,22歲,涉世漸深,唱片公司幫他復出,他得聽唱片公司的,有很多創作上小心翼翼。

再加上他的才華其實是全面,除了音樂,電影也拍得不錯。

那時候唱片業碰上盜版、金融海嘯影響,青黃不接,索性他就去多演了幾部電影、電視劇。

《新警察故事》《小魚兒和花無缺》,慢慢做上了影星。

·

而陳奕迅繼續踏踏實實地唱著歌。

《Special Thanks to》專輯裏的《妳的背包》擴大了國語知名度。

《The Line-up》專輯裏的《明年今日》《人來人往》。

當他完全把“大派主流情歌”捏得死死的之後,也就無人能敵了。

而從2002年起,陳奕迅也就漸漸成為了香港樂壇的歌王,謝霆鋒,成了影帝。

縱觀二人發展的“頭七”年,謝霆鋒壹直是處於領跑地位的。

從外形、音樂的特殊度來說,謝霆鋒壹直很有優勢。

《無聲仿有聲》《非走不可》《因為愛所以愛》《活著VIVA》。

陳奕迅則是遇到了頂級填詞人、作曲人,在眾多武林高手綿綿內力的輸入下,讓他走上巔峰。

他什麽都能唱,又幸運的壹路碰上屬於自己的絕世好歌。

《K歌之王》《浮誇》《shall we talk》《明年今日》《最佳損友》《富士山下》。

這些歌的受眾面廣泛,誰聽都有***鳴,喜歡的人多了,大家都愛上了陳奕迅。

當然,如今的謝霆鋒和陳奕迅同樣成功。

才華和運氣這兩件事,確實是令人沮喪又羨慕不來的東西。